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家住在朝阳街

2018-10-21苏艳玲

都市 2018年13期
关键词:服装城商圈朝阳

苏艳玲

1

1993年夏天,经历忐忑不安的等待之后,我盼来了学校的派遣通知书。那时爷爷还健在,他捻着稀疏的花白胡须,缓缓说道:“在郝庄啊,那儿挺背的。”神情间,似有几分失望。在老家,“背”不仅意味着偏僻,还有晦气之意。

爷爷错了,郝庄一点不背,他的思维,还滞留于他年轻时的零星记忆。可我很懂事地保持了沉默,我没有向他透露,就在毕业前夕,我曾独自溜到位于东山脚下的郝庄,准确地说,是朝阳街上的服装城,逛了大半天。那天的商城闷热无比,空气很糟糕,我被涌动的人潮裹挟,几乎透不过气来。当我两脚酸疼、头昏脑涨地从城里突围,已浑身透湿。但,满心雀跃。我淘到了两件上衣、一条裤子,还有一条华丽的装饰腰带,对“学生党”来说,已相当奢侈。站在返程的小巴上,眷恋感竟油然而生。前途未卜,也许,我与这座城的接触,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我无法预料,几个月后,甚至,未來几年、几十年,我的人生轨迹,将在这条街、这座城的边缘地带展开。

夏天即将结束的时候,我带着简单的行李,到单位报到。简陋的单身宿舍里,从此有了我一角位置,单位理所当然成了我的家。我很快发现,对一个年轻的爱美女性来说,住在朝阳街,真是无比幸福的事情。从单位到服装城,步行只需五六分钟,得地利之便,服装城就像邻居,可以随时去串门。下班之后,我们这些无所事事的“单身狗”,常呼朋引伴,在各座城里出没。此时的商城,人潮正缓慢散去,空气清新流畅了许多,当季最新潮服装琳琅满目,而且,价格便宜得令人心动,即便只是走马观花、一饱眼福,也足以将工作一天的疲惫消解。

成立于1991年的服装城,那时还处于婴儿期吧,远没有今天这样的规模与气派,然而发展势头之强劲,让太原市民刮目相看,并且,影响力还在不断辐射。在中国改革开放进程中,1991年是一个承上启下的年份。许多年之后,读吴晓波的《激荡三十年》,其中写道:1991年的中国弥漫着“改革是姓‘社还是姓‘资”的硝烟。而事实却是,争论如海面上迷眼的乱风,实质性的经济变革却如水底之群鱼,仍在坚定地向前游行。服装城,便是这游动的“群鱼”之一吧?意识形态领域的争论,直到来年春天,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之后,才尘埃落定。而服装城的决策者们,已迫不及待,大胆迈出了第一步。当时,尽管改革开放已经十多年了,但相比观念与行动都超前的南方,许多北方城市还只是小心翼翼地跟进。他们是否留意过这些争论?不得而知。但很显然,他们没有被七嘴八舌的论调束缚了手脚。是得益于他们眼光之高远独到吗?随着时光的推移,我更愿意理解为,是对富裕美好生活的祈盼,让他们选择了服装城。于是,朝阳商圈就像一个绚丽的梦想,在千呼万唤中诞生了。

2

朝阳街是一条有故事的街,这故事,可追溯到遥远的历史深处。明朝时,太原城的东北门名为迎晖门,而朝阳街位于迎晖门的东面,故得名“朝阳”。不过今天,伫立朝阳街头,高楼鳞次栉比,阳光被阻挡与切割,铺展得有些局促。

有时,从某一座城经过,我会陷入沉思之中:这里,原来是什么样子的?作为一名外来者,我无法与它分享我生命最初的岁月,因而它与我,始终横亘着无法被忽略的隔膜,我只能借助同事的讲述或报刊的记载,勾勒它的前世今生。而即便土生土长的朝阳街居民,他们的记忆也被眼前日新月异的景象缠绕,变得模糊混沌起来。

服装城里的经营户,也并非“土著”,据说百分之八九十来自江浙一带。某年夏天,去浙江旅游,道路两旁花朵般盛开的造型别致的小楼,令我彻底惊艳了,活跃在服装城里的那些南方人,那种标志性的棱角分明的清瘦面孔,随即在我脑海里叠印。他们操难懂的方言,将足迹遍布全国各地,甚至海外。他们用辛苦挣来的钱在老家建新房,将每一间屋子装饰得豪华舒适,却不甘心做恋巢之鸟。他们生活简朴,头脑灵活,既斤斤计较又恪守诚信,对财富似乎总也不满足。他们让我想起百余年前走西口的晋商。这些走南闯北、见多识广的生意人,浪迹天涯的同时也传递着开放包容的气息,服装城因而就像汇聚百川之海,始终奔腾不息。

当浓郁的商业气息席卷,镶嵌于街道两边,曾经四平八稳的单位或建筑,再无法心如止水,纷纷改头换面。继东城之后,西城、精品、华北、御都,如雨后春笋般生长。再后来,众爱窗帘布料批发市场、义乌小商品批发市场、箱包皮具城、日化城,也约好了似的姗姗而至,朝阳街不再只是服装一条街,它体格越来越庞大,也愈发时尚靓丽。即便“非典”肆虐的2003年春天,它也没有休憩,一座新城———圣亚品牌服饰广场,低调却优雅地亮相。圣亚提升了服装城的品位,使它不再只是低档货的代名词。

世纪之交,位于朝阳街口的东方红油漆厂异地重建,在原来机器轰鸣的土地上,一座崭新的购物广场拔地而起,迅速融入朝阳商圈。同样是国企,同处一条街,这家国营老厂的艰难转型,让我们惋惜,也如火苗将我们沉睡的心智点燃。我们踌躇满志,谋划突围之路,方案一次次出台,又一次次被迫搁置。最终,单位在等待与叹息声中一天天衰落下去。

达尔文在其著作《物种起源》中,有过经典论述:“存活下来的物种,不是那些最强壮的种群,也不是那些智力最高的种群,而是那些对变化做出最积极反应的物种。”所谓“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之于企业,之于个人,概莫能外。从这种意义上说,改革开放恰似一场大考,它加剧了竞争,同时也释放了活力,使“万类霜天竞自由”,不能把握机会,只能躲到角落里暗自哭泣。

3

从什么时候开始,服装城变得拥堵不堪?已无法准确定格。逢年过节,从市内任何地方想乘坐出租车回家,司机会理直气壮地拒载。最初穿梭于朝阳街上的,私家车很少,多是并不宽敞的小巴,乘客像煮饺子一样,塞得满满当当。但售票员依然扯着嗓子喊:“车里还空着呢,再上几个。”她们通常纹着小拇指般粗而硬的青色眉毛,脸绷得像鼓。透过巴士的玻璃窗打量车外蜂拥的人流,心头顿生悲凉之感。所谓如蝼似蚁,不过如此吧。再后来,小巴被淘汰,换上体积庞大的公交汽车,然而车厢内拥挤依旧。每当拥堵高峰,车行至火车站附近,司机往往会失掉耐心,凶巴巴大喊:“去服装城的这里下车。”语气之强硬,态度之蛮横,令人不容置喙。为此,某些时间节点,居住在朝阳街上的人们,会尽可能地“宅”。但,有些时候,因着某些原因,又不得不经过这条街。

某年年底,小区一职工家属突发心梗。120尖叫着,突破重重围堵,终于抵达。为争取抢救时间,司机没再走朝阳街,选择了与朝阳街平行的郝家沟街。然而,这条狭窄破烂的街道,同样堵得水泄不通,没人乐意,或者说,可以给生命开辟一条绿色通道。病人没等到去医院,在颠簸的车上,永远阖上了双眼。

2012年夏天,朝阳街全封闭改造。历时四个多月,通车那天,人们却不约而同地失望了———只是对地下管网进行了更新换代而已,期待中的路面拓宽,与柳巷、长风商圈一样的整洁时尚,一一落空了。据报载,其中缘由,是“朝阳街寸土寸金,让老百姓拆了房子拓宽路面很难”。这原因令人无奈。直到太行路通车,以及南沙河沿岸快速路贯通,朝阳街的交通压力,才得以缓解。

然而,堵车仍是常态。在这里,每一个传统的或舶来的节日,都可以演变为购物的狂欢盛典。最蔚为壮观的,是平安夜。隔着我家窗户向远处望,车流如蜿蜒的长蛇,在寒夜里瑟缩、蠕动,直到凌晨时分,才完全消失。而朝阳街上,这条著名的“金街”,彻夜灯火辉煌,人流如织。此情此景,岁岁年年,如期上演。我不得不叹服于如此旺盛的购买力。疑惑是慢慢滋生的:我们真的需要这么多新衣来装扮自己吗?所谓低碳生活理念,在这里,是会引发众怒的。这是一个消费的时代,而朝阳街,无疑是消费者的天堂。不过,话说回来,如果没有如此蓬勃的购买欲望支撑,日益膨胀的朝阳商圈,如何缔造商业奇迹?

有位女同事,几乎每周逛服装城,每次回家,都大包小包,从不空手。而每隔一段时间,便可见她同样大包小包,把旧衣慷慨地送往社区。也就是从这时候起,我不再信奉“女人衣服少一件”,不再热衷于逛服装城,每一件旧衣,都像老友般温和可亲,不舍得轻易丢弃。

4

仿佛是要呼应我的疑惑,几乎一夜之间,朝阳街冷清了下来。焕然一新的商场内,不再人流如织,不再方言鼎沸,有时,整整一座城,坐着的服务员比溜达的顾客还要多。下班路上,透过迷离的夜色,偶尔会看到商户支着简易货架,哑着嗓子叫卖。行人匆匆路过,很少驻足购买。这情景,令我怅然若失。我不知道,这些卖不出去的款式陈旧的服装,最后都去向哪里。正像一枚硬币有着正反两面,商品极度丰富的背后,也潜伏着伤痛与隐忧。

服装城的被冷落,并非个例。电商的来势汹汹,令实体店遭遇前所未有的寒冬。善于吐故纳新的时尚达人,欣欣然选择了虚拟交易平台。更有精明者,把商场当试衣间,物美价廉,鱼与熊掌,兼而得之。有人预言,受服装网批通道的影响,全国范围内,大大小小千余家服装批发市场,未来将消失百分之九十。是危言耸听吗?我信,又不全信。因为,就在实体店被唱衰的同时,另一种景观正在朝阳街上演:每当打烊时,被捆扎结实的大小包裹,杂乱堆积在各商城门口,物流人员手忙脚乱地分拣。服装城的线上交易,分明在提速,线上线下,正一起发力。我从不怀疑这艘商业航母的应变能力,它天生“善变”,始终与时俱进。然而,我更期待的,是它的另一种转变。

今年国庆节前夕,火车站站车广场建设工程终于推进到家门口。夜深人静时,楼下常灯火通明,戴着黄色安全帽的工人有条不紊地忙碌。女儿有天睡得晚,守在阳台上张望半天,嘟着小嘴道:“乱七八糟的,啥时才完工啊?”我说:“很快。明年我们楼前就会冒出一座美丽的公园。”女儿觉得不可思议:“真的?”我笑着点头:“还有,迎泽大街东延后,你上学的路会更近,也不会再这么堵。”

曾经,我也觉得难以置信。2000年,在朝阳街上,我有了自己的房子,是单位的集资房。当时,站在阳台上放眼远望,郝家沟街上,低矮的平房与破损的马路参差错落,风景不是一般的不好。这情形,正印证了爷爷的话。装修时,在客厅通往阳台的通道上,我安装了整块玻璃,这样,眼不见心不烦。变化是在潜移默化中发生的,那些低矮的民居悄悄地便没了踪影,取而代之的,是修葺一新的马路、漂亮的居民楼,还有挺拔的绿化树。现在,站东广场也呼之欲出。我后悔不迭,如果当初,把阳台设计为休闲区,该有多好!

同样是在2000年,电影《生死抉择》上映,单位通勤车载着百余职工,呼啦啦奔赴位于迎泽大街的中北影院观看。那是离单位最近的影院,那时的朝阳街上,没一家影院,也没有其他文化娱乐设施。时过境迁,中北影院已改换门庭,单位通勤车也早在多年前报废,横店影城、美食广场之类,却粉墨登场了。看一场电影,再不需舟车劳顿。像我这样的“咖啡控”,不紧不慢走上十分钟,便可坐在一家咖啡店里,消磨掉整个下午的悠闲时光。奇怪的是,有些店里,即便拥挤,心仍是静的;而在这里,明明门可罗雀,却总像漂浮在喧嚣之上。很遗憾,这间店,以及整个朝阳商圈,依然欠缺一种气质,那种被称作文化的,与物质有关、却是物质无法替代的骨子里的风雅。

但,我不可以如此贪婪地苛责于它。人是感情动物,在一个地方住久了,心头便有了剪不断的牵挂。何况,我一直目睹它的成长,我须以一颗包容之心,接纳它的点滴转变。

国庆长假的一天晚上,我独自穿过热闹非凡的同至人广场、郝庄人集资新建的东都,向双塔景区走去。临街店铺内,人影幢幢,两排红灯笼从屋檐低低垂下,妖娆如两道彩虹。行至南沙河快速路时,我停下脚步。夜幕笼罩之下,始建于明代的凌霄双塔,太原的标志建筑,格外庄严肃穆。四周静得有些陌生。回首间,在精品服装城楼顶,“精品商厦,服装天下”的标语底气十足地高高耸立,璀璨夺目。这一静一闹、古老与现代,奇妙地“混搭”在一起。一幅画卷在我心底徐徐展开。那是规划中的双塔大景区,它正在紧锣密鼓的建设中,未来,它将成为太原的新名片,届时,朝阳商圈的文化品位,也将大大提升吧?

在一些发达国家,为化解电商的冲击,许多商家匠心独运,倾力将商场打造成人们乐意来玩的地方,让人们享受逛的乐趣,顺便买一些东西回家。眼前之景分明提示我,集购物、餐饮、娱乐、旅游、休闲于一体的新朝阳商圈,已为期不远。它在转型,数十载风雨兼程,它一直都在路上,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而且,每一次转型,都奔着让人们享受美好生活的愿望而去。它像一道縮影,在折射这个时代普通中国民众的追求、困惑,以及创新与超越,不是吗?

猜你喜欢

服装城商圈朝阳
假钞
商圈演义
迎朝阳
江苏省常熟市公安局服装城派出所:蓝盾志愿者队伍助力辖区平安建设
不许耍赖
圆周上的有理点
商圈调查的方法与技巧
见证30年
朝阳创业地图
重庆主城将建9大“智慧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