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析血透室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与预防对策

2018-10-21王晓丽

健康周刊 2018年14期
关键词:不安全因素预防对策

王晓丽

【摘 要】目的:研究血透室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与预防对策。方法:随机抽取124例血液透析患者,采用随机综合序贯法分为参照组和实验组,各62例。对血透室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参照组不实施预防对策,实验组实施预防对策。记录观察2组患者护理过程中不良事件发生率,采用工作质量评分标准对护理工作质量进行评定,后对比分析。结果:(1)实验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3.23%),参照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22.58%),有统计学意义(P<0.05)。(2)实验组护理工作质量评分(91.11±2.14)分,参照组护理工作质量评分(74.43±2.21)分,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血透室护理的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指出,其主要集中在设备因素、人员因素及管理因素等方面,同时实施针对性预防措施,能够准确减少不良事件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血透室护理;不安全因素;预防对策

血液透析是临床针对急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实施的治疗措施之一,通过清除血液中的代谢废物及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来达到治疗效果[1]。但由于血液透析需要建立较多管道通路,并包括开展引流、弥散、吸附、超滤等工作,针对其实施护理工作相对繁琐,极易受内外在因素影而出现不安全事故[2]。因此,临床有必要对血透室护理工作进行分析,明确不安全因素,并及时制定预防对策,促使护理质量及治疗效果得到提升。本院就62例血液透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开展研究,分析其不安全因素后实施预防对策,具体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我院于2017年8月-2018年5月收治的124例血液透析患者,纳入标准:(1)患者均需接受血液透析治疗;(2)明确本研究开展核心及主题;(3)自主配合研究开展;(4)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5)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抵触或抗拒治疗开展;(2)合并严重心肾肺等器官衰竭;(3)合并神经疾病;(4)参与其他研究。采用随机综合序贯法分为参照组和实验组,各62例。实验组男38例,女24例,年龄30-79岁,平均(54.6±1.4)岁,病程1-9年,平均(4.4±0.5)年;参照组男37例,女25例,年龄31-78岁,平均(54.5±1.3)岁,病程1-9年,平均(4.5±0.4)年。2组基线资料进行比较,经χ2/t检验得出P>0.05,差异对比无统计学意义,表明2组基线资料具有较好均衡性,可进行对比研究。

1.2 方法

对血透室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参照组不实施预防对策,实验组实施预防对策,具体内容如下:(1)設备因素。护理工作人员对血透室使用仪器及设备实施检修工作,定期对仪器设备实施保养,准备实施治疗工作之前需要对设备进行调试,确保仪器可正常运行;同时密切观察患者血液透析治疗效果,如有异常立即通知医师进行处理;(2)人员因素。对护理人员开展培训工作,围绕患者面对治疗及透析内容实施,提高护理人员对治疗及疾病的了解程度,增强其自身认知;同时需要对其自身素质及综合能力进行提升,从而确保护理水平;(3)管理因素。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并建立质量监督管理小组,使管理监督仪器设备的力度得到提升,保证能够规范、标准化开展护理工作,进一步提高干预效果。

1.3 研究指标

记录观察2组患者护理过程中不良事件发生率,采用工作质量评分标准对护理工作质量进行评定,后对比分析。

不良事件包括自行拔针、跌倒、体外凝血、院内感染。

护理工作质量评分以医院自制的工作质量评分调查表为判定标准,满分100分,分值越高工作质量越高。

1.4 数据处理

本次研究在处理数据时采取SPSS20.0统计学软件。计量数据呈均数标准差( ±s)表示,采取独立配对t检验;计数数据呈百分比(%)表示,采取卡方x2检验,当P<0.05时,表示数据间比较,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良事件发生率对比

实验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3.23%(2/62),参照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22.58%(14/62),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护理工作质量评分

实验组护理工作质量评分(91.11±2.14)分,参照组护理工作质量评分(74.43±2.21)分,实验组与参照组相比明显要高,有统计学意义(t=42.693,P=0.000)。

3 讨论

血透在临床中又称为血液净化技术,通过利用引流技术将患者血液内有害代谢废物及过多水电解质进行清除,进而纠正患者酸碱及电解质平衡,达到治疗效果[3]。将血液透析用于治疗慢急性肾病可取得较好治疗效果,而想要取得满意治疗效果,便需要通过利用血液室来实施治疗,血透室中包含各种先进的医疗设备,可充分满足患者对治疗效果的满意需求。但对于护理人员而言,血透室仪器设备较多,如没有足够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便会降低使用仪器设备使用的精准度及效果,且在治疗过程中极易受各种不安全因素影响,影响护理及治疗效果。因此,有必要对护理工作及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并拟定对应预防措施,使护理效果得到提升。本研究结果,实验组自行拔针、跌倒、体外凝血及院内感染等不良事件发生率(3.23%),明显低于参照组的(22.58%),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干预后实验组护理工作质量明显提升,表明采用预防对策干预后能够准确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并确保血液透析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血液透析过程中最常见的不安全因素主要包括设备因素、人员因素及管理因素等方面,对其实施预防措施能够促使护理质量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张明波. 血液透析联合腹膜透析法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治疗效果[J]. 医疗装备, 2016, 29(16):128-129.

[2]任红旗, 何群鹏, 贾凤玉,等.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使用情况分析[J]. 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 2017, 26(3):235-239.

[3]秦雪媛. 分析血透室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与预防对策[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6, 3(8):1497-1497.

猜你喜欢

不安全因素预防对策
私设“小金库”引发的职务犯罪预防对策研究
分析心血管内科护理过程中潜在的不安全因素及其防范措施
气候变化对森林火灾的影响及预防对策的探讨
心血管内科护理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分析
浅析骨外科临床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应对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