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高校学生组织管理的挑战与应对策

2018-10-21徐彬彬

新教育时代·学生版 2018年2期
关键词:发展学生

徐彬彬

摘 要:当代中国正处于现代性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既面临现代性与后现代性思潮的交互冲击,又经历着传统儒家社会本位思想与现代理性的冲突与矛盾,导致一系列价值争论与文化冲突,现代性的悖论并未得到根本解决,后现代的呼声甚嚣尘上,产生了明显不同于西方国家的现代性难题。后现代主义社会思潮对我国的高等教育产生了不小的冲击,特别是其理论主张投射到文化领域所体现的文化世俗化、低俗化、媚俗化倾向,具有较大的误导性,不利于大学生价值观培育与人格培养。鉴于此,本文是对高校学生组织管理的挑战与应对策进行研究,仅供参考。

关键词:学生组织 学生 发展

引言

当前高校学生自我意识、民主意识、服务意识以及批判精神明显增强,学生要求参与管理的欲望也愈加强烈。学生组织作为学生参与高校管理的代表,它的发展成为高校关注的课题。本文所探讨的高校学生组织是指诸如学生会、班委会等正式组织。学生正式组织,它接受高校指导,有明确的规章制度和管理模式,区别于学生非正式组织。[1]

一、后现代主义思潮下高校学生组织管理面临的挑战

高校学生组织是大学生的集合体,包括学生党团组织、班级、学生会、社团等多种形式。组织是管理的基础,没有了组织,管理也就无所依附、无处施展。学生组织管理既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内容,又是高校开展育人工作的重要手段。当前我国高校既需要解决教育现代化发展过程中强调工具理性、忽视价值理性的问题,又需要警惕后现代主义去中心化、解构理想等西方价值观的渗透,高校学生组织管理正面临新的挑战。[2]

组织管理本身就是社会现代化的产物。组织管理所强调的秩序、规则、专业化要求等是顺应现代资本生产而建立并强化的,组织管理理论与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相伴而行。被誉为现代组织理论之父的韦伯认为,“现代性的出现首先是一种经济秩序,即资本主义经济秩序的创立”;现代性在经济上表现为市场交换、货币的普遍使用、劳动的合理组织和严格的纪律、合理的技术以及企业与家庭经济的分离;在文化上表现为“祛魅”,即宗教世界观的瓦解;在社会管理上体现为科层化的管理,包括一套合理性的法律体系和行政管理制度,以及专业化的管理阶层。可以说,组织管理随着现代化的社会需求而发展,现代化社会管理所要求的理性精神与规则意识在组织管理中体现得十分明显,从而带来了理性管理与个体价值的矛盾,产生了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二律背反,导致资本主义现代性“意义的丧失”与“自由的丧失”(韦伯)这样的合理性悲剧。而这正是后现代主义所抨击的主要内容。[3]

二、高校学生组织未来发展趋势

多年来,学生组织为高校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新的情况、新的挑战下,学生组织应该积极面对。

1.明晰权利,明确学生组织地位

高校学生组织为学生自助组织,它是行政权利、学术权利、学生权利中具有独立性的权利主体之一。学生权利的有效行使是对行政权利和学术权利的有效补充,学生组织代表学生的正当利益,参与高校建设,为学生发展创造更有利的条件。高校应提供与行政权利、学术权利基本等同的学生参与校园建设的平台,指导学生组织开展工作,相信学生组织的能力、水平,包容学生组织在行使主权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更好的发挥学生组织的自主权和创造力。

2.整合资源,提高学生组织工作效能

(1)从实际出发,解决困扰学生的难题

学生组织服务于高校人才培养,服务于学生健全人格,它应以学生实际需要为基础,以学生发展为根本,探索新方法,提高工作效能,为学生成长成才保驾护航。当前,学生人际关系问题成为高校管理的一大难题,各高校难以找到破解难题的良方。温州大学城市学院学生组织对全院1000名学生开展广泛调查,了解导致寝室人际关系不和谐的因素。调研中反馈出当代学生寝室矛盾主要是由生活习惯差异所造成,结合调研数据,通过深入探讨,决定以2013级2185名新生为实施对象,鼓励志趣相投、生活习惯在可包容范畴内的学生自愿组合成寝室成员。通过制定自选寝室方案,研发网上自选寝室系统,温州大学城市学院2013级学生参与自选寝室。从第二次对自选寝室的1000人调研情况看,参加自选寝室的学生对室友满意度达到99%。通过调研,以事实为依据,解决人际关系中的寝室人际关系,创造了和谐的校园环境。这种以学生实际需要为基础的大胆尝试,转变了高校学生组织依靠经验管理的理念。[4]

另外,针对高校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缺少基本生活技能的事实,单纯惩罚收效甚微,如果外请人来帮忙,对于学生这一消费群体来说增加经济负担;如果高校完全包办,负荷较大,难以实现;如果让家长承担,寝室是集体生活区域,室友情况不一,又因生活技能随处体现,家长也难以周全,以上这些方式既剥夺了学生劳动权利,又不利于学生长期发展。学生组织整合高校的师生擅长和欠缺的技能,搭建新平台,开展“以工换工”活动,在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教师之间进行生活技能互换,形成相互帮助、团结友爱的良好氛围,解决生活中的困难,增进友谊,提高技能,互促发展。[5]

(2)各类学生组织相互协作,发挥积极作用

高校有各级管理单位,如寝室、公寓、班级、二级学院等等,每一个单位都有学生组织参与管理,学生干部体系庞大,加上党员、积极上进的团员、优秀学生总量约占在校学生总量的50%左右,仅从数据上看,相当于一个优秀学生可以影响一个普通学生,但是这样高比例的优秀学生并没有发挥出最好示范效果。反思原因,是长期以来存在高校学生组织孤军奋战,缺少力量的整合,甚至有些優秀学生因为缺少“标签”的约束,还时常成为高校中难管的对象,影响高校学生组织的工作效果。这一现象说明高校优秀学生培养体系不完善,优秀学生积极作用发挥不到位。

结语

组织管理者要根据不同组织的特点开展学习活动、文体活动、科技创新、志愿服务等活动,形成品牌化、特色化的组织活动,用组织独有的故事、仪式和语言加强组织价值观的宣扬与认同,指导学生将组织的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参考文献

[1]张家豪.新形势下高校学生组织新媒体管理与效用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8,39(02):101-103.

[2]符茂.社会组织管理理念对高校学生组织发展的启示[J].教师博览(科研版),2015(12):14-16.

[3]吴笑韬,潘海燕.新形势下增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实效性的挑战及对策[J].南方论刊,2015(06):81-82.

[4]李鑫.新形势下高校班主任的角色定位及内在修养[J].新课程(中),2014(08):146+148.

[5]周国强.浅谈高校学生会绩效考核体系的建立与运行[J].现代企业教育,2012(22):131-132.

猜你喜欢

发展学生
快把我哥带走
赶不走的学生
区域发展篇
学生写话
图说共享发展
图说协调发展
图说创新发展
教师发展
特意和故意
聪明的学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