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生心理问题的成因与应对策略研究

2018-10-21王晓娜

科学导报·学术 2018年14期
关键词:心理问题应对策略初中生

王晓娜

摘 要: 初中阶段是学生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从学习历程上来看,初中阶段是從小学过渡到中学的转折阶段,学生学习较为吃力,所以会产生一定的心理压力。从生理学角度来看,小学阶段学生的心智尚未成熟,而中学是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学生会逐渐形成自己的意识,且会存在一定的叛逆心理。在两者相互作用下,初中生极易产生一些心理问题,威胁着学生的成长与学习。

关键词: 初中生;心理问题;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0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236-1879(2018)14-0151-01

当前初中生心理健康状态不容乐观。本身心理健康问题相对较轻,学生可以通过一定方式完成自我调节,而如果不能及时发现并采取应对措施,极易影响自身身体健康,甚至还会威胁他人身体健康。基于此,本文就初中生心理问题的成因与应对策略进行了探讨分析。

一、初中生心理问题的成因

初中阶段是学生由童年转变为青年的重要阶段,该阶段学生极易产生心理冲突与行为过失。在该阶段,学生处于情绪浮动较大的青春期,学习的紧张困惑以及生理的骤然变化都是诱发初中生心理问题的主要因素。

(一)学习紧张与困惑。

首先,学习兴趣与教学要求冲突性较强。初中生的学习兴趣有着广泛、专业等诸多明显特点,且有着明显的偏爱学科。但是从另一角度来看,升学的压力使得他们不得不学好规定的学科,这与初中生的学习或多或少都会存在一些冲突,拉低了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缺乏学习自主动力,学习效果相对较差,再加上自身成绩问题,导致其产生了厌学情绪。

其次,学习方法与习惯的困惑与秘方。初中要求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更多的发挥学习自主能动性,对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出了一定要求。一些学生愿意自主学习,但是自身学习能力有限,或者是学习方法不佳,也或者缺乏有效引导,导致其学习效果不佳,学生在学习中屡战屡败,感受不到学习的乐趣,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常常会感觉到困惑与迷茫。

(二)成长发育阶段本身带来的心理问题。

初中阶段是学生身心飞速发展的重要时期,在该时期中学生的身心都会迅速成长。但是成长的代价也是双面的,成长不仅给他们带来了喜悦,而且也带来了诸多烦恼。由于身体机能的迅速变化,特别是女孩子身体发育、以及对异性的向往都是影响初中生心理健康成长的重要问题。

二、初中生心理问题应对策略

(一)建立心理疏导课程。

受传统应试教育影响,大多初中教师都将学生的知识灌输作为教学重点,忽视了对学生心理的正确引导。笔者认为,在初中这一特殊阶段,学校应当组织学生定期开展心理健康调查,而后依据调查结果开展心理疏导课程,帮助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及时解决心理问题。

(二)增强家校联系。

教育并不是单单依靠学校一方根本无法完成。在学生教育中,虽然学校占比相对较大,但是根据教学原理可知,家庭教育对于学生个人发展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因此,在初中教学中,教师应当适当增强家校之间的相互联系,与学生家长探讨交流学生的心理、学习问题,并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只有如此,才可与学生家长实现有效交流,提高学生与家长之间的沟通默契,降低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几率。

(三)开展活动,增强生生之间的联系。

对比小学生而言,初中生的心理发生了明显改变。所以,在此阶段,生生之间的关系会相对淡漠。为了转变此种情况,教师应当组织学生开展拔河、团体跳绳等多种团体活动,进而更好的增强生生之间的联系,让学生在活跃的班级氛围中学习、成长,感受到团体的温暖。

(四)增强教师的心理知识储备。

传统教师培训大都是以专业知识培养为主,缺少了对如何与学生沟通、交流与处理学生心理问题等相关知识的讲解。这导致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虽然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心理状态,可以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但是由于自身缺乏相关的知识储备,导致学生心理问题一拖再拖,负面情绪严重。

(五)加强学生德育教育培养。

学生的心态与观念是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进而导致问题不断增多,最终形成极为严重的心理问题。针对此种情况,笔者认为,要想有效解决学生心理问题,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当加强德育教育力度,将德育教育渗透至各个环节中,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念、是非观念,使其在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下完成初中阶段学习。

(六)注重学生周围社会风气。

社会风气是影响学生心理状态的重要因素之一。特别是对初中生来说,其正处于人生价值观念形成的重要时期,在很多时候,对于一些时间只能看到表面,认识不到其潜在危害。因此,为了更好的保障初中生心理健康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尽可能的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积极向上的学习环境,在教学过程中,多多加入一些正面内容。同时,对于一些引导性较强的社会实践,教师也要及时引导,以免学生错误解读。

总之,作为教师,我们除了要用眼睛去观察,用耳朵去倾听,还需要用心去关爱我们的学生,去了解他们丰富而敏感的心灵。当然,更需要我们多学习一些科学的心理知识来指导我们的工作,更好地关注他们的心理,让我们的工作更加有的放矢,更有成效。

参考文献

[1] 魏爱芳.初中生心理健康现状与学业成就的关系研究[J].江苏教育,2018(48):62-64.

[2] 张旺生.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策略[J].文学教育(上),2017(09):120-121.

猜你喜欢

心理问题应对策略初中生
“一例多境”培育初中生法治意识
个案工作方法介入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研究
农村寄宿制学校留守学生心理问题的思考和建议
筑牢洪灾后的舆情“堤坝”
利率市场化改革对商业银行的挑战及应对策略研究
我国信用评级业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成因及对策研究
心理健康教育在班级活动中的有效实施研究
浅谈如何有效地学习初中语文
探究初中生数感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