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学方法

2018-10-21邓泗娟

学校教育研究 2018年16期
关键词:先学导学新课改

邓泗娟

一、新课改背景与认识

上世纪末,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要“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新课改的目的就是要在21世纪构建起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时代的发展,社会的需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的核心内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新课程改革以满足素质教育要求为前提的表现集中在课程实施上: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很明显,新课程改革中的教学方法“先学后导”是实现以上目标的主要途径。而“先学后导”作为教法上的改革,实际上在新课程改革之前就已经被提出和实践。只是近些年在新课改大背景下,尤其是受杜郎口中学、洋思中学和东庐中学教法改革成功的广泛影响,以及对传统“先教后学”低效的反思和实践,“先学后教”才一度成为有效教学的代名词而受到广泛关注,且进而被某种程度的 “神话”。

二、先教后学与先学后导

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的指导下,为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而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程序。从教学意义上看,“先学后导”不是简单的对传统教学过程的顺序颠倒,而是一种教学观重新构造的问题。

顾名思义,先教后学,就是我们传统教学里由教师向学生传授新知识的方法,在传统课堂中,教师一言堂,学生一尊像,学习一堵墙。其突出的特点之一是学生在教师的指挥下各自为政,独自学习,闭门造车,俗话说 :“独学而无友”。其结果是学生耗时费力,学习效率低下,学习效果不尽如人意。在这样的背景下,先教后学的教学模式的弊端暴露无遗,教师教得身心疲累,学生学得苦不堪言,向课堂要效益成为教师第一需要。先学后教的出现弥补了这些缺漏。

先学后导,是江苏泰兴洋思中学独创的课堂教学模式,是对传统的“先教后学、课后作业”教学模式的颠覆性改革。在洋思中学改革之前,国内已经有很多提倡学生自学的实验,如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卢仲衡老师主持的“中学数学自学辅导实验”,常州市邱學华老师的“尝试教学实验”,盘锦市魏书生老师的“中学语文教改实验”,等等。这些实验都为洋思中学的改革提供了理论基础和经验,但在整个学校、在各门学科都推行“先学后教”的做法,洋思中学在全国确属首例。他们的做法体现了新课程所提倡的让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转变师生的教学方式,也体现出“堂堂清,课课清”,“日日清”,今日事今日毕的教育效率。也做到了“真正相信学生,解放教师”。

“先学后教 ”教学理念成为当前教育教学发展的新宠,各地纷纷举行相关的考察、讲座、实践探索。与之相应,我们都意识到长期的教学基本属“先教后学”模式,该模式背负着一些课堂低效现象的主要责任。 那么,“先学后教”与“先教后导”到底孰优孰劣?一般来说,“先学后教”很适合练习课、复习课和知识容量大的新授课;在知识、能力训练上效益显著,但课堂较难体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操作中易流为应试教学;崇尚平实课堂,课堂教学技术性强。知识教学落实扎实,应试效果好,俗称中用不中看。“先教后学”易造成师生重负,但对教师综合素质提出更高要求,好课较少,俗称中看不中用;能对学生情感价值观产生深刻的隐性影响,适合注重感悟、体会的新授课;数学、科学等理科比文科更易操作“先学后教”模式;思品学科将情感态度价值观置于三维目标首位, 应慎用“先学后导”。

三、“先学后导”实践过程中以出现的误区

由于实践中没能很好地把握 “先学后教”的精神主旨和教学的本质规律,在片面追求有效的前提下,出现了机械模仿、简单套用等现象,并最终走向工具化、技术化等一系列实践误区。

(一)注重教学模式的标准化忽视教学的核心价值

教学模式的选用归根结底是为教育质量服务,更应被视为教学方法与学习方法的优化组合。我们认为,教学模式无优劣之分,不同的教学模式有其自身的优缺点,没有哪一种教学模式能适合所有的教学需要。我们在应用某一教学模式教学时不应把它绝对化,而应取长补短、博采众长。

“先学后导”教学模式是实现由知识转化为学生发展过程的一种较为合理和有效模式,其最终目的是要实现人的发展这一核心价值追求。因此“先学后导”不是实现这一核心价值的唯一渠道。事实上无论是 “先教后学”还是 “先学后教”都不存在相互否定的问题,实践中各有存在的理由,并且还有一个动态发展、循环递进的过程。纵观国内当下比较流行的几种教学模式,其本质上基本上是对 “先学后教”的延续或变式。然而,“教”与“学”之间是一种互动共生的过程。教学过程是以学为主体,以学生的学习为核心的认识、内化和发展的过程。从这个角度看,学习的关键和核心在于学生自己的学,所以既可以先学后教,也可以先教后学。任何教学模式都有其时代合理性,僵化的教学模式没有生命力。教学过程、模式完全可以根据教学的具体情况灵活多变。

(二)注重仿效忽视师生实际能力

我们必须承认,在现实中,“先学后教”对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教师导学能力的要求很高,如果忽视师生的实际能力,只是盲目的仿效这种教学模式,这只会导致效率低下甚至无效的教学效果。

由于各个地区的教育发展不均衡,各地区教师业务能力和学生素质也参差不齐,尤其是山区学校的教学资源匮乏,教育水平落后,导致“先学后导”这种教学模式实施起来碰到很大的阻碍。通常由于学生的自学能力不足,教学的引导能力不强使得课堂模式四不像,被教学模式牵着走。由于教师适应不了这种新的教学模式,有时候课堂衔接生硬,抓襟见肘,甚至还不如传统教学的教学效果好。

所以,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展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而不是严守静止划一的“先学”与“后导”,按部就班的讲授,课堂流程死板,流于形式,缺乏应有的灵活性。

(三)重视“先学”忽视“因材施教”的地位

“先学后导”的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在课前要下足功夫,认真准备好“三单”。 “三单”即问题生成单、课堂探究单、课堂训练单。“三单”的质量高低和利用效率无疑直接决定这节课的效果,但很多教师在第一单中已经出现偏差。问题生成单,既是在课前教师为学生准备的导学案中的一些提问或是知识引导。由此法开始“先学”。学生在“先学”环节内要完成读懂教科书基本内容、独立解决现有发展的问题,并提出最近发展区的问题,这样的任务无论对于学生还是老师都是一个挑战。

因材施教,源自孔夫子的教育理念,也是被广大人民所接受所推崇的教育思想。由于每个学生的知识储备量、学习能力、学习方式、学习态度等存在较大差异,在相同的“先学”环节中也会出现不同的学习进度。如何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状态设计不同的学习目标是一個很值得我们反思的领域。现下,追求高效课堂、高效教学已然成为一些学校的做法,带来的结果却是教学模式的高度统一、教学个性和风格的消解。不仅如此,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许多老师因为没有处理好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自学能力、学习内容和学习兴趣之间的关系,在达成教学目标的过程中一味地追求“多学”,不仅导致课堂进度被拖慢,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更造成学生学生的兴趣、激情和创造力的骤减的局面,形成一个恶性循环,与教学改革的初衷相背而驰。

(四)重视“后导”忽视教学重心

课堂上不能发现问题,正是我们目前的课堂教学中存在的最大的问题。如何在新教学模式的带领下解决这个大问题,不仅要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先学”,更要教师注重“后导”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引起的重大效用。在“先学后导”的有效教学视野中,“学”和“导”不仅是指课堂教学环节,而且包括课前的“学”和“导”、课中的“学”和“导”、课后的“学”和“导”。在使用“先学后导”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时,大部分教师很注重如何在课堂上帮助学生解决“疑难杂症”,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问题之后才致力于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法,容易忽视“导而弗牵”。

在课堂教学之前,教师除了要精心准备导学案外(一般的导学方式有:问题导学、图表导学、板书导学、练习导学),还要注重激发学生“先学”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引导学生在先学、预习过程中敢于质疑,教师应把教学设计的重点放在课前,重心放在学生的自主学习上,才能真正发挥导学的力量。

在导学时要注重引导方式,小组合作的方式是诸多教师乐于采用的方式。笔者曾观看过杜郎中学校的一个化学教学视频,发现其有一个鲜明的特色:在一节新授课中,教师讲要传授的学识分为几个大点,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在课前先学后的课堂里,学生分组解答问题,他们兴致高昂,但课堂依然能有条不紊的进行;组员之间团结合作,教师全程监督,在学生有解答不全面或是错误的情况出现时及时提醒、更正。在这样的学习方式里,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看书、思考、做检测题,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学会怎样学习,怎样思考。学有余力的同学在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之后还可以当“小老师”,帮助其他同学学习,在“兵教兵”的过程中,学生对知识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从而能够融会贯通,灵活运用,真正地培养了“尖”,而后进生在同学的帮助下也能当堂解决问题,当堂达标,真正地补了“差”。

四、新课改教学方法反思

诚然,“学案导学”是促进课堂教学改革最稳妥、最有效的教学模式,它打破了教师的“一言堂”、“大包干”,把课堂交给了学生,有良好的教育效果,但是,并不是好用的东西就是通用的,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在教育上也不例外。省历史与社会教研员牛学文老师曾指出,“看教师是否做到:引人入胜;精导妙引;结尾无穷”是好课标准之一。笔者认为,以学定教,一切教育资源、方法都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教师应在教学中灵活应用教学方法,在取两者精华弃两者糟粕的同时还应因科制宜、因课制宜、因师制宜、因生制宜。

新课改是一个非常艰巨的动态发展过程,是一个不断追求教育理想的过程,新教材的实施,还需要我们广大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在切实把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大胆探究创新,不断的交流总结并且及时地把成功的经验进行推广,这样教学的新理念才会深入人心,新课程改革的生命力才会逐步壮大并最终开创出一个新的局面。

猜你喜欢

先学导学新课改
新课改下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新课改核心素养下的高中数学概念教学探索
新课改理念下的高中物理教学实践研究
浅议“分层先学”式初中物理教学模式
“先学后教”教学模式在复习课中的应用
新课改下开展数学建模教学之浅见
先学后教探索数学课堂新模式オ
我是小导游
有指导的“裸读”式“先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