APP下载

浅谈乡村小学教育教学管理

2018-10-21符斌

新教育时代·学生版 2018年12期
关键词:乡村小学教育教学管理

符斌

摘 要:乡村的教学管理是一门艺术。要做好乡村小学管理的教学工作,掌握好这门艺术,将生活融入到教学与管理的生涯中,与其学生快乐的融洽在一起,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文章就乡村小学教育中关于学生家长、课堂内外、班级管理等方面进行了相关的分析论述,以期对同行有所借鉴。

关键词:乡村小学 教育教学 管理

一、加强与学生家长的联系

教师是教学的主导者,学生是学习的中心,家长是整个教学管理的后背力量,要处理好教学管理,必须使这三者有机的融为一个整体。教师作为教育工作的灵魂,在激烈的人才竞争的当今,必须具有较高的教学管理能力,擅长与在三者之间起联络作用,主动与学生及家长进行沟通,取得较为密切的联系。由于学生的家长长期不在外,或由于在家也整天忙于工作上的事,所以要想教育好学生,做好教学及管理的工作,就必须加强与学生家长的联系,随时与学生家长进行交流、沟通,了解学生在家的各种情况。如课外学生是不是喜欢学习、复习,是不是注重文明、礼貌等。对家长不在家的学生来说,教师要尽量通过多种途径取得与学生家长的联系,如亲自上门问问学生的邻居,学生回家的学习情况以及学生家长的联系方式。

所谓“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这是对教师神圣职责的最佳概括,他们承担着繁重的任务,成为学校与社会的中介。一方面,她要完成学校的教学计划,另一方面,为了对得住学生家长,教师还必然让学生在快乐的学习中健康的成长,减轻学生家长的担忧。因而,这就迫切的需要教师与家长进行多方面的沟通、交流,让学生们在一个温暖的家,一个充满了欢歌笑语的学校中健康的成长。要使乡村家长能够很好的管理孩子,教师在教学之余的任务则更为重要和艰难,因为教师必然会遇到不同的家庭。对于乡村而言,多数家长是未能得到很好的教育的,因而对教学不甚关注也就很自然,而且由于乡村经济收入的问题,大多数家庭不会投入大多的经费于孩子身上。

二、处理好与学生课堂与课外的关系

教师既要成为学生知识方面的长者,在课堂上认真而又幽默清闲的传授一定的知识文化,让学生们在课堂上既感到轻松,又有很好的学习效率。课外,教师又要成为他们生活的朋友,多与他们交流、沟通,了解他们的生活,知晓他们的心理情况。教师要善于将课堂的教学内与课外的管理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提高教学质量,让孩子们在轻松的学习中茁壮成长。比如在课堂上,教师在以本课堂内容为主的前提下,可以结合教材,将所学过的相关事件提出来,让学生们进行比较、分析,或者在有合适的时候进行分组交流讨论,让学生们扮演历史的主人,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解决措施,最后教师再针对学生们提出的观点和解决措施进行综合总结。这样,不但能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能提高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将学习知识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进行教学,这才是素质教学的本质所在。

教学思想是灵魂,教师加强对学生的科学思想教育是必要的。教师可以借助台湾的教学理念,将礼、义、廉、耻的四维与忠、孝、仁、爱、信、义、和平的八德运用于教学管理之中。只有这样,才能提高乡村学生的素质教育,也只有这样,才能给学生们开启一条正确的人生之路,让他们从小就知道对人要礼貌,要知道廉耻,有羞辱之心。

三、加强班级管理

由于乡村小学的学生大部分缺乏锻炼,性格内向,不善于表现自己,缺乏自信,不能释放自己。在班级教育管理中,教师一定要学会信任学生,大胆放手、让权。把班主任的权利和职责适当让给班干和每个学生,采取“少管多让”、“多观察”、“及时引导”的班级管理方法。

1.“多观察”、“及时引导”

在“让权、放手”的基础上,班主任作为观察者和引导者,把班级事务、班级管理交给学生处理,教师随时要注意学生处理是否恰当,办事是否合理,发现不恰当或不合理的问题,及时和班干或者学生交流,鼓励他们大胆做事,引导他们正确处事,让他们以班级大局为重。例如,我的班集体建立全班干,即班长、副班长、学习委员、体育委员、文艺委员、班级监督长、班级辅导员等,劳动委员每人担任一周,让“人人明职责、个个有事干”,从而起到“明责任、互督促”的作用,营造团结协作的班集体。

2.“少管多让”

即不要随时都把班级管理中的条例时时强加于班级,多把班级中的管理及事务交给学生和班干,让他们自行处理班级生活中发生的事情和班级管理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四、加强对社会的管理

学校、家庭、社会都应融为一体,加强对学生的教育管理。学校是社会人才的来源之地,社会是学校教学的最终目的,学校将一批批的学生送入大学,为社会的发展提供了素质型的人才。对于中小学而言,特别是乡村中小学,它不仅是学校教学管理的事宜,而且也是整个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学校与社会双方加强联系当然也是教师教学管理的任务。学生离开学校,必然会接触到一定的社会,因而教师加强与社会的联系,有益于更好的了解学生情况,更好的形成师生融于教学的一条线。

学校与社会的关系非常密切,然而教育界对两者的高度关注只是最近几年才发生的事。教师作为学校的重要成员,虽然主要任务在于校内的教学,但是他同时还有着替学校分担管理的责任。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社会知识的传授,让他们知道社会一些基本的常识,比如公共场合下,注意礼仪举止,谈吐得当等一些细节的事,鼓励他们做一名文明的栋礼貌的学生。让学生们在走出校门之后,能恰当地与社会相处,在社会的正面和对不良现象中学会辨别是非的能力。

综合而论,教师要做好教学的管理任务,必须处理好与学生课堂与课外的关系,以及尽力加强与学生家长取得联系,密切注意到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状况。此外,社会也是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之地,教师除了完成傳授基本的教学任务外,还必须让学习知道一些基本的社会常识,并尽量关注学生的社会生活。

参考文献

[1]刘恒.小学班主任工作之我见[J].新课程(小学),2010(05).

[2]桂晓红.提高自身素质,搞好班级管理[J].现代交际,2010(05).

猜你喜欢

乡村小学教育教学管理
如何提高西藏乡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
浅谈乡村小学电教设备管理
论将中医学纳入大学教育教学领域中的重要性
医学院校临床药学教育教学改革的思考
关于开展计算机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采用C—NCAP 2006年版管理规则
营销管理
如何培养乡村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管理的另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