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比分析CT、DR检查对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诊断价值

2018-10-21周虹

健康周刊 2018年18期
关键词:影像学诊断价值颈椎病

周虹

【摘  要】目的:对比分析CT、DR检查对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来我院接受治疗的颈椎病患者采取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不同的检查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n=320)患者采用CT检查诊断,对照组(n=280)患者采用DR检查诊断,对比不同影像学检查诊断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各项颈椎病的检出率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在颈椎病患者临床中运用CT检查治疗,对患者颈椎病的检查准确性显著提升,提高患者的临床诊断价值。

【关键词】影像学;颈椎病;诊断价值

近些年,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老年群体的占比量越来越高,同时各种老年性疾病发病率比较高,为家庭经济带来较大的压力。主要源于老年群体随着年龄的增加身体机能出现退化,其中颈椎软骨发生退行性病变的程度越来越严重,再加之老年群体长期劳作,颈椎病的发病率更是居高不下。颈椎病在发病期间容易引发各种不良症状,其中头痛、颈部不适、上肢麻木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能力[1]。为了全面改善患者颈椎病症状,我院对前来治疗的患者采用影像学诊断,对患者颈椎病进行分型治疗,目前颈椎病临床诊断运用最广泛的为CT、DR,基于此,我院就上述两种影像学的诊断价值进行对比研究,显著提高了临床诊断有效性[2],下面进行详细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2018年6月期间来我院接受诊断治疗的颈椎病患者600例,按照患者采用影像学检查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观察组320例,男186例,女134例,年龄23-79岁,平均(43.2±3.6)岁,病程1-6年,平均病程(3.1±0.3)年,其中椎间盘突出68例,小关节增生肥大75例,颈椎生理曲度变化58例,颈椎骨质增生53例,韧带钙化43例,横突孔改变23例;对照组280例,男155例,女125例,年龄21-75岁,平均(41.5±2.4)岁,病程1-5年,平均病程(3.5±0.6)年,其中椎间盘突出60例,小关节增生肥大65例,颈椎生理曲度变化48例,颈椎骨质增生48例,韧带钙化40例,横突孔改变19例。上述患者在入院期间均有颈椎不适、头痛、颈痛等不良症状,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病症等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表明本研究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DR检查:患者入院后放射科工作人员指导患者保持站立姿势于双平板DR数字化X光机中间,然后采用X光机对患者的颈椎部进行多方位拍摄。由于患者的颈椎部位病情不同,因此需根据患者的不同病情选取不同的部位重点检查,然后根据拍摄的图片进行分析诊断患者的病情。

观察组采用CT检查:患者入院后放射科人员知道患者保持仰卧位,然后对患者运用CT实施颈椎横断面的透视拍摄,患者的扫描拍摄数据在检查前进行设置,本次检查将层厚、层距均设置为2mm,取患者颈部1椎体上缘部分至胸1椎的水平位置为扫描范围,扫描结束后根据C2-7部位的值,再次将CT扫描机的扫描层厚、层距设置为1mm进行扫描重建。

1.3观察指标

根据临床数据诊断检查结果比较两组患者的椎间盘突出、小关节增生肥大、颈椎生理曲度变化、颈椎骨质增生、韧带钙化、横突孔改变等症状的检出率。

1.4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18.0统计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分析,用率(%)表示患者病情诊断检出率,行卡方检验。P<0.05表示本次统计学研究具有意义。

2 结果

2.1临床病情诊断检出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椎间盘突出、小关节增生肥大、颈椎生理曲度变化、颈椎骨质增生、韧带钙化、横突孔改变等症状的检出率分别为21.25%、21.88%、16.56%、15.94%、12.50%、7.19%,总检出率为95.31%,而对照组患者中的椎间盘突出占比为16.79%、小关节增生肥大占17.86%、颈椎生理曲度变化占12.50%、颈椎骨质增生占14.29%、韧带钙化占10.71%、横突孔改变占4.64%,各项总检出率为76.79%,观察组患者的检出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3 讨论

目前,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工作生活压力不断增大,工作节奏加快,导致人们的劳逸结合不当,长期伏案工作导致颈椎病出现不同的疾病症状,影响上班族的工作生活。同时我国进入老龄化,老年患者随着年龄增加,身体骨骼出现退行性病变,其中颈椎疾病占据非常大的比重,不仅影响老年患者的生活能力,同时也为家庭带来较大的经济负担[3]。为了有效缓解患者的颈椎病病症,需要对患者进行详细检查,然后对病症进行诊断,然后采取有针对性的治疗。临床主要采用影像学检查诊断,基于此,我院放射科就CT和DR在颈椎病患者临床诊断检查的效果进行对比分析。

在本次临床检查诊断研究中,我院对32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CT检查诊断,根据检查诊断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颈椎病的总检出率比对照组高(P<0.05),说明CT在颈椎病患者临床的检出率高,能够为患者颈椎病治疗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根据不同影像学检查的特点分析,DR主要对患者实施正侧位等不同方向拍摄检查,能够对患者的发病部位进行准确检查,但对颈椎病的各项病症检出率比较低,由于该检查整体操作比较简单,而且检查速度比较快,医疗费用相对比较低,患者做基础检查期间选择人数比较多。而采用双源CT诊断则能全面了解患者颈椎病病变情况,包括患者颈椎病部位结构的细小变化,在横扫检查期间,能够对颈椎的冠状面和矢状面进行全面扫描,因此對患者颈椎部位存在的横突孔变化、椎体骨质增生等情况均能准确检查,患者临床总检出率提高,对患者临床治疗能够起到有效的推动作用。

综上所述,将双源CT诊断检查运用于颈椎病患者临床中,患者临床检查准确性提升,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参考文献

[1]高岭.探讨DR平片、CT及MRI成像应用在颈椎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对比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09):58-59.

[2]郑红,贾节蕾,王鑫.DR与16排螺旋CT对颈椎病的诊断价值对比分析[J].生物医学工程学进展,2017,38(03):164-166.

[3]杨刚.DR结合CT及MRI对诊断青少年颈椎病的临床研究[J].吉林医学,2016,37(12):3005-3006.

猜你喜欢

影像学诊断价值颈椎病
颈椎病采用针灸治疗的效果分析
观察肺结核合并肺癌的CT影像学特征及诊断价值
CT和磁共振用于颈椎病诊断临床价值比较
卵巢甲状腺肿影像学分析1例
脑CT对脑器质性精神病的诊断价值分析
2015有梅生,不!不仅是梅生 之友与梅生共同开启“世遗影像学”大门
钛项圈治颈椎病有科学依据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