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市提升文化软实力的路径思考
2018-10-21井贵珍
井贵珍
【摘 要】提升文化软实力符合社会进步的客观要求。按照马斯洛的需求原理,当人们满足了对物质的基本需求之后,对精神层面的需求即进入其必然阶段。
【关键词】文化软实力;地方特色;思考创新
前言:
我国目前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虽然在经济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在国内国际是都还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风险,因此,我们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为引领,推动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立足本国优秀文化传统,结合时代发展要求推陈出新,不断增强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和感召力,不断提高我国的文化软实力。
一、提升衡水市文化软实力的路径探索
(一)传承和创新优秀传统文化,努力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
传统文化是我们的血脉和基因,优秀传统文化造就了中华文明史。中华民族 有着五千年的古老文明,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独具特色的文化资源和文化特色,我们衡水也不例外。
截至2016年,衡水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6项,省级非遗保护项目33项,市级非遗保护项目55项。全市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一万多项;另外,还有许多古代历史名人,如大儒董仲舒的故里即是现在景县,他是汉代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教育家;唐代边塞诗人高适,也是景县的;唐朝四川节度使,礼部尚书窦建德故城隋朝末年自称长乐王,后称夏王;刘黑闼是故城的,隋末唐初割据势力,自称汉东王。像这样的古代历史名人还有许多,发生在他们身上的故事可以说是数不胜数,讲好这些历史名人的故事,让我们的子孙后代了解我们的祖先,并把这些传承下去,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此外,还有像衡水湖烤鸭蛋、巨鹿香肠,饶阳杂面、武邑扣碗等颇具地方特色的小吃;而鼻烟壶、衡水金鱼、侯店毛笔也是名声在外的被誉为衡水三绝的由来已久的历史文化产品,还有武强年画,等等;许多的古代遗址和名胜古迹也是我们了解古代衡水地域文化起源的重要历史依据,如冀州古城遗址、竹林寺遗址、南门古墓(旧城)、景县景州塔,等等。在今天信息高度发达的社会,我们应该努力思考如何充分发挥现代创新理念和技术手段把那些摆在博物馆里的不动的宝贝变为灵动起来的活的教科书,让我们的后世子孙永远能够看到并且热爱祖先所创造的灿烂文化,让我们能够和古人对话,汲取他们精神财富的营养,丰富我们的灵魂,滋润我们的心灵,擦亮我们的眼睛,让我们永远不会在历史向前发展的迷离多变中失去辨别力,构筑和牢牢守住我们现代人更加精彩和独具中华文化魅力的精神家园。
(二)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先进文化
衡有三张亮丽的名片:衡水湖、老白干、衡水中学。
衡水湖是国家四A级旅游风景区,国家级湿地公园,她的影响和魅力自不必说,近年来对它的旅游价值的开发投入可以说是逐年增加,效果也是有目共睹,但她的文化价值的开发还有待大力投入和深入挖掘。
老白干酒厂近年来也在旅游项目上大作文章,老白干的酿造过程融入到文化旅游产业的开发中,取得了不错的效果。然而,文化的价值应该是逐步升级的,产品的打造最终拼的是文化,在激烈的酒业市场的竞争中,如何赋予酒文化以更加高远的立意和品牌文化的理念,将是酒业面临的共同课题。
衡水中学近二十年来取得了另全国瞩目的辉煌战绩,不但本校美名远扬,而且带动了衡水其他中学乃至于小学的发展,同时也为衡水经济的增长增添了两点。然而值得反思的是,应试教育所带来的弊端以及教育走向市场化对文化软实力的提升能否起到積极有效的推动作用,还需要认真调查研究。
二、具体来说分三步走
1、专业人才,各负其责
打造一支高素质的专业人才队伍,是提升文化软实力的前提和根基。能说能写能策划,理念先进,充满活力,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强,能吃苦,有担当,有理想,有追求,爱岗敬业,要有不达目的不罢休的豪情壮志和时代使命感,目标一经确定,就要快速进入角色,各负其责,落实责任到位,建立行之有效的奖惩机制,真正做到有人愿意搞文化事业,并把文化事业高出名堂,实至名归。
2、整合资源,精准定位。
对于那些历史文化遗址,首先是保护,然后是如何加以利用,使其成为那个地域的文化符号。现代社会是网络信息的时代,要打破传统的宣传和推介方式,充分利用网络平台,进入人们的视野,创作优良宣传剧本,加强趣味性和启迪效果,发挥出旅游资源的亮点效应。
对于那些历史文化名人,应该深入挖掘他们的故事,使他们的故事血肉丰满,走入课堂,走入社区,走入朋友圈,走进人们的心灵。
对于那些颇具地方特色的风味小吃和文化产品,应该赋予其更多的文化内涵,结合现代商业模式,走入餐厅、宾馆、饭店、家庭、单位、社区,等等。
对传统文化的弘扬和传承,一定要加以创新,做到立足于传统,又不拘泥于传统。比如,在上个世纪的三十、四十年代,著名京剧大师梅兰芳先生率团访问了美、日、英、印度、苏联等国家,所到之处,演出均获得巨大成功,在西方文艺界形成了轰动效应,把我们的京剧艺术带出了国门,为国家和民族争得了荣耀。梅兰芳先生在当时中国积贫积弱的时代能够敢于打破常规,勇于去尝试和挑战,这种勇气正是一种敢为人先,敢于创新,敢于担当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的彰显。相信,在科技技术手段如此发达的今天,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一定能够以崭新的面貌走出去,走上去,走进去,走出我们文化遍地开花的盛世大融合的美好未来。
3、政策扶持,制度保障
文化产品产生的市场效益是缓慢的,需要长期的投入和坚守。因此,不能把提升文化软实力的使命完全落在个人或私营企业以及民间团体身上。这就需要我们的政府制定完备细致可操作性强的政策措施,前期加大政府购买力度,并有切实可行的制度保障,保证资金、人员的到位、到岗,保证良性的运转,实现长期的投入和产出。
结束语:
总之,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也是我们今后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们只有给以高度重视,全民参与,人人尽责,“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世界大同”。
参考文献:
[1](美)芒福德.城市文化[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4]单雾翔.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文化建设[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作者单位:河北省衡水市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