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018-10-21刘红红

科学导报·学术 2018年14期
关键词:师生关系小学生数学

刘红红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236-1879(2018)14-0082-01

教学实践证明:一个学生如果对学习缺乏兴趣,学习就没有自觉性,就没有动力,就会感到学习枯燥乏味,甚至感到学习活动是一种痛苦的负担,丧失学习的毅力和信心,产生厌学情绪。相反,一个学生如果对学习有浓厚的兴趣,就会积极主动地学习和探索,学习活动就会成为有趣的事情,有利于学习任务的完成。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不是强制,而是培养学生的兴趣”。对于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来说,兴趣在其中发挥的作用尤为突出。六七岁的孩子刚跨入学校不久,对于一切都存在着新奇感,感到一切活动都那么有趣。他们往往带着好奇心听每一堂数学课,总希望在每节课中,老师都能给自己带来一些有趣的东西,他们极易被感兴趣的、新颖的内容所吸引。可以说,兴趣对小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主动性,起着决定性作用,兴趣是他们学习的主要动力。那么怎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谈自己的浅见与同仁商榷。

一、创设融洽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

俗话说:“亲其师而信其道。”在教学中,学生喜欢哪位教师,就喜欢他所教的这门学科。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学成功的必要条件。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和学生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热爱数学这门学科。

首先,教师要努力自身素质,塑造良好的形象。在科学文化知识、道德修养、组织纪律等方面都应成为学生的楷模,用严谨的治学态度和精湛的课堂艺术赢得学生的信赖。

另外,在教学中既要对学生严格要求,又要尊重、关心、爱护学生。特别是当学生学习有困难时,教师不讽刺、不挖苦,不奚落学生。当学生出现错误时,不训斥、不体罚,不侮辱学生的人格,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循循善诱,使学生永远保持乐观、自信的心理状态,使师生关系保持和谐、融洽。

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是学生已有知识水平和新的需要之间的矛盾。因此,讲授新知识时,必须从学生已有知识水平出发,抓住新旧知识的生长点、连接点及新知识的逻辑规律,在关键处巧妙设疑,引起学生心理矛盾冲突,激发学生新的心理需要,从而产生探求新知、解决新问题的欲望和兴趣。如:教学“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时,先复习商不变规律,并让学生通过计算:①18.5÷5;②56.87÷67。复习前面学过的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法则,接着把①式改为18.5÷0.5让学生尝试计算。由于学生还没有学习除数是小数的除法,他们不会计算。这就使学生新的需要与原有知识之间产生了矛盾冲突,激发了学生求知的欲望。在学生渴望获得新知识的心理背景下,教师导入新课,提示课题,启发学生根据商不变规律,把它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进行计算,使矛盾得到解决。

三、创设情景教学,激发兴趣

小学生以具体思维为主,他们好奇好动,结合这个特点教师应该想法设法在课堂中创设教学情境去吸引学生,他们一旦被吸引,往往会去积极思考。例如:在教小学一年级的“小猫吃鱼一课”时,教师给每个学生带一个苹果。上课时教师可以说:“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奖苹果吃”,然后依次把苹果分给学生,每分一次问学生“给xxx一个老师手里还剩几个?”让学生数。直到苹果分完。最后问学生:“老师手里有没有苹果了?”学生回答“没有了”。这样就可以让学生轻轻松松的认识“0”这个数字了。

四、开展动手操作,引发兴趣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上课时,小学生集中精力的时间一般能维持15--25分钟,时间一长,注意力便会分散。教师应该让位于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体,让学生在参与教学的过程中主动掌握知识,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的生动局面。学生亲自动手,是一种主动的学习活动。例如:教学《认识立体图形》时,我给学生提供了大量实物素材(乒乓球、皮球、魔方、茶叶筒、积木块、各种包装盒等)。先让学生观察这些物体,摸一摸,玩一玩。然后问学生:“这些东西你们认识吗?那这些东西里有没有形状相同的呢?”随即对学生提出要求:“那请你们每个小组的同学共同合作,把形状相同的物品放在一起。”学生马上动手操作,进行分类。各组分完后,组织学生交流:“你们小组把物品分为几类?是怎么分的?”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所分物体的不同形状给它们起名字(球、圆柱、正方体、长方体)。然后让学生说一说喜欢哪种形状的物品,它长什么样?引导学生动手摸一摸、滚一滚,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出它们的特征,帮助了学生在直观的基础上建立球、圆柱、正方体、长方体的表象。动手操作,既促进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又使学生享受到通过动手操作自己获取知识的乐趣,从而更乐于学习数学新知识。

五、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培养数学兴趣

在数学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及学生的心理特点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多种教学方法交替使用,可以培养学生课堂学习兴趣。心理学告诉我们:刺激物持续作用于一感官,就会使感官对这一刺激产生顺应,引起感受性降低,从而产生厌倦心理,學习兴趣降低。为此,教师的课堂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新颖、生动有趣,一节课至少要有两种以上的教学方法交替使用。如一、二年级的课堂计算练习题,可以让学生看卡片说得数,开火车游戏、邮递员投信箱、找朋友、抢答案、夺红旗等练习形式,充分利用游戏在数学中的作用,利用小学生对游戏的兴趣,把游戏变成教学的辅助手段提高练习的兴趣。对中高年级一些比较抽象的数学概念、运算定律、计算法则等,应以教师讲解为主;而对一些几何图形的特征及有关计算公式的推导,应采用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摸一摸、量一量、数一数、剪一剪、拼一拼、想一想等方法,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使之在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

六、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激发兴趣

多媒体教学具有集信息于图、文、音、视、动、色为一体,综合表现力强的特性,以新颖性、趣味性、艺术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好奇心,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通过多媒体的音、像画面,为学生创设有趣的学习情景,使学生入境动情,在轻松愉快的气氛和美的感受中学习知识,大大调动了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

我在制作课件时,经常运用学生比较喜欢的的卡通形象,如喜羊羊与灰太狼、猫和老鼠等。学生在自己喜爱的动画片中学习知识,思想始终是处于高度兴奋之中,掌握的知识也比平时要好。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充分利用一切有效手段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充分发挥兴趣的动力功能,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从而全面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猜你喜欢

师生关系小学生数学
良好的师生关系应该是双向奔赴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余清臣:建构现代师生关系的公共性
新时期需要怎样的师生关系
我是小学生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如何关爱学生
错在哪里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