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师与学生沟通的艺术
2018-10-21韩冬梅
韩冬梅
摘 要: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谈话是一门艺术,是很有技巧性的。每一个学生都有着与他人不同的人生经历和成长环境,有着自己的独特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因此,要走进学生的感情世界,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教师与学生的谈话就必须讲究一定的艺术性。
关键词:教师 学生 沟通 艺术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保证。良好师生关系的形成有很多方面的因素,如教师的人格魅力、教学艺术等,但教育教学任务的完成最终是靠语言来实现的。笔者认为,教师的语言艺术――与学生沟通的方法极为重要。其中批评和表扬是与学生沟通的必要方法。关于表扬学生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有效地表扬学生大家讨论的比较多,在此不再赘述,只着重谈一下“批评”。教育家海姆·吉诺特说:“父母和老师在与孩子的交谈中,应掌握交谈技巧,即如何告诉孩子他们对他所作所为的感受。他们的评判往往能影响孩子的自尊心。从很大程度上来说,甚至能决定孩子的一生。” 教师在进行批评教育时,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把对方说得一无是处,另一种是先表扬其优点然后再罗列对方的缺点或指出错误。前一种批评不但达不到教育的目的而且还容易使事情变得更糟,甚至让学生自暴自弃,丧失信心。后一种比较俗套的批评比前一种容易让人接受些,但是给人一种绕弯子的感觉。大家都知道,“但是”后面才是你真正想说的。学生有时会说,“有话直说吧”,这样,教师就显得很被动。下面笔者结合自己教学中的案例和大家分享一些有效的批评方法。[1]
一、谈话应具有目的性和针对性
即谈话具有明确的目的,谈话的内容和方式能针对学生及有关情况的实际,因材施教、因事施教、因境施教,这是谈话的最基本的要求。因此,在谈话前,教师必须先“备”好课,明确谈话主题和教育目的,防止谈话漫无边际,使学生无法全面正确地领会教育的意图,起不到应有的教育的效果。[2]
二、要全面了解学生及有关情况的实际,确定谈话的内容和方式
学生由于年龄、个性心理的不同,其家庭背景的不同,他们往往表现出不同的心理特点,从而影响其受话的心理反应。如性格好强而且熟练于人情世故,社会经验异常丰富的学生,对刺激其自尊心的话就会非常反感;父母离异的学生,往往比较孤僻、敏感、偏激。有些学生缺乏敏感和热情,上进心也不太强,这样的学生,一般来说想通过让他们有太大的改观太大的作为是很困难的,这就要求教师与之谈话时更多地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施治以爱;而性格开朗,待人有礼貌,遵规守纪,有较强的上进心和较高的自觉性,比较容易接受教育。不足之处是胆子小,循规蹈矩,缺乏闯劲,就需要教师从个体素质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两方面强调个性素养和创新教育的统一性。
三、学會专心倾听
如果学生向你倾诉,不管学生所说的问题是轻是重,或者高兴或者埋怨,教师一定要专心倾听,老师要做一个耐心的倾听者。在一个有耐心、具有同情心的倾听者面前,常常会被“软化”而变得通情达理。课堂上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杜绝教师一言堂的现象。利用一定的教学时机,适当地组织学生讨论,目的是提倡学生主动探讨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由于学生是讨论的参与者而不是接受者,就容易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大部分学生就乐于主动地思考问题,发表意见,在学生发表意见的过程中,教师积极倾听,能最大限度地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如果听学生讲话时心不在焉,三心二意,往往是师生沟通失败的重要原因。师生之间良好的沟通,需要耐心地聆听学生的每一句话,必要时应该有一些恰当的表情或动作,学生会感到自己说话的重要,进而敞开自己的心扉。这样,老师才能了解学生心中的感受。教师对学生积极聆听的态度,可以使学生觉得受到重视并肯定自己的价值,要避免当学生在讲话时,急于表达自己的反应,打断学生的讲话等。在自习课上,我遇到一位学生问我:老师,化学推断题对我太难了!未等学生说完,我就说,这类化学推断题并不难学,主要问题是,一遇到这类题目你就放弃努力了,自然会感到难。这学生很直爽,又接着说,这类题目在试卷中能占多大比例?听后真为自己的草率后悔。这是教师与学生在沟通时不愿意先聆听,急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导致师生关系僵持的典型例子。[3]
四、用适合学生的方式来表达
每一位教师都希望自己对学生的教导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实际上,在这个过程当中,存在着一个教师与学生交流的过程。说到交流,其实就是教师的意图通过语言向学生表达出来,而学生通过结合自身的理解对师教的意图做出反应。如果教师的教育能引起学生符合教师意图的反应,教师的教育就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如果教师的教育没有引起学生的任何反应,或者引起的反应与教师的意图相背,那么教师的教育对于学生来说则是无效的。教师肯定不会有意引导学生、教唆学生去干坏事,教师在教育中都希望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但是,同样的说话为什么从一些教师的口中说出会在学生当中产生共鸣,从而达到教育意图,而从另一些教师口中说出,到了学生那里却变得逆耳难听了呢?这里有一个关键的问题,就是有效沟通的问题。
如果沟通双方没有共同的“意义空间”(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共同语言),那么双方的沟通就很难实现。教师如果对学生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那么共同的“意义空间”则是存在的。但是做到这一点并不是说就可以实现沟通了,实现沟通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采用适当的说话方式。一些在学生跟前很有魅力的教师无一不注意对学生的说话方式。教师要想让学生理解自己的意思,就得采用学生接受的说话方式,否则从学生的角度来说,教师的教育如同嚼蜡,从教师的角度来说,对学生的教育简直就像是对牛弹琴,双方都只能在煎熬中度过。
总之,在与学生的沟通过程中,班主任需要多花心思,多动脑筋,在实践中不断摸索、不断总结、不断提升。不轻易放弃学生是班主任的良心底线,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的舞台是班主任的努力方向。优秀班主任的工作没有固定的形式,但是不同性格、不同价值观的优秀班主任都能带出有自己风格的班级,都能打造出专属的优秀班级。每一次突发事件都见证了班主任的智慧和耐心,见证了教育的力量和身为教师的荣誉,所以,班主任要珍惜每一次与学生沟通的机会,建立有效的言语沟通,形成有效的心理沟通,与学生产生共鸣,逐步建立师生协力的和谐班级。
参考文献
[1]朱永新.走进最理想的教育.
[2]如何有效地与学生进行沟通.鹤岗教师进修学院论坛(体育学科论坛).
[3]教育学心理学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