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阴郁与力量:谈穆索尔斯基艺术歌曲的美学思想

2018-10-21高京伟

黄河之声 2018年16期
关键词:感性审美

摘 要:穆索尔斯基所创作的声乐作品,以极富有诗性的优美韵律线条和歌唱性以及富有哲理的个性化感性和声色彩,而更具舞台歌唱表演艺术性和深刻的思想性。他在音乐中,将人间不同角落的千差万别的意象切割并重新组合,交织出了一个阴郁与力量并置的感性世界。

关键词:穆索尔斯基;视域融合;审美;感性

当下,在国内各专业艺术院校中,声乐教学(主要指美声唱法)就曲目而言,除了演唱中国声乐作品之外,教师更多为学生选择学习的是意大利民歌、歌剧咏叹调或是德奥艺术歌曲。而对于有着独特风格和意蕴的俄罗斯声乐作品却很少触碰,即便在东欧作品音乐会上,演唱者也更多的选择演唱柴可夫斯基或拉赫玛尼诺夫的作品,将穆索尔斯基的声乐作品束之高阁。而事实上,穆索尔斯基所创作的声乐作品,以极富有诗性的优美韵律线条和歌唱性以及富有哲理的个性化感性和声色彩,而更具舞台歌唱表演艺术性和深刻的思想性。于是,本文将着重对于穆索尔斯基艺术歌曲演唱中的表演美学问题进行探究,意在为广大声乐学习者在演唱穆索尔斯基艺术歌曲方面,提供美学方面的支持。

在音乐表演的过程中,其所呈现出审美、转化和交流等重要功能。正如我国著名音乐美学家宋瑾教授所说“从音乐活动整体上看,音乐表演具有导向审美、连接作曲家与听众的交流功能。”而對于优秀的音乐表演者来说,则需同时具备演奏或演唱所必须的技术条件和艺术条件。而作为舞台上音乐表演者来说,首先要对音乐作品有正确、深入的了解以及在此基础上所形成的深刻、细致的感受,这样才能将音乐作品的美感和意蕴充分展现和表达,将作品所呈现出的充满意象之美的丰富的感性世界,通过深入、细致的刻画与表达展现于舞台。

从音乐表演的本质上来说,其过程可以说是表演者将作曲家、音乐作品和听众相联结的具有主体意识的能动过程。在表演和音乐作品呈现的过程当中,亦即歌者通过自身腔体运动所形成的发声共鸣腔所发出的美妙音乐旋律过程中,作为二度创作表演主体的歌者也处于审美状态。但此种在表演过程中的审美状态与单纯的沉浸其中的欣赏不同,而体现出的是歌者通过歌唱气息的进出循环、与发声及共鸣腔体的有组织性的技术性运动以及心灵艺术体验与表达之间的颉颃。

作为一名歌者,若欲驾轻就熟的在舞台上呈现上文所提及的技术与艺术的共融与互通性的表演,则必须对于作品自足独立性之外的相关作者、时代、社会等与创作有关的大背景进行深入、细致的了解,这正如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M.Heidegger,1889—1976)在他所著的《存在与时间》中对于音乐艺术本体所提出的“此在”的论述,他强调音乐内涵与意义的存在“是一种将自身隐蔽起来的、具有神秘色彩的、不可言喻和证明的抽象的东西。”这即强调了作为二度创作的思维主体和对于音乐文本的认知与在创作主体的表演者而言,需要自觉的、能动的对于探求音乐本体自足独立意义(音关系)之外的其他意义。

对于这一点,海德格尔的学生德国哲学家伽达默尔(H.G.Gadamer,1900—2002)在其释义学专著《真理与方法——哲学释义学的基本特征》中做出了鲜明的阐述,他指出“艺术作品向一个人传达意思……在一篇艺术品的前面所要做的工作便是去理解所传达的意思。……”这便与康德所认为的“人类纯粹审美活动基本上是一种不涉及概念、目的、欲望的只对对象的形式所进行的关照活动。”恰恰相悖,伽达默尔倡导像音乐这样非语义性、非概念性、非具象性的抽象艺术形式,也同样存在其内在意义和外在世界交融的双重意义,他反对“音乐经验不涉及意义内容,只是对音乐形式的纯审美关照的主张。”并提出对于艺术的关照应予以“视域融合”的方法。

在众多俄罗斯作曲家当中,穆索尔斯基以其极具悲剧性的混乱生活状态以及英年早逝所致创作零散疏落而备受重视。虽然,穆索尔斯基早期所创作的音乐作品以过分短小而显得无足轻重,但在其所保留下来的声乐作品中,却展现出了穆索尔斯基独具个性的和声风格和充满诗性与深度哲学思考的民族文化特质,这也在俄国的音乐创作中形成了具有独特的俄罗斯精神文化的感性长廊。

在19世纪60年代后期,对于穆索尔斯基歌曲评价的关键词是现实主义。作为俄罗斯民族乐派的作曲家来讲,穆索尔斯基常用带有象征意味的诗歌来作为歌词进行谱曲,并以此隐喻和批判现实。例如,穆索尔斯基在用捏克拉索夫所创作的诗歌《叶洛穆日卡的摇篮曲》所创作的同名歌曲中,每个乐句中都充满了阴郁和极具张力的形象和色彩,形成了外表宁静、闲适,甚至稍显慵懒,但却在诗句与音乐旋律的内部积蓄着巨大的、随时可能爆发的力量。

年少时处于温馨闲适生长环境中的穆索尔斯基有着敏感、脆弱的情感,但在他的音乐作品中,特别是以诗歌作为歌词的艺术歌曲中却处处体现着他敏锐的但充满力量的情愫。他的歌曲创作极具俄罗斯传统和民间色彩,在和声与旋律线条的运动中,却无不体现出市民日常生活化的行为形象构成,呈现出无意识的象征。在他的作品之上,永远放射着近似黄昏般阴郁的光,这光芒笼罩着嘈杂与宁静,城市与乡村,文明与蒙昧。穆索尔斯基在他的音乐中将人间不同角落的千差万别的意象切割并重新组合,交织出了一个阴郁与力量并置的感性世界。

[参考文献]

[1] 宋瑾.音乐美学基础[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8,8:155.

[2] 于润洋.现代西方音乐哲学导论[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12,12: 181.

[3] 伽达默尔.真理与方法[M].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164.

[4] 于润洋.现代西方音乐哲学导论[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12,12: 184.

作者简介:高京伟(1979-),男,蒙古族,北京人,硕士,岭南师范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声乐教学。

猜你喜欢

感性审美
理性的反面不是感性
理性的反面不是感性
横竖之间
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导写理性与感性
浅谈羌族舞蹈“莎朗”的风格特征
发扬艺术之光,让美术涤荡灵魂
职业中学美术鉴赏课教学探微
现代陶艺教学特点研究
感性理性不拔河
感性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