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高校90后大学生双语教学困境及对策

2018-10-21罗文卿

科学导报·学术 2018年18期
关键词:双语大学生课程

摘要: 目前90后大学生已成为大学受教育主体。相比70、80后,90后大学生思维更活跃,自主意识更强,但学习观念、人生规划等方面的误区同样明显,导致他们在双语学习上遇到很大障碍。本文认为,普通高校应探寻适合90后大学生特点的双语教学模式,才能激发其学习兴趣,提高其双语教学的自信心与热情。

关键词: 高校,双语教学,“90”后大学生

一、90后大学生个性特点

1.个性张扬,缺乏理性思考

相比于80后大学生,90后大学生更年轻,更自信,敢说敢做,毫不掩饰自己。他们追求独立、自由,渴望被当作成人来看。然而受限于见识、经验与阅历,他们缺少理性认识和辩证思考,在思想、判断上表现出片面性和盲目性,容易受到错误观点的影响而导致是非不分,甚至迷失自我。

2.比较自我,缺乏团队精神

正因90后大学生个性张扬,乐于表现、证明自己,他们大多有着较强的优越感,只肯为自己着想,“牺”牲、“奉献”之类的概念极少在他们脑海里出现。他们习惯于把自己当作中心,导致缺乏团队合作意识,集体归属感、荣誉感不强。

3.同学关系疏远,心理素质较差

闭锁性是90后大学生的特征之一。相比于70、80后大学生,他们和同学之间保持着较疏远的关系,容易同他人产生激烈矛盾。另外,90后大学生拥有相对较好的家庭、社会环境,成长道路较为顺坦,没太经历过挫折与失败,因此遇事容易情绪激动,受挫时易生焦虑、自卑情绪,严重的甚至出现心理问题。

4.思维活跃,缺乏理想信仰

90后大学生张扬个性、喜欢选择彰显性格的服装,使用表现个性的网络语言。大学教师若不了解这些,跟他们进行沟通是十分困难的。另外,由于受流行快餐文化的影响,90后大学生的注意力更多投放在物质而非理想、信仰层面,导致其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些模糊,缺乏远大理想与追求。

二、普通高校大学生双语教学现状

1.定位不准确,大学生对双语教学态度冷淡

自教育部2001年发布《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后,我国各大高校纷纷开设双语课,然在对双语教学的界定上,人们的认识却不够清晰。很多人认为双语教学就是使用英文教材、课件展开教学,课后要求学生以英文完成作业。其实双语教学的首要目的是向学生传输专业知识,同时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外语能力,英语只是这一过程中的桥梁和工具而已。大学生对课程安排同样怀有各种疑惑,不明白为何中文课程可以解释的问题偏要采用双语教学的形式。在很多人眼中,双语教学不过是专业外语的代名词,甚至不如专业外语课作用明显。

2.课程规划流于形式,不考虑学生需求

教育部鼓励各大高校在适合的领域学科开设双语课,然而不少高校并没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而是一味追求完成指标,盲目跟风开设双语课。双语课的开设应优先选择其学科领域中相对重要的专业课,因为有先前接触过的专业基础课作为依托,知识的衔接会比较紧密,学生接受双语课的难度便会大大降低。90后大学生对双语课有着较高的期望,希望课程能够满足他们扩展国际视野、提高英语能力、加深专业知识等目的,当这些需求得不到满足时,在他们眼中双语课就只是一种形式主义了。

3.师资力量短缺,教师得不到认可

当前我国高校双语教学中,师资力量的短缺是突出问题。合格的双语教师需要既精通专业知识,又具备过硬的外语能力,然而在现实中,无论教育主管部门或地方院校都没有严格的教师准入机制。各高校盲目开设双语课程,对双语教师的资格没有任何把关措施,承担双语课教学的老师要么懂专业但口语不好,要么英语水平尚可,但专业知识缺乏。在90后大学生看来,多数双语教师无法将枯燥的专业知识转化为生动有趣的表现形式,很多双语课成为实质上的翻译课。

4.学生水平差距大,课程安排困难

除师资力量的缺乏,学生水平的悬殊差距是双语教学中另一大难题。这种差距既体现在专业基础知识方面,也体现在语言方面。由于我国高校教学班人数普遍较多,教师难以及时发现学生的个体差异,加上双语教学的难度较大,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频频受挫,最终选择放弃。由于90后大学生心理素质较差,抗挫折能力弱,在双语学习中遭遇困难而选择放弃的情况更加频繁,这为双语教师安排课程进度带来了更大的困难。

三、我国双语教学改进策略

1.结合90后大学生需求规划双语教学课程

为了杜绝盲目开设双语课程的通病,各高校应在开设课程之前进行需求分析,通过观察、调查、测试等方法,研究学生接受双语教学的需求与目的,随后设计教学大纲,思考课程安排。需对已开展的双语课作阶段性评估,及时了解教学效果和课程中的各种不足。90后大学生个性张扬,求知欲强,应尽量选取前瞻性强,与国际接轨程度高的课程开设双语。由于90后大学生学习水平差异较大,入学之初,学校应对其进行摸底考试,据其外语成绩进行分班教学,这样有利于对其进行个性化引导。

2.推动师资力量的培养与引进

双语教学原本就对任课教师有较高要求,加上90后大学生对教师的苛刻态度和较强的教育维权意识,对教师水平要求就更高。各高校需对双语教师加强外语能力的培训,鼓励他们去国内名校或国外进修。为了鼓励双语教师积极性,学校应在课时系数、职称评聘等方面对其作适当偏重,提升他们的教学积极性与热情。

3.鼓励教师提高教学手段,改进教学方法

由于大学生对双语教学的的预期普遍较高,双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需要展现比一般教师更加过硬的知识广度和表达力度,多采取案例讨论、角色扮演等多种方式营造生动有趣的学习氛围。教师还可将课件及辅助资料放在网上,将课堂延伸出去,鼓励90后大学生探索世界、扩展才能,自主学习。

4.制定教学考核制度,重视对学习过程的评价

目前我国多数高校的双语教学都停留在盲目开设课程,缺乏监管的状态。各高校院系在开设双语课程后,一般都是由任课教师独自承担编订教学大纲、制定教学计划,除期中、期末考试,基本没有其他环节的监管。学校不应仅仅满足于双语课开设的数量,更需设立系统考核制度,对双语课的质量、效果进行评价,常常通过随机听课、与学生座谈等方式了解任课教师的上课情况,对学生的意见和建议认真听取、采纳,这样才能将90后大学生的兴趣与课程学习充分联系起来,增强其双语课学习的信心。

参考文献

[1]俞理明.双语教学与大学英语改革[J].高等教育研究.2005,(3).16-18

[2]李秋萍.教学为主地方性高校双语教学的定位及应注意的问题[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3,(4).27-29

[3]赵海燕.论中国国情下高校双语教学的基本特点[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10).76-77

[4]于洪穎,况新华.双语教学效率低下问题探究[J].教育学术学刊,2011(11).110-111

[5]沈莉.高校管理学课程双语教学模式研究——以上海理工大学双语教学为例[J].教育学术月刊,2011(11).25-26

作者简介: 罗文卿,(1979.05),男,汉族,山东济南人,讲师,博士,主要从事跨文化人力资源管理研究。

猜你喜欢

双语大学生课程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快乐双语
快乐双语
快乐双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