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EPC项目的造价控制与管理要点分析
2018-10-21刘丹宇
刘丹宇
摘 要: EPC采购模式指的是工程总承包按照合同约定,承担工程的设计、材料采购、施工、等工程建设全程工作,最终成功交付项目,并承担工程质量、进度、造价和安全方面的全部责任。本文对工程EPC项目的造价控制与管理要点进行分析。
关键词:EPC模式;造价控制;管理要点
1 前言
EPC承包模式在缩短工期,降低成本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可以有效实现对项目的质量、成本和进度的综合控制,达到缩短建设工期、降低工程造价、保证工程质量的目的。但EPC总承包模式一旦与业主签订总承包合同,意味着工程造价已经定死。抓好EPC工程造价控制是EPC工程管理的重中之重,控制工程造价成为总包单位项目建设的首要任务。总承包单位对工程造价的控制,主要体现在设计、采购、施工三个阶段。本文对工程EPC项目的造价控制与管理要点进行分析阐述。
2 工程造价的控制关键在于设计阶段
工程造价控制贯穿在项目的始终,设计阶段的控制最为关键。工程设计指的是对工程的进度、工期、费用等进行初步的设计,工程的设计阶段对工程的造价控制至关重要。工程造价控制中,相关人员明确责任目标,全力负责地做好设计方面的监督管理工作,把工程造价控制在概算资金内,不超预算,不超概算。这就要求相关预算人员首先要做好设计前的科学预算,并将价格管控贯穿到项目建设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部位,使各个阶段的工程造价管控成为一个相互统一的整体,确保价格可管、可控,保证工程建设的最大效益。设计阶段的控制措施有以下几个方面:
2.1 优化设计方案
要本着经济适用的原则,从材料、工艺、项目施工组织等多方面来考虑,选择最优化的施工方案。工程项目施工方案只有合理、可控,项目的造价才能达到合理、可控,选择施工方案时,要根据其是否做到技术先进、是否适应工程规模、是否经济合理、是否安全可靠的标准进行选择,确保选出经济、安全、适用的方案,有效促进工程造价的降低。
2.2 加强设计阶段概预算编制
要对项目规划图认真审阅,准确核定工程量。工程量的预算是工程概预算的关键,要反复进行审核。要加强工程材料与工人薪酬审核,工程预算阶段对建筑材料以及人员工资薪酬准确预算。通过确定前期工程量和工人薪酬费率,核算出工程造价的准确数值。复核时审核人员要清楚材料的市场行情,对造价审核做出正确的评判,确保概预算的准确性。合理编制投资估算,投资估算的准确性影响着设计预算、施工预算的正确编制和项目造价的有效管控。估算高会造成资金浪费,估算低回导致投资超额。
2.3 设计阶段积极推行限额设计
限额设计就是用获批的总概算来对工程总体设计进行有效控制,也就是说,按照实际分配的投资限额,对技术设计、施工图设计进行科学有效控制,杜绝施工过程中的不合理变更,使设计施工能在投资限额的指导下实施。实施限额设计,依靠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实现工程从设计到施工、竣工的全程指导,有效降低工程造价。
3 采购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
3.1 材料管理影响工程的成本
资源价格相对控制起来较为困难,资源消耗与占用量可以通过科学的管理进行有效控制,尽量减少这两个因素对材料管理的影响,达到资源的节约高效利用,更好的控制和节约工程成本。对EPC来说,所有设备和大宗原材料由总包单位提供,施工图一旦确定,所有的设备的工程量已经确定,费用变动不会太大。另外,材料费对造价的影响较大,材料费用在施工工程成本中占有较大比例,一般占整个工程造价的60%—80%,材料成本的加大往往会造成项目超出预算。材料成本管理制度的健全与执行严格到位与否,决定着项目成本管理的成效。有的项目材料管理制度执行不严格,存在失窃浪费现象;有的用料计算不准确,加大了损耗率;有的材料型号不匹配,造成材料闲置浪费等等。再加上成本管理机制和监督机制不完善,没有将权利和责任对等落实,没有将材料制度的执行好坏与绩效挂钩,缺乏奖惩激励机制,从而引起材料过度浪费现象。
3.2 科学控制材料成本的措施
工程建设需要设备与材料品种多、价格高低不同,购置设备材料的费用在造价中占比很高,材料价格在市场中的动态变化,对工程的预算有着一定影响。对EPC总承包来说,要注意市场变化带来的价格失控风险,加强市场监测,了解市场行情,对设备材料的品种、规格、性能和价格有一个准确的了解,对材料的变化趋势做出科学预测,增加报价准确性,减少价格风险。建设过程中随时密切关注市场,搞好材料的市场动态分析,及时根据市场变化调整材料订货,确保把成本稳控在合理范围内。
4 施工阶段有效控制造价措施
(1)施工阶段的成本控制主要从施工组织设计,质量、进度管理、合同管理等方面分析。施工阶段成本管理意识淡薄,部门间各自为政,统筹协作不够,财务、材料、合同、计划统计等部门协调溝通意识不强,存在工作不衔接、工作脱节现象,往往只顾自己部门的工作而没有形成有机合作的整体,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材料、工时和人员的超量投入,对一些超预算又没有具体的节超措施来弥补,不能有效控制工程的最终成本。
(2)要加强工程质量和进度管理,工期延长或拖延必然增加成本,要科学制定资金使用计划,使成本控制与进度控制相协调。加强施工质量管理,严把质量关,使质量管理工作贯穿于项目全过程中,控制返工率,避免不必要的人、材、物投入增加工程成本。
(3)要制定先进的、经济合理的施工方案,综合考虑工程规模、性质、复杂程度、现场条件等因素,优选出最合理、最经济的方案。为保证方案的有效落实,要明确各部分分工:工程技术人员订措施,材料人员供材料,现场管理人员和生产班组负责执行,财务成本员结算节约效果,最后由项目经理根据措施执行情况和节约效果对有关人员进行奖励,形成落实技术组织措施的一条龙。在结算技术组织措施执行效果时,除按照定额数据等进行理论计算外,还要做好节约实物的验收,防止“理论上节约、实际上超用”的情况发生。
(4)要加强施工合同管理,采取相应措施转嫁风险,可通过与分包商签订固定总价合同的方式,将风险转嫁给施工分包商,有效保证EPC总承包商的利润。签订施工分包合同要重视可确定的价格和不可确定的因素,设备、材料、检验、仓储、运输等责任和价格都要在合同中明确。同时,要做好工程变更价款的管理工作,注意工程变更相关资料的齐全、完整和及时。充分掌握有关索赔工作的程序及内容,做好索赔资料管理,为以后索赔工作提供充足的事实和依据。
5 结语
EPC模式是一种建设项目组织实施的新型模式,随着国家总承包管理规定的相继出台,国内总承包市场环境会逐步完善,更多的单位会参与到工程总承包中来,充分发挥总承包方的技术和管理优势,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将技术、经济、管理有机结合,从设计施工到竣工验收整个全程科学合理控制工程造价,合理使用建设资金,有效降低成本,提高总承包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促进工程总承包的健康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 金运道.EPC总承包项目工程造价管控要点及建议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7(12):264~265.
[2] 张德新.EPC总承包项目工程造价控制要点分析[J].矿业工程,2016(3):1~3.
[3] 王蕾.电力工程EPC项目的造价控制与管理要点分析[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6(16):176~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