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的“中国梦”
2018-10-21曹克顺
曹克顺
咱老百姓心中都有一个梦想,梦想着祖国日日强大,梦想着人民幸福安康,更梦想着一家人早日步入小康。
我是共和国的同龄人,亲眼看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建设的热潮,也经历了长达10年的岁月动荡,尤其感受到改革开放40年社会发展和家庭生活翻天覆地的变化。至今忘不了29岁那年,那是一个初冬的傍晚,我和弟弟站在府东街人行道的路灯旁闲聊,弟弟说:“如果将来在太原有咱自己的一间住房该多好啊!”我说:“这,也许只是一个梦吧。”
说这话时是1979年,我和新婚不久的妻子的工作刚刚从临汾调到太重。踏上龙城大地,宽敞笔直的迎泽大街,鳞次栉比的建筑,还有花园一样的工厂……一切都是那样令人心醉。可住房紧张程度比我想象的严重得多,尽管企业想尽办法为我们夫妇解决住房,但最终还是把我俩安排进男女单身宿舍。在这以后长达两年的时间里,白天我俩一起吃饭,晚上各回各的宿舍,此景被一些熟人当作了茶余饭后的笑谈。
好日子总会熬到的。我31岁那年,突然接到房产处通知,让我领职工宿舍钥匙,我高興得差点蹦起来。记得那天一位中年男房管员在前面领路,我们小两口乐滋滋地紧随其后,“喏,就这儿。”随着他的手指处看去,一排陈旧的灰砖平房横亘眼前,木制房门裂纹纵横,估计少说也不下30年了。进入室内,咋黑乎乎啥也瞅不见?原来这是排房的阴面,唯一的一间小窗户被私人盖的破煤糕棚堵了个严严实实,大白天也要开灯。好一阵眼睛适应了才看清这是单间房,撑死超不过12平方米,如果放上双人床就占去将近三分之一,加上衣柜写字台箱子等物,地当中站三个人恐怕都转不开屁股。“在这儿住多久?”我终于挤出来这几个字。房管员一脸歉疚,带着安慰的语气道:“我也知道,条件是差了些,你们就先将就住上几天,有机会我再想办法给你们调大点的房子。”房管员走了,妻子呆呆地定格在那里,半天无语。我恨自己没本事,人家北京姑娘千里迢迢来山西嫁给你,你却让人家在这终年不见一丝阳光的蜗居里受罪,你忍心吗?心里是这样想,可脸上还只能笑容灿烂:“哈哈,咱们总算是有了属于自己的窝了,真好!”
心中有盼头,人就有希望。房管员说了让先将就几天,咱就先等等再说。可我没想到,这“几天”后来居然变成整整14年!
条件虽差,夫妻恩爱依旧幸福满满,第二年夏天,一个白白胖胖的小生命降临,斗室里如同有了灿烂阳光。从会爬到会走,从上幼儿园到走进小学大门,眼瞅着儿子一天天长大,家里东西也一年年增多。多少个星期天我汗流浃背地一次次将物品重新归置,只要能节约哪怕几寸宽的面积,我也不惜绞尽脑汁。多少次,晴天我站在尘土飞扬的巷口;多少回,下雨我立在道路泥泞的门前,焦急地等待宝贝儿子放学归来。望着与我家一条马路之隔的中铁十二局,一排排宿舍楼整齐划一,看着真让人羡慕,而我们这里的“贫民窟”何时才能旧貌换新颜?
市场经济加快了发展步伐,“安居工程”高速度迈进。终于有一天,太重开始了旧区改造,一批又一批的集资楼拔地而起,1995年春节前夕,我们一家三口欢天喜地迁入新居。这种单元房每层3户,每户56平方米,一大一小两居室,客厅卫生间一应俱全,儿子高兴得在地上打滚玩,妻子脑袋倚在我的肩头深情地说道:“唉,咱这辈子就住这儿,再也不挪窝了。”话是这样说,可怎么也想不到过了17年以后,我们居然住上了153平方米的高层住宅楼。
迁入集资楼新居时,13岁的儿子上小学六年级,男孩子一到青春期,眼瞅着个头儿“蹭蹭蹭”地往上蹿,读高中时个子就赶上我了。一晃大学毕业参加工作了,准儿媳也进了家门,我们老两口商议:该给儿子买房了!
我们买的房当时被誉为整个太重地区层次最高、质量最好、设计最佳的房子,是万名太重人心中的“标杆住宅楼”。瞧:南北阳台,卧室、书房一共四大间,两个卫生间,外加厨房、走廊,单是客厅就有35平方米,如果不摆放沙发,举办小型舞会也绰绰有余了。
但在临近搬家时,我与儿子发生了一场争执———说起来,儿子、儿媳也真挺孝顺的,小两口说:爸爸妈妈辛苦了一辈子,新房子就让老人住,咱们应该住旧房。可我和妻子说啥也不同意:本来买房就是为了让儿子结婚用,我们一把年纪了,为什么偏要住新房呢?双方各执一词,谁也说服不了对方。几经商议后最终达成一致:干脆大家都住一块儿,相互照应方便,也显得其乐融融。就这样,5年前我们一同搬进了新居,两年后,小孙女出生了。
没当爷爷时,你无论如何感受不到什么是“隔辈亲”,直到小孙女出生后,爷爷奶奶视为珍宝,真是千般宠万般爱。小孙女一周岁时,恰好赶上国家放开了二胎政策,于是在她两岁时小孙子又在一片喜气中降临人间。照看两个孩子的确累人,但小孩的姥爷和姥姥也争着和我们一道看娃娃,双方老人都在付出辛苦的同时享受相同的天伦之乐。
写到这儿,我不由想起毛泽东主席一句诗词:“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是啊,从我当初来太原至今,不也将近40年了吗?想起1950年我在临汾出生时的故居,六七平方米的小房竟挤着一家四口人;上初中时我问一位同学:“中国最高的楼房在哪里?”答曰:“是上海的国际饭店,有24层。”我惊讶不已。可现在我也住在24层上,每天晚上在阳台眺望,五光十色的省城美景尽收眼底。再看看近处,太重处处高楼林立,霓虹闪烁,美不胜收。从最初的单身宿舍到小平房,再到后来的单元房,直到今天住上现代化高层楼,心中千言万语只能凝成一句话:感谢改革开放,感谢社会主义祖国,感谢伟大的中国共产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