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的药学监护
2018-10-21陆梦姣
陆梦姣
【摘 要】目的:本文分析1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的药学监护方式及效果。方法:本文选择我院在2018年5月接收的1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对患者应用了两性霉素B、地塞米松注射液、氟胞嘧啶片、氟康唑片、甘露醇注射液、甘油果糖注射液治疗药物,并对患者进行了抗真菌药物监护、肾功能监护、水电解质紊乱监护。结果:经过药物治疗、抗真菌药物监护、肾功能监护、水电解质紊乱监护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了有效缓解,并且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针对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临床医师在对患者进行有效治疗的基础上,应用药学监护方式,以此来确保临床用药的合理性和规范性。
【关键词】隐球菌性脑膜炎;药学监护;1例
隐球菌性脑膜炎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炎性疾病,此疾病具有复发率较高、治疗时间较长、病情容易变化等特点,为此,临床医师需要为患者选择针对性抗真菌治疗药物,同时还需要确保用药的安全性和合理性。为此,本文选择我院在2018年5月接收的1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分析1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的药学监护方式及效果。
1 一般资料
本文选择我院在2018年5月接收的1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患者为女性,年龄45岁,体重47KG,于2018年5月4日出现连续性头痛症状,随后自行服用了感冒清热颗粒,发现症状并未好转后,于2018年5月8日到我院就诊并接受治疗。经过诊断,确定患者有以下临床症状:头痛发作时伴随头晕,偶有呕吐感,视力逐渐模糊、意识水平降低、全身乏力;患者后脑脊液常规检查结果如下:无色,透明,多核细胞数量38/86,红细胞数量5×106/L,单核细胞数量50/86,白细胞数量86×106/L。
2 结果
2.1药物治疗统计结果
对患者应用了两性霉素B、地塞米松注射液、氟胞嘧啶片、氟康唑片、甘露醇注射液、甘油果糖注射液治疗药物,详见表1。
2.2抗真菌药物监护统计结果
由于两性霉素B药物的毒副作用较为强烈,患者在接受注射后可能会出现寒战、头痛、恶心、高热等不良反应,为此,在对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应用此药物时,还需要控制应用剂量,从小剂量开始应用,在观察患者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后,再逐渐增加药物应用量,避免患者出现剧烈不良反应[1]。患者在用药第7天后,出现了大面积红色皮疹,并伴随瘙痒症状,这种现象则是两性霉素B药物应用不良反应中的一种。但是两性霉素B是隐球菌性脑膜炎治疗过程中必不可少且不可替代的一种抗真菌药物,临床医师最好不要随意更换这一药物,为了缓解患者的不良反应症状,临床医师可以同时给予患者抗过敏治疗,具体可以应用西替利嗪等抗过敏药物,本次实验患者在应用西替利嗪药物后,皮疹症状在一周后消失。
2.3肾功能监护统计结果
两性霉素B治疗隐球菌性脑膜炎的原理如下:两性霉素B能够和患者体内真菌细胞中的麦角固醇结合,继而在细胞膜上造成微孔,随后细胞内的物质会因从微孔外渗而导致真菌死亡[2]。但是两性霉素B在和真菌细胞麦角固醇结合的同时,也会和肾小管上皮细胞、肾上腺细胞等细胞上的麦角固醇结合,进而会给患者造成一定损害,这也是该药物毒副作用较为强烈的主要原因。为了降低两性霉素B对患者肾脏功能的损伤,临床医师有必要对患者进行肾功能监护。
并且,隐球菌性脑膜炎治疗过程中应用的甘露醇注射液作为组织渗透性脱水剂,通过静脉滴注方式注射会起到强烈的利尿脱水效果,容易另患者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现象,为此,临床医师需要在给予患者甘露醇注射液药物治疗时,加强对患者的肾功能监护效力,同时配合应用甘油果糖注射液,并控制甘露醇注射液应用量,此外,还可以通过降低静脉滴注速率和缩短治疗疗程的方式,来减少甘露醇注射液应用对患者肾功能的损伤[3]。此外,临床医师还需要在治疗过程中,结合患者的颅内压情况来调整用药类型和用药剂量。本次实验在初期应用甘露醇注射液时,出现了尿素氮含量升高的现象,这种现象在临床医师及时发现、并调整了甘露醇注射液及甘油果糖注射液应用剂量之后,得到了有效的缓解,并且尿素氮含量逐渐恢复到了正常水平。
2.4水电解质紊乱监护统计结果
甘露醇注射液作为组织渗透性脱水剂,在应用过程中极易引起水电解质紊乱,进而引起低钾血症;两性霉素B在应用过程中极易引起肾小管酸中毒,进而引起低钾血症。为此,有必要开展对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的水电解质紊乱监护,临床医师需要在治疗过程中监护患者电解质变化情况,并为患者及时补充钾元素,避免患者出现水电解质紊乱症状。
3 讨论
隐球菌性脑膜炎属于一种侵袭性较强的真菌疾病,如果患者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有很大的概率会死亡。目前临床医学上治疗隐球菌性脑膜炎的过程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分别为诱导治疗阶段、巩固治疗阶段、维持治疗阶段,两性霉素B和氟胞嘧啶片便是诱导治疗阶段的主要治疗药物[4]。
在本次实验中,尽管患者在接受了药物治疗之后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不良反应,但是经过抗真菌药物监护、肾功能监护、水电解质紊乱监护三种有效的药学监护之后,其不良反应症状得到了有效缓解。由此可见,针对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临床医师可以在对患者进行有效治疗的基础上,应用药学监护方式,以此来确保临床用药的合理性和规范性。
参考文献:
[1]郭锦辉,雷立芳,贾素洁.1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的药学监护[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3,3323:1995-1997.
[2]李艳艳.1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的药学监护[J].中国实用医药,2014,925:186-188.
[3]陆红柳,齐晓涟.对1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的药学监护[J].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2015,704:234-236.
[4]鐘旭丽,张君莉.临床药师对1例儿童隐球菌性脑膜炎的药学监护[J].临床药物治疗杂志,2017,1509:85-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