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2018-10-21杨鸿

新教育时代·学生版 2018年12期
关键词:能力培养自主学习小学数学

杨鸿

摘 要:当今社会最主要的需求是适应性强、自学能力强的人才,因此在一个人一生中学习能力最强、学习机会最多的学生时期,最需要培养的便是他的自学能力,而这一方面需要学生强大的自学意识,另一方面需要的则是教师在教学方法上的努力,让学生拥有强大的自主学习能力。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无论学生是否有强烈的自学欲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都是其不可推卸的重要责任。

关键词:小学数学 自主学习 能力培养

小学是一个人一生中可塑性最强的時期,在这个时期每个学生的智力发育都已经完成,其学习能力达到一个人一生中的巅峰状态,因此小学阶段的教育与其说注重素质的培养,更注重的是学生能力的培养。不过考虑到小学生心理还尚不成熟的状态,对于其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不能操之过急,要循序渐进,先从学习兴趣开始,逐渐深入,使其掌握自主学习能力。

一、培养学习兴趣,建立自主学习能力的良好前提

想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首先需要让学生产生对于学习的兴趣,有了兴趣,学生才能自主学习、自觉学习,不光在数学学习上是如此,其他科目也是一样,都是先培养兴趣再在此基础之上进行后续的发展。结合小学生好奇心强、玩心重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要从引发学生好奇心、好玩的心态这两方面入手,让学生把学习当做一种快乐的事情,自然就会产生兴趣。

以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为例,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以教导学生了解、掌握乘法的概念和使用方法为主,因此教师不光需要教会学生乘法的概念,还需要让学生理解乘法并掌握使用,从这一方面来考虑其实是可以利用教学技巧来充分引发学生的乘法学习兴趣。首先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对之前学过的加法进行回顾式训练,让学生先做几道简单的加法运算题,比如10+10=?,25+30=?这样十分简单的问题,当学生做完这几道加法题之后,学生便能够进入一个初步的学习状态,在此之上,教师便可以开展之后的深入式情境教学。教师可以接着为学生设立一个简单的日常生活场景:一个老爷爷养了一群羊,总共有10只,然后每天都会有人来送给老爷爷10只羊,可是老爷爷不会加法计算所以无法知道自己到底养了多少只羊,于是便请你来帮他算一算,第二天老爷爷有几只羊啊?学生略作思考,很容易就可以计算出答案:第一天的10只羊加上第二天的10只羊,一共就有20只羊。接下来教师便可继续提问,那第三天,第四天,第100天有几只羊呢?学生也许能将第三天和第四天的羊算出来,但是100天时羊的数量再用加法计算学生便无法得出正确答案了,此时教师就可以引入乘法的概念,如果每天都加10只羊,那么100天以后就是100个10相加,要是写成加法就很难计算,因此我们认为规定一种运算法则,即乘法来表示100个羊相加,而写成式子便是100×10=1000,这就是乘法的意义和用法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充分利用学生的年龄特点,设定形象有趣的情境来帮助学生学习,自然而然地为学生渗透乘法的概念,让学生既能快速、高效地理解知识,同时有趣的情境也能大大降低课程的枯燥程度,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

二、养成好的学习习惯,为自主学习扫清障碍

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同时,教师还需要让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只有掌握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在日后学习的过程中才能不走弯路,有方式、有效率地学习。这一点对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是很重要的,因为自主学习需要的学生脱离教师后的学习能力,既然没有教师提供监督和学习方法设计,那学生就要做到自我监督和自己设计学习方法,这时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便成为了学生最终要并且也是唯一的依靠。

以教学《平均分》一课为例,教师首先需要让学生做好课前的预习,而课前预习教师可以以预习问题的形式帮助学生进行,例如:如何理解平均的含义?平均分有需要利用到哪些数学运算方法?学生只要在课前能够对于这两个问题有一个大体上的认知和了解,学生在课上的学习就能够轻松许多,因为《平均分》一课中最重要也是最基础的便是“平均”这一理念,即以同样的数量均等到每一份上便是平均。而课堂上教师也需要让学生做到时刻紧跟教师的思路,研究透彻书上的相关内容,以本节课所学的主要内容平均分为例,如何能够做到平均分?由于一份数量的东西均分成几个不同的份数,那每一份所占的数量就是均等的,那么此时就可以利用一个逆向思维,既然均分成了相等的份数,那么将每一个相等的数量求和就可以得到总数量,因此其实均分就是乘法的逆向运算,由此就可以代入一个全新的运算方法——除法。这样学生便能够掌握本节课的重点概念。之后便是课下的复习阶段,教师要适当为学生留一些课后练习题,让学生课下认真回顾、消化课上的内容,这样学生才能巩固所学的知识,保留学习效果。课前预习,课上紧跟教学思路,课后认真复习的三步走,便是学习的最基本也是最通用的方法。

三、合理课后学习安排分量,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空间

对于学生来说,有一个良好的自主学习空间也是非常重要的,因此这里就需要教师合理把控课后学习的任务安排,这和家庭教育是一样的理念,想要让学生独立自主地学习,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就必须学会“撒手”,只有教师放开对于学生的约束,学生才能够有更多的自主学习机会,才能不断锻炼自主学习能力。不过这并不意味着可以完全放手,让学生全凭自觉,要知道小学生的自制力还是很薄弱的,教师在留给学生充足自主学习空间的同时也要保留一定的监督和约束力,比如抽时间让学生自行进行课后总结,然后教师通过定期检查总结成果的方式给予监督,这样既能保证学生留有充足自主学习空间,同时还能让教师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及时的指导和监督。

结语

抓住小学教学的关键时期,帮助学生培养优秀的自主学习能力是教师的本职工作,万万不可忽视、大意,教师需要和学生协同配合,充分研究学习方法,以此来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本文以探究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方法为主体,重点讨论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过程,希望能为广大教师带来新的方法和思路。

参考文献

[1]张平非.新课改理念下小学数学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小学),2017(5).

[2]田小林.探究新形势下小学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8).

猜你喜欢

能力培养自主学习小学数学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探析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基于CDIO的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研究
践行少教多学,构建高效课堂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