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双创”背景下大学生创业就业教育思考

2018-10-21刘妍君焦琛张娉婷

科学导报·学术 2018年14期
关键词:双创大学生

刘妍君 焦琛 张娉婷

摘 要: 新时代,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蓬勃发展,创新创业主体日益多元,创新创业社会氛围日益浓厚,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呈星火燎原之势,大学生创业就业问题受到高度重视。大学生有着较为丰富的知识储备,富有创新性思维,高校应积极引导大学生合理规划职业生涯,提高创业意识、创新精神和创业就业能力,助力一流人才培养,建设创新型国家。

关键词: 双创;大学生;创业就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236-1879(2018)14-0032-01

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要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再上新水平,打造“双创”升级版。2018年9月17日,《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指出,要“把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作为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突破口,面向全体、分类施教、结合专业、强化实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1]大学生创业就业教育旨在培养创新型人才,培育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新精神,提升大学生就业创业的能力与水平,转变就业理念,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搭载新时代“双创”的顺风车,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

一、大学生创业就业教育的现状

近年来,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不断加强,许多高校相继开设了就业指导和创新创业相关课程,虽然在创业就业教育上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不少问题。

1、创新创业的实操论证缺失。

大学生创业就业教育,肯定并突出强调了大学生的创业激情和项目创意,但缺失了系统化的论证和实践推演,尤其是实操性的教育论证,以及市场盈利潜力的评估,这是高校创业教育始终未突破的现实瓶颈。同时,与之相匹配的团队构建、创业素质、能力提升、系统构建等多方面教育上,无体系化的课程设置与实践演练,造成了创业就业教育的先天不足。

2、创新创业导师配备不足。

大学生创业就业教育在形式上一般采取设置选修课或必修课的方法,高校创新创业导师数量有限,水平不一,讲授内容多为创业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等,没有切实可行的统编教材,不能系统讲授符合社会实际的创业内容、步骤和技巧等。同时,该课程依赖于校内教师,往往知识水平和实操经验不足,导致大学生创业就业教育的层次参差不齐。

3、教育观念与现实诉求脱节。

站在新的历史方位,创业是就业的新形式,是知识与能力的变现。“双创”人才培养愈发强调创业者跨学科跨专业的知识整合能力与实践能力,而目前大学生就业教育观念滞后、形式单一,专业教育与创业就业教育脱节,未能与社会市场实现良性对接。大学生对包容创新、宽容失败、预设风险等创业认知不足,创新精神、专业能力、综合素质培养有待提升。

二、大学生创业就业教育的现实意义

随着社会结构的深刻调整和就业形势的深刻变化,“双创”为创新创业提供了公平的机会,大学生创业就业教育有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推动大学生创业就业观念转型发展。

1、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创业就业观念。

互联网时代带来了诸多发展机遇,虽然当代大学生思维活跃、自主意识强,但往往在创业和就业之间难以抉择。大学生创业就业教育能够帮助大学生进行理性的职业生涯规划,引导大学生认知社会变革,认清社会现实,正确认识自我,通过理性分析寻找自己的职业坐标。同时,消解浮躁的创业就业心态,依托专业特长和人脉、资源等优势找准自己的定位,融合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树立正确的创业就业观念。

2、助力大学生提高创业就业能力。

创新创业教育中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是关键。大学生创业就业教育,旨在培养创新型人才,培养综合素质能力突出的人才,通过挖掘分析学生的创新创业潜能,合理分流就业方向,引导创业者把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融合起来,具有创新意识、问题意识、合作意识、社会意识等。同时,分析创业中的挫折和失败,冲破心理素质与能力壁垒,提高创业热度,让创业成为大学生走向社会的人生路径,向社会稳步输出创新创业的新鲜血液,同时缓解大学生的就业压力。

3、升级完善大学生创业就业教育体系。

大学生创业就业教育通过自我认知、社会认知、职业认知,帮助大学生进行合理的职业规划,提升大学生职业能力和素质。目前,大学生创业就业教育尚未有系统完善的体系,通过积极开展大学生创业就业教育,在实践中探索教育模式,积累成功案例,在论证中探索新的内容,逐渐完善大学生创业就业教育的理论和方法,将教育内容标准化、体系化,丰富创业就业教育的学科架构,有助于完善高校人才培養机制。

三、大学生创业就业教育的体系构建

“以创新引领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是国家持续多年的政策,高校要积极顺应社会发展,在云物移大智迅速发展的时代,通过系统的课程、多方位的实践、优秀的师资,积极引导大学生融入“双创”热潮、开启事业新高度。

1、建立系统的创业就业教育课程,引导大学生创业就业“双效合一”。

创业就业教育是一个跨学科、持久性的教育工程。高校可以将创业就业知识、心理素质培养等渗透到学科教学中,通过全员育人培养创新意识。同时,要建立规范系统的创业就业教育课程体系,以就业指导课、职业生涯规划课、创新创业基础课等方式,将创新创业思维融入大学生思想意识,引领大学生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全面提升综合素质。在教学模式上,注重提升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以学生为中心实现教师、学生双元主体互动,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提升创新能力,追求自我价值,实现人才培养与输出的“双效合一”格局。

2、多方联动进行实践锻炼,构建创业就业教育新格局。

创业就业教育是可操作性强的实训教学。大学生创业就业教育要以专业培养目标为导向,通过创业实践平台、创业项目训练将理论知识传授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多渠道引入创业型教育资源,增加综合性、实践性。通过校企合作建立创新创业育人基地,设立“创客空间”,推动学生参加形式多样的实习实训、社会实践和创新创业活动,促进学校、学生、企业、社会多方联动,构成创业就业共同体。在教育实践过程中,充分利用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职业技能大赛等平台,综合考评参赛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让创业教育有据可依,为大学生的创业提前把关。

3.打造创业就业教育师资团队,建立“互联网+”创业就业教育平台。

“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创业就业教育要与时俱进,加强互联网环境下优质教育资源整合,不断丰富数字化资源,促进优质教学资源共享,打造基于网络的“互联网+创新创业教育”新模式,建立网站、交流群进行更好地宣传教育,实现师生线下线上沟通交流。同时,高校要培养优质的创业就业教育师资团队,通过系统化培训学习、到企业挂职锻炼等形式,提升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同时,可以聘请知名专家学者和业界成功人士兼职授课,形成开放式、动态化的创新创业导师聘用机制,建立专兼结合的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2],以便给学生提供更好地指导,引导学生明确创业是实实在在的人生职业规划,可以实现人生价值,也可以实现增收创富,提高事业的维度。

参考文献

[1] 于兴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机融合[N].光明日报客户端,2018-11-05.

[2] 樊丽明.全面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大家手笔)[N].人民日报, 2018-01-08-(07).

猜你喜欢

双创大学生
“四大板块、六大支撑” 协同式“双创”教学模式研究
第29届世界大学生 冬季运动会精彩掠影
大学生就业趋势
工信部:五措施打造制造业“双创”升级版
山西省级双创示范基地总数达27个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职业院校“双创”教育辨析:基于现实审视与理性思考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新学期大学生网球装备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