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传媒专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2018-10-21彭政清

科学导报·学术 2018年18期
关键词:传媒业文化传媒媒介

彭政清

大数据时代,传媒教育行业被赋予了前所未有的责任和重担,同时也提出了空前的挑战,只有将大数据与新闻传播学相结合,学习并掌握新的思考方法和新的技能,研究如何将大数据有效地运用到传媒教育当中,才能推动传媒教育事业的突破性发展。随着数字技术、网络技术、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媒介环境和传播形态发生了深刻变化,全媒体传播、全媒体竞合、全媒体运营成为传媒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传媒业全媒体化发展迫切需要新型传媒人才的支撑,文章从全媒体的视角分析传媒人才需求,梳理传媒教育的现状和问题,探索符合全媒体发展趋势的传媒教育的结构、职能以及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型。目前国内高校本科层次的传媒专业教育主要有“两种取向”:一是以新闻教育为代表的新闻传播教育;二是以影视教育为代表的传媒艺术教育。随着媒体融合的深度推进,传媒艺术教育与新闻传播教育逐渐融通,正推动高校传媒人才培养从“小新闻”范式走向“大传播”范式。当前,互联网时代的媒体融合给高等传媒教育带来巨大挑战,也给高校传媒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提供了重要机遇。本文从传媒产业变局、传媒人才模式梳理和问题分析出发,直面媒体融合给高校传媒人才培养带来的机遇与挑战,立足教育技术发展的新理念、新技术和新范式,从学习的基本过程切入,尝试构建起媒体融合语境下高校传媒人才培养的框架模型。

当今世界人才是第一资源,文化传媒人才是文化传媒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所在;培育一大批高水平、高素质的文化传媒人才是实现我国文化传媒伟业腾飞的必由之路,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时代呼唤。目前,我国的文化传媒人才培育呈现出蓬勃发展之势,传媒教育生态有了很大改善、水平有了长足进步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不容忽视的是,我国的文化传媒人才培育还存在一些问题。为了走出現有困境,我们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行深入反思,并提出了文化传媒人才培育的新策略,以期对我国文化传媒人才培育的发展实践有所裨益。本文的研究路线是首先从人才与文化传媒业的关系入手,论证了文化传媒人才及人才培育的重要性。接着介绍了国际上重视文化传媒人才培育的实践,国外相对成熟的传媒教育理念和模式对我国的文化传媒人才培育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和借鉴意义。然后重点分析我国文化传媒人才培育的现况,在了解现状的基础上对文化传媒人才培育的问题进行剖析和反思。最后提出要解决我国文化传媒人才培育中存在问题、实现人才培育的可持续发展,需要靠科学的规划和设计、制定人才培养战略、根据文化传媒业的特点和业界需求来培育文化传媒人才;纵观整个传媒发展的历史不难看出, 思维的革新与创造一直是传媒发展的内在动因, 也是一部思维指导实践的演绎曲。 不经意间, 新闻传播媒体的技术手段、传播方式、内容结构和社会功能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从曾经不可一世的电视, 到后来居上的因特网, 各种媒体的位置在不断前行, 各种技术立体性叠加, 实现了传播功能的多维整合, 这一切都有赖于创新的活力和机制。 思维创新已经成为这个时代的迫切需求和崭新特征。“ 社会变革的加速, 相应地促进了人们思想的变革。 新的信息影响, 不断地迫使我们尽快地修正脑子里储存的形象。以过去的现实为基础的旧形象必须替换掉, 否则, 我们就会脱离现实, 就会在竞争中越来越软弱。

新世纪的传媒人必须能够创造出具有时代特征、满足社会需求的信息传达模式, 注重感性认识与理性思维的有机结合, 注重传播实践与理论创新的多维整合, 形成卓越的艺术表现能力。养成艺术表现能力, 需要掌握高超的信息传播技艺。 面对多种媒介日益融合化、共存并荣的局面, 传媒人必须了解和开掘各种媒介的技术和艺术优势, 扬长避短, 熟练运用和调动各种表现方法和技巧;必须顺应各种传播情境, 把握传播时机, 因势利导, 设计出恰当的信息传达方式;必须充分把脉受众的心理状态, 掌握多元化需求 , 因人而异, 有针对性地实施创新传播。 这一切都需要传媒工作者具有较高的审美情趣和丰富的创造力, 具备坚实的基本功和深厚的创意思维, 掌握现代媒介体系的艺术表现技巧和手段 。养成艺术表现能力, 不能忽视人文精神的传达。 现实生活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创新资源, 不仅需要传媒人认识能力、文化水准和审美趣味的提高 , 需要充分发挥创新思维潜力, 更需要“ 以人为本” 的创新传播。 美国麦克卢汉研究专家保罗·莱文森指出, “ 人是积极驾驭媒介的主人。 不是在媒介中被发送出去, 而是发号施令, 创造媒介的内容。新世纪的传媒教育应该是符合传播和教育发展双重规则, 顺应传播市场需求的人才的深加工过程。 站在当今世界广阔的平台上培育具有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实现我国传媒教育和传媒事业的跨越式发展, 这是当代传媒教育工作者的时代责任。“ 就像革命先辈一代那样, 我们的使命注定是创造未来”。

移动互联时代的到来,对高等教育带来的冲击极大,新闻传播教育当属其一。智能机器人已经能写出新闻,我们培养的人干什么去?如果说传统媒体面临着巨大的转型压力,那么习惯于培养传统媒体后备人才的新闻传播教育更要寻找新的办法。转变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培养能在新媒体平台上生产各种信息产品的人是新闻传播教育的新的定位,而关键之处在于师资队伍的转变。只有这样,才能满足社会对传播人才的需求。为此,新闻传播师资队伍要解决从理念到实践上为什么转型、怎样转型等诸多问题。新闻传播师资队伍要成为融媒体教育改革的先知先觉者,这个前提很重要,但同时还要有科学的辨识能力。哪些改掉?哪些增加?哪些经改造后能更加发挥作用?对此都要有清楚的认识。无论科技发展如何强大,推动新闻传播方式改变的速度如何加快,传播什么样的世界与怎样传播世界仍然是传播者要把握的核心问题。作为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时代的新闻传播教育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在理解新媒体技术引发的融媒体教育改革中要有科学的态度和方法。

猜你喜欢

传媒业文化传媒媒介
虚拟社会化与批判缺失:代际媒介观演进与媒介素养研究
漫画
山西省2019年对口升学考试 文化传媒类
山西省2018年对口升学考试 文化传媒类
辨析与判断:跨媒介阅读的关键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论媒介批评的层面
广播电视传媒业在新媒体影响下的经营模式与发展措施
危机事件中微博谣言传播的特点及控制浅析
自媒体对传统新闻传播的解构与重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