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新思考
2018-10-21李琪澳
李琪澳
国有企业作为推进国家现代化、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作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地位重要,作用关键,不可替代,必须要坚定不移地进行下去。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国企改革取得了重大成就。随着改革顶层设计的基本形成,国企改革正全面进入“施工期”。混合所有制改革作为国企改革的重要突破口,尤需着力向前推进。
党的十九大报告要求,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其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是方向,“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是途径,“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是目标,从中可以看出中央对于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所寄予的厚望。这一重要论述为新时代国有企业改革提供了方向性的指导。
从本质上说,混合所有制经济是不同所有制资本之间彼此参股的股份制经济,是一种富有活力和效率的资本组织形式。国有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实现各种所有制资本交叉持股及相互融合,能够发挥出国有资本的规模优势、技术优势和管理优势,发挥非国有资本的活力和创造力,促进国有企业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提高国有资本投资和运营效率,促进非国有资本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分享经营收益。这对于解放及发展社会生产力、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流企业等均大有裨益。
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新内涵
党的十九大报告将深化国企改革与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这三者紧密结合起来,使之既相辅相成,又融为一体。这为新时代的国企改革提供了新的理论指导和政策依据,为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赋予了新的内涵。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深化国有企业体制改革是前提。党的十九大报告专门对国资国企改革做出重大部署,明确提出要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结构调整、战略性重组,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当前,国企改革已经进入到“深水区”,面对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而且,体制性和机制性问题已成为国企改革的重大障碍。国企改革必须要以习近平总书记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坚定不移地深化国企体制机制性改革,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混合所有制是深化国企改革的重要突破口。混合所有制改革一直都是国有企业改革的重头戏。从国有经济角度看,混合所有制有利于放大国有资本功能,发挥非公资本的“鲇鱼”效应,提升国有经济的活力和竞争力;从民营经济角度看,可以通过融合国有企业或国有资本有效地打破行业垄断,提升资本运营效率和创新能力。新时期的国企改革,应以混合所有制改革为突破口,联动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激发国有企业的内生动力和活力,培育壮大市场竞争主体,提高国有企业持续创新的能力。
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流企业是国企改革的最终目标。我国的国有企业,尤其是中央企业,在国际竞争中所面对的都是实力雄厚、规模庞大、核心竞争力强的西方大型跨国公司,而且大都占据着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的高端。在新时期中,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不应是国有经济与非公经济此消彼长的零和博弈,而是要将不同所有制经济结合起来,扬长避短,通过良性互动实现互利共赢,最终的目标是构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流企业。
国企混改要坚定市场化方向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探索和建立混合所有制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国有经济从规模到布局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但在改革中,出现过政府“拉郎配”式主导但导致重组失败、蚕食和侵吞国有资产、混改不公开透明等诸多问题。新时代的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应当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必须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国有企业是我国市场经济的重要主体,企业怎样发展,资产如何整合,企业最有发言权,市场最有指挥权,政府的角色应只是服务者。应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坚决杜绝政府主导的“拉郎配”方式,把原本属于市场的行为归还给市场,成熟一个实施一个,以促进国有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提高國有资本配置和运行效率。面对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要进一步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的运行机制和效能,做到“市场机制有效,宏观调控有度”,让“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实现辩证统一。
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过程必须公开、透明。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是一个复杂过程,公平、公正、公开是改革的生命线。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到国企改革时所说的,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基本政策已明确,关键是细则,成败也在细则。
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必须有利于保障普通职工的权益。国企混改决不能回避普通员工的权益需求,职工的满意度和利益的保障是混改有效推进的重要因素。新时期的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一定要以有利于职工权益保障为底线,按照《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要求,实行全员持股,形成资本所有者与劳动者的利益共同体,使职工能够公正公平地享受到改革成果,这样才有利于促进企业的稳步发展。
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要合理安排股权结构。混合所有制改革是“混”与“合”的有机统一,既要实现资本的“物理”变化,更要实现资本的“化学”变化。多元投资主体是国企混改的手段而非目的,目的是在股权多元化基础上,将民营企业灵活的市场应对机制、创新的管理理念引入国企,真正实现利益的博弈及权力的制衡。要不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的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强化知识产权的创造、保护和运用,造就一大批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科技领军人才和高水平的创新团队,不断增强我国的经济创新力与核心竞争力。在微观主体层面,应形成现代公司治理结构。国有企业不仅要变革落后的管理方式、生产方式、消费方式和分配方式,与现代经济体系最大限度地融合,更重要的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民营资本的遴选要有利于改制企业价值的提升,民营股东要有社会责任的担当。经过此前几轮的国企改革,已甩掉了许多前景不佳、经营不善的企业,目前存续的国企大多经过充分的市场考验,已具有一定的竞争力和影响力。新时期的国有企业混改,吸引民营资本不仅仅在于解决融资,更在于管理机制的突变、治理结构的趋向合理以及通过股权结构变化提升企业价值。
国企改革正全面进入“施工期”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新思想、新矛盾、新征程等一系列理论,必将对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国有企业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任重而道远,新时期的国有企业必须承担起历史的使命,解决好各种不平衡、不充分的新矛盾,切实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持之以恒地做好国企改革攻坚工作,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创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这对我国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在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的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中,国有企业起着不可替代的引领作用。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关于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的重大决策,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必须要抓好自主创新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