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是最好的名片
2018-10-21李姗姗
李姗姗
古往今来,关于诚信的故事与名言不胜枚举,“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巧诈不如拙诚”“民无信不立”“信用重于黄金”“人无忠信,不可立于世”“人之所助者,信也”……这些都是古人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诚信是为人的基本要求,更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基石。在经济与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企业诚信更成为商业圈内最难能可贵的“资源”。
从“三聚氰胺”到“瘦肉精火腿”,从“黑心棉”到“毒粉丝”,从偷工减料到假冒伪劣,从债务拖欠到蔑视法律责任,层出不穷的失信事件一次次地刷新着社会诚信的底线,企業诚信的缺失使普通群众感到岌岌可危,更让社会各领域都遭受着不同程度的信任危机。
1983年,国际消费者协会把每年的3月15日定为国际消费者权益日;1985年4月9日,联合国大会一致通过了《保护消费者准则》促各国采取切实措施维护消费者的利益。诚信缺失已经成为世界性话题。
1991年3月15日,中央电视台推出现场直播“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消费者之友专题晚会,之后每年的3月15日都会根据不同的主题举行晚会。据统计,在1997年至2017年的20次主题晚会中,“诚信”二字被直观地放在主题标识中就有3次。而因为有央视做背书的集中检举与揭露,“3·15”专题晚会一度成为企业诚信经营的“照妖镜”,每每到了晚会举办前夕,就有不少企业从管理层到员工都“寝食难安”。有网友戏称,专题晚会前十分钟还在播放广告的品牌,你们企业“安全”了,都洗洗睡吧。
而造成企业诚信缺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企业角度来看,经济利益驱动是关键因素,一旦从非诚信中得到蝇头微利,便会习惯性地见利忘义、投机取巧;而从外部环境来看,诚信属于道德范畴,我国现行的法律体系对企业诚信缺失没有相应的约束与惩罚,再加上市场监管力度相对薄弱,所以导致一种恶性循环。
诚信是市场经济对企业的基本要求,而诚信就像是铸就企业的基石,今天丢一块儿,明天丢一块儿,这座大楼很快就会坍塌,想“东山再起”就要重筑基石,重新获取消费者的信任。而消费者的心一旦被“伤”了,想要挽回无疑是难上加难。可见,企业的诚信建设不容小觑。
良心是最好的卖点,诚信是最好的名片。企业心存侥幸的种种失信行为无疑是在往企业的“名片”上抹黑,时间久了就会彻底失去“人心”。在新时代下,企业应将诚信作为企业文化的基因,推进诚信建设常态化,把每一天都当作“3·15”来看待,使每一件商品、每一项服务都印上“匠心”的标志,这样才能实现“得道多助”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