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层双证分级”式教师培养模式的构建及意义

2018-10-21黄自团

科学导报·学术 2018年18期
关键词:教师资格现实意义

摘要: 实行教师资格认证制度,是我国为了规范有意从事教师职业人员的一种准入制度。它对每个想要进入教师行业,成为一名合格人民教师的人具有过滤把关的作用。然而,我国在教师的认证标准、注册范围、培养模式等方面仍显不足,有待进一步发展与完善。积极地探索并架构起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教师教育与培养模式,严格把控教师的准入门槛,有利于提高我国教师的整体素质,对全面提升教育质量也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 教师资格;“三层双证分级”式;现实意义

一、我国在教师教育与培养中存在的不足

教师资格认证门槛相对较低。2000年,教育部颁布了《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实施办法》),在《实施办法》中规定:中国公民凡遵守宪法和法律,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具备有教育教学能力,具有法定的学历或经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合格,经认定合格,可以取得教师资格。

教师资格定期注册范围狭窄。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和《深入推进教育体制改革,认真组织开展教育改革试点》等文件中都明确提到要实行“教师资格定期注册制度”。2011年,我国教师资格定期注册制度率先在浙江、湖北启动,2012年扩大到河北、上海、广西、海南等6个省份进行试点,到了2013年,教育部又新增了山西、安徽、山东、贵州四省来作为试点省份,至此,全国加起来就只有十个省份实行了教师资格定期注册制度,而且“各试点省区教师资格定期注册改革工作尚处于酝酿和摸索阶段,仅形成一些意向性方案”。[1] 从中可以看出,我国教师资格定期注册的范围是比较狭窄的,其作用还没有得以彰显,要想使得这个制度真正运转并取得实效,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二、构建“三层双证分级” 式教师培养模式

教育是一种特殊的行业,教师是一名专业的人员。只有建立起一套严格规范的教师培养制度,才能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准,提升教师的社会地位,也才能最大限度地吸引优秀的各层次人才加入教师的行列,促进教师素质的整体提升。因此,在积极地探索、建构符合我国教育实际发展需要的教师教育培养机制的过程中,笔者认为需建立“三层双证分级”式的培养模式(如图所示)。

“三层”,是指把我国的教师资格认证机构分为国家级认证、省(直辖市)级认证、地方认证三层认证层级,同时各层认证机构分别对相应人员申请各类型学校的教师进行资格审核、认定及颁发教师资格证。即国家是对申请从事大专及以上院校的人员进行资格认证,省(直辖市)是对想就职于高级中学、中等专业学校及各类中等技工学校的人员进行认证,而地方则是对想要从教于初级及以下的人员进行资格认证,这就使得各级各类学校的教师资格认证有了明确的部门分工,构架了一套分层且过程规范合理的认证体制,把教师的认证与培养纳入到法制化的轨道。

“双证”, 包括《教师专业素养证书》和《教师专业技能证书》。教师专业素养包括师德、专业知识、教育理论、心理健康等;专业技能包含教学设计技能、课堂组织与实施技能、管理与激励学生技能、沟通与合作技能、评价与反思技能等。对于教师应该具备哪些素养和技能,美国著名的教育家舒尔曼认为“教师必备的知识包括:学科内容知识、一般教学法知识、课程知识、学科教学法知识、学生及其特性知识、教育脉络知识、教育目的目标、价值、哲学及历史渊源知识。”[2]针对目前我国相關的法律法规中,没有具体规定申请从教的人员应该具备哪些知识与技能,笔者认为,在对相关人员进行教师资格认证时,要以《教师专业素养证书》、《教师专业技能证书》这双证作为标准。

“分级”, 是指不论任教于专科及以上院校或者是高级中学、各类中等学校,又或者是初级及以下学校的教师,都要实行教师分级制,并且级与级之间具有定时的考核期,教师的待遇、福利也与相应的级别相挂钩,级别越高,待遇和福利也越好。从初级升到中级需要3~5年进行审核,从中级升到高级则需要7~9年,但在这个过程中都会按照相关的标准,对教师资格进行定期注册,以保证每一个从教人员不敢懈怠。假如申请人具备了“双证”,相关部门则颁发给他们初级教师资格证,经过三年之后就要对他们进行考核,符合规定要求的,颁发给中级教师资格证,不符合要求的留职察看或直接取消其教师资格,而中级到高级则要实行相对较宽松的政策,不论七年之后其是否可以达到高级教师的水平,都可以继续从事教师的行业,除非他违反了相关的法律法规条令,才会取消他继续从事教师这一行业。

三、“三层双证分级”式模式的现实意义

设立层级认证机构,规范了认证过程体系。“三层双证分级”认证模式,对想进入各层次学校任教的人员,都有明确的相应机构对其资格进行审核并给予认证,这样就使得各认证机构有了明确地分工,认清了自身的职权范围,真正担当起本机构对相应层次教师资格的认证职能,从而使教师资格认证的过程走上规范化的轨道,防止出现一个地方一个层级存在多个认证部门情况的现象,保证了教师资格认证程序的科学性、有效性、合理性。

明确了教师的要求,提升了教师专业化水平。在“三层双证分级”式教师培养模式中,明确规定了想要从事教师职业的人员必须具有《教师专业素养证书》和《教师专业技能证书》,才能向对应的教师资格认证机构提交材料,申请教师资格证,这两本证书涵盖的内容非常全面,对从教人员必备的知识和技能做出了明确的规定,为转变各地对入职教师的人员缺少统一、明确的素质要求,严格控制教师的入职门槛,真正体现教师职业的专业特色和专业水准,让教师的发展走向专业化,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

实行设级递进,激励了教师不断追求进步。在这一模式中,把各层次的教师都分为“初级—中级—高级”,并且从初级向中级再到高级递进的过程之间,不仅有定期的注册,还规定了具体的升级时间考核期。这就打破了以前“一证定终身、教师容易安于现状、学习动力不强”的培养模式,从而激励教师不断地加强学习,提高教育教学能力,使我国的教师整体上达到中级水平的程度。

参考文献

[1]朱敬、骆先荣. 教师发展的推动器:教师资格定期注册改革研究[J].教学与管理,2013(7):47.

[2]LSShulan.Knowledge and teaching: foundation of the new reform. Harvard Educating Review,1987.

作者简介: 黄自团,1985年7月,男,广西贵港,硕士,课程与教学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猜你喜欢

教师资格现实意义
《寡人之于国也》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儒学视阈下刍议箪食瓢饮的颜回之乐与现实意义
湖南省2021年教师资格认定时间确定
关于邢军丧失教师资格的公告
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在即
“中国梦”在民族地区医德教育中的现实意义初探
云南省教育厅关于印发云南省中小学教师资格制度改革5个文件的通知
心灵的旅程
论“教之道, 贵以专”的现实意义
浅析教师资格定期注册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