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的“造绿人”
2018-10-21吴瑜
吴瑜
我是记者,是记录者,讲述者,但其实我更愿意做一个倾听者。每天来往于各种新闻现场,倾听着不同的故事,我也见证着城市的发展。如果说大多数人是活一辈子,那记者至少是活两辈子,因为每一次采访都是生命间的往来,我的生命被许许多多的故事和感悟拉长,我常常被他们打动,然后再用他们的故事去打动观众。
他叫张俊平,就是他,用七年的时间让废弃的采矿区变成了美丽的“山顶花园”。我来说几个数字,大家就会知道张俊平这七年做了什么:绿化荒山13600亩;铺设管道310公里,大家算算,310公里大约是太原到右玉的距离;清运垃圾1500万立方米。打个比方,1500万立方垃圾如果堆放在标准大小的篮球场,堆5米高,至少需要7000多个篮球场才够用。无法想象是吧?更让我们无法想象的是,他们怎么在这石头山上挖树坑,准确地说,他们不是在挖,而是用电锤打,一个小指粗细的洞需要连续锤打100多下,七年来他们就这样在石头山上打出了460万个树坑……张俊平,就是这样一个硬汉,七年都住在山上,即使在工地摔伤了腿都要拄着拐杖坚守,他说,过去他天天和煤炭打交道,现在想还一片绿色给自己生长的土地,他已经把过去所有的积蓄都用在玉泉山的建设中,最触动我的是,他说:“只要我还有一分钱,我就要把它投入到西山绿化上。”这个在悬崖上种树的汉子,用非常之力,播下的是绿色,长起来的是我们龙城的“右玉精神”。
对很多人来说,一个开始,不一定是一辈子,还有一些人,他的一生总是在开始。但是对于下面这位老人,他的一个开始,就是一辈子。他叫桑石宝,此刻说起这位85岁的老人,我的心里有两个字:敬重。在清徐县东于山上,唯一一座石头砌成的房子,就是桑石宝住的地方,屋子里一个土炕,一个灶台,一口锅,但是屋子外面,却是一片生机盎然。我们看到的是一眼望不到边的树林,但看不到的是半个多世纪来,他在清徐县东于山上义务植树洒下的汗水。他把可以登记在自己名下的数十万株树木全部划归为集体所有,他种了60年树没向公家要过一分钱,只要给工钱的,他都换成了树籽和树苗,到底换过多少次,桑石宝已经记不清了,他总给我们念叨的是,1953年入党时举着拳头对党旗许下的诺言: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今年,他已经是一位85岁的老人,您知道他现在的愿望是什么吗?他说:“2万来亩的坡荒,我种了15000亩,还有5000亩,我要用三年时间全部绿化完,向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献礼。”这句话意味着什么?大家一定听到了,老人把自己的一辈子都交给了这座山,这片绿色,他不计任何回报,为的就是那句党旗下的承诺。这是什么?这就是不忘初心,这就是不负使命,这就是推动城市进步的磅礴力量。这样的力量不仅激励着我们,也激励着下一代人。
“康奶奶就是个傻奶奶,放着城市里的舒服日子不过,一退休就跑到穷山沟里受苦……”这是一位小学生参加义务植树后写的作文,她故事里的“傻奶奶”叫康雪琴。对康雪琴的采访要追溯到十年前,当时她承包了阳曲县棋子山上无人问津的600亩荒山,自掏腰包义务植树,一开始没经验,栽种的树木无一成活,村民们都笑她傻,拿自己的钱打水漂,丈夫也明确反对,但她没有妥协。一边植树,一边研究出了环保酵素来代替农药,还把这个方法免费教给了当地的农民。不用农药,不施化肥,為的就是保护一方水土。那位把康雪琴称作“傻奶奶”的小学生在作文的结尾这样写道:“傻”奶奶“傻”得让我肃然起敬,如果我们都像她一样,那我们的地球妈妈一定会更美丽、更健康。
最后要说的就是太原人都熟悉的“当代愚公”———袁克良。慕云山上,他带动家人和志愿者39年坚持绿化,人工植树15万株,今天慕云山的森林覆盖率已经达到80%以上。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他们用他们的“傻”,用他们的“倔”,用他们的执着,用他们的生命,守护土地,守护绿色,他们就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时代新人。正因为一个又一个这样的时代新人在自己的岗位上担当重任,发挥价值,我们这座曾经的“煤都”已经走在绿色转型的路上。今天,作为太原人,我们可以很自豪地讲:我们已经生活在一个绿色城市,持续进行的生态建设,让太原市目前已经完成造林168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23%,绿化覆盖率达到41.7%。有党委政府的正确引领,有全社会的共同参与,我们看到,建设文明开放富裕美丽太原的新征程已经开启,建设美丽中国,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荣责任,就在我们每一位时代新人的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