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挖掘“读”“写”结合的点
2018-10-21彭燕娥
彭燕娥
在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一直是重中之重,因为我们每个人都知道:写作能力就是语文能力的半壁江山。因此,每一位语文教师都会尽心竭力地指导学生多写多练。据统计,一个小学生到六年级毕业时,至少要写六十篇作文,这还不包括二年级就开始写的片断练习,各年级老师一般都要求写的周记、日记等。应当说:学生的写作练习量不算太少,但现实情况却依然是一提到作文老师摇头,学生叹气。究其原因,就在于我们的教学中存在着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分开的问题。
语文教学心理的研究表明,阅读和作文是两个不同的心理过程。这两个心理过程之间是可以相互沟通、相互促进的。简单地说会读书、读得多,能促进写;会写文章,写得多,同样也能促进读。阅读如蜂采花,作文似蜂酿蜜。只有加强阅读积累,在阅读中吸取范文中文句或技法的精华,才能在作文中恰当而流畅地表达出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所以读写结合,多读多写,既是提高阅读能力的基本途径,也是提高作文能力的基本途径。
一、读中积累
在《语文课程标准》中,对每个学段都提出了丰富语言积累的要求。第一学段要求积累一些词语、诗歌、格言警句;第二学段要求能积累一些优美词语、精彩句段及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背诵优秀诗文50篇;第三学段则要求学会浏览,扩大知识面,背诵优秀诗文60篇,并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积累习作素材。语文教学需要注重积累,这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感及读写能力是相当有效的。
1.优美词语、精彩句段的积累。优美的词句段一般来自美文。因此,不管是教学教材内安排的美文还是指导学生欣赏课外读物中的美文,我都注意引导学生关注文章的语言表达,感悟遣词造句的美妙。例如在教学《荷花》这一课时,我觉得“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这句话的“冒出来”用词十分准确,于是,就引导学生运用换词的方法,体会“冒出来”一词的巧妙之处。我是这样设计的:“冒出来”是什么意思?通过引导,学生就明白到“冒出来”一词写出了由于池里的荷花挨挨挤挤的,荷花必须用力向上长,才能长出来。因此,这个词用得十分的准确。通过这一引导,学生在写作中就会潜移默化地运用上一些好的词语。
2.描述方法的积累。阅读教材文质兼美,情文并茂,里面有很多描述方法值得学习模仿。如《鸟的天堂》课文第二部分是动态描写,作者运用了以静衬动、动中寓静的方法,先淡淡描写一句:“起初周围是静寂的”,为群鸟活动的“热闹”场面铺设了背景。接着,作者按照点——面——点的思路,从鸟形、鸟声、鸟色、鸟类和鸟的动作等方面,运用多组排比短句尽情描绘,十分形象逼真地描绘出了一种千鸟荟萃、百鸟争鸣的“热闹”场面,让人想象到群鸟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是怎样的快乐和幸福。学习这一段时,我把学生的注意力放在学习表达方法上,而不是放在对内容的理解上。
二、补白
即把课文中情节跳跃的空白处补上,使文章的内容更具体完整。大多的文章,作者往往都会留有令人回味的空白之处,或是某个情节的缺省,或是心理活动的空缺,或是列举事物的省略等等。例如在教学《掌声》这课时,在每一次掌声之后都让学生写写同学们想通过掌声告诉英子什么,学生们写到:“英子,你真棒!”“英子,你不比任何健全人差!”等等语句。像这些地方,如能引导学生加以合理想象,不仅有助于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能切实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能力。
三、从课文的仿写入手
仿写是写作的一个单项训练,扎扎实实地练好写作基本功,打下较为坚实的基础,如遣词造句、小的片段练习等,这是写好一篇文章的基础。如我在执教三年级课文《石榴》时,先让孩子们自主学习课文,了解课文大意,课文主要写了石榴的哪些特点?学生在了解了作者的写作方法后,我又问:如果让你写一种水果,你会怎么写?课文中哪些好词好句你可以举一反三运用自如呢?之后学生便写了《柚子》、《李子》、《枇杷》的作文。由于我们这里是农村,一年四季各种水果很多,学生很快就有了写作的材料。再加上之前有了课文写法的模仿,所以这次作文效果相当好。
四、从典型段落入手
在我们的课文中,有许多可以让学生模仿的段落,教师要善于抓住这些段落展开读写结合。例如在《广玉兰》一课第三自然段的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揣摩课文的布局谋篇,领会作者是怎样把广玉兰花的美写具体的。通过引导,学生知道了作者先写花的颜色,再写花的各种姿态,最后又对广玉兰花的美进行总结。学到这里的时候,我马上布置了写话练习:围绕中心句“菊花真美呀!”写一段话。由于之前有了广玉花写法的借鉴,所以学生提起笔来得心应手,都能有条理并且语句生动地写一段话,体现菊花的美。这样的练笔,能够充分发挥课文“例文” 的作用,让学生在模仿中有所创新,就能逐步提高作文能力。
五、从结尾入手
依据原文,进行创造性的续写,对于发展孩子的创造性、合理性的思维,培养写作兴趣,提高写作水平都有很大的帮助。例如:学习了《高爾基和他的儿子》一课之后,学生明白了高尔基关心下一代的崇高品质。教师可以启发:小男孩收到父亲的信,他会怎样回信?他们之间会有什么样的对话?小男孩又会怎么做呢?学生受到启发之后驰骋想象,尔后再进行练笔就水到渠成了。
六、读写结合,还应为孩子们张开想象的翅膀
有人说作家就是儿童,因为他们都有无际的想象力。那么,在阅读中培养孩子们的想象力是必然的。只有让孩子在阅读中插上了想象的翅膀,融入课文情感,习作中才可能会更有可写之处,更有可看之处。如当我执教六年级下册课文《草原》时,当读到“那里的天比别处的天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的愉快。”时,我引导孩子们在想象中朗读,读完让孩子们交流:你愉快了又和作者有什么不一样的动作行为?同学们交流之后马上练练笔。有的孩子就写了:“要是我来到这么美丽的草原上,我一定要在草地上翻好几个滚,打几个倒立,直到我的劲儿都使不出来了,我才静静地躺在草原上欣赏着白云朵朵的天空。”有的写道:“要是我能来到这么美丽的草原,我一定要不停地拍照,把这里的美景都定格在相机中。”有的写:“来到这样美丽的草原,我一定要和那青翠欲滴的小草、美丽的小花、可爱的羊群进行对话,我要知道它们生活得到底有多么自由和快乐。”……就这样,孩子们在想象的王国中自由地驰骋,写作水平也得到了提高。
以上所述,是我对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挖掘“读”“写”结合点的几点看法。我相信,只要我们敢于实践,勤于探索,善于总结,就一定能搭建好“读”“写”结合的桥梁,构建高效的语文“读”“写”结合的课堂,真正提高学生阅读和写作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