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2018-10-21刘翠平

新教育时代·学生版 2018年2期
关键词:小学情感方法

刘翠平

摘 要:在新教育理念的推进深入过程中,学生的全面发展已经成为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主旋律。培养出一批具有优良的学识、健康的体魄与高尚的品格的人才,才是教育本身的最终目标。本文从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的意义;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的方法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关键词:小学 语文 教学 情感 教育 方法

情感教育是教师依据一定的教育教学要求,通过相应的教育教学活动,促使学生的情感领域发生积极变化,产生新的品质的过程,也是教师在尊重学生情感的基础上与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的过程。近年来,人们越来越重视情感教学,情感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有越来越重的分量,没有情感的语文教学就像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在语文教学中加入情感教育内容能够促进学生对语文课程的学习成果提高,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未来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重要任务。[1]

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的意义

1.调控作用。小学生的情感特征十分鲜明突出,尤其是小学低年级学生,他们情感丰富,对一切客观事物都怀着极大的热情,而且又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但他们由于年龄、知识和经验的限制,对客观事物又不具有穿透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因此感情不够深刻,不但情感外露,而且易冲动,稳定性和可控性都比较差。他们需要被理解,需要交流和沟通,更需要教师的尊重和肯定,而情感教育就是教师在尊重学生情感的基础上与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的过程,因此它能有效地调控学生的情感,最大程度地开发学生的内驱力,充分发挥学生的心理潜能,从而建立一个生爱学、师乐教的良好教学氛围,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语文教学效果。

2.熏陶作用。由于情感教育具有渗透性,能够通过语文教学将文中所承载的情感溶进学生的血液,成为学生的情感。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情感教育对培养学生健康纯洁的感情、坚贞高尚的节操、爱憎分明的态度有着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它能不露痕迹地启发学生,挖掘学生的灵性,唤起学生爱憎亲仇的健康意识,从而使其向善的情感不断得到巩固。不过这要求教师本身就要是健康情感的拥有者,因为低年级学生的情智还不够成熟,还不能有意识地分辨教师的情感取向,假如教师的情感出现偏蓐,是非、善恶、好坏态度不明确,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影响学生。

3.审美作用。语文教材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审美对象,它们都浸透着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学生们要从审美对象中感受到美,获得美感,就必须要有情感。而情感教育有助于学生内化情感,并在情感的渗透和驱使下去发现美,感受美,从而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净化他们的心灵,陶冶他们的情操,提升他们的思想境界。因此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不但能优化学生的情感,打开他们内在思维的情感闸门,而且还能让他们在真情的交融中领略各种审美情韵。

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的方法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怎样才能充分利用和调动低年级学生的情感因素呢?我认为可以从教师创情和学生体情两个方面着手。

1.创设教学情境,诱发情感共鸣。据心理学分析,儿童的情感往往是比较肤浅的,他们的脸部表情便是他们的晴雨表。如低年级学生的情感带有很大的情境性,容易受老师情感的影响,也容易被课文中具体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所感染、所支配。因此,创设一个与课文内容相应的情境,营造一个适宜的情感氛围,不但能有效调动和活跃学生的情感体验,还能唤起学生相应的情感,成为教师与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的起点。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都是根据学生身心和情感发展的特点来编选的,其中蕴涵着作者丰富的情感,如《打电话》表现了少儿的童真无瑕,《金色的秋天》表达了小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虽然低年级课本的内容比较简单,但无一不是作者情感的产物,而要让作者的情感被小读者感受并能使之体验和有所感悟,就要求语文教师准确地把握好文章的动情点,做好与学生进行情感撞击达到共鸣的充分准备,这是教出情感的基础。小学低年级学生由于年龄、经验以及智力水平的限制,情感还不够深刻,很多时候还不能理解文中作者的感情态度,如课文中战斗英雄不屈不挠的斗志,科学家废寝忘食、刻苦钻研的献身精神,医生救死扶伤的高尚情感等等。这些感人的形象在文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假如未被充分挖掘.,就不能充分感染和丰富学生的情感,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这就需要教师倾情钻研语文教材,在情感的催化下潜入教材深处,探得其中的意蕴和境界,将自己的情感与教材的思想情感融合在~起,然后才能用自己的灵魂碰撞学生的灵魂,最终激起情感的火焰。用教材中的情感来点燃自己的情感之火,然后用自己的情感之火去燃起数颗心灵的情感火焰。[2]

2.增加情感体验,塑造健康人格。语文教学不是教师一个人的事,教师满堂唱独角戏引不起学生的兴趣和情感,更不用说达到什么教学目标了。语文教学应该是教师与学生情感交流和沟通的过程。教师费尽心思地创设情境就是为了学生能够触境生情,积极地参与进来,让他们自己去感受,自己去体验,最终能真正深刻地体会到文中的情感;同时也希望通过文中的真善美去培养学生的人生境界,丰富学生美好的心灵,塑造学生健康的人格。

总之,小学生是一个有着自身独特情感特征的群体,他们在自己和他人的世界里体验着情感,表现着情感。语文教学既要传授知识,又要尽可能让学生领悟语文中所蕴涵的真、善、美。因此,语文教师要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营造浓厚的情感氛围,对学生展示形式多样的情感教育,只有让情感充满小学语文课堂,才能开启学生情感之旅,才能更有利于形成与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用榜样的力量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既提高学生的文化知识,又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因此,我们应全面发展情感教育,将小学语文教学与情感教育结合起来,从而实现语文学科的教学目的和育人目标。讓语文教学在师生的共同呵护下灌溉出一个更为绚烂的情感花园!

参考文献

[1]宋军丽.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及其实施策略[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9,07.184-186.

[2]吕立尊.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的实施策略研究[J].华夏教师.2015.11:123.

猜你喜欢

小学情感方法
情感
台上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用对方法才能瘦
四大方法 教你不再“坐以待病”!
赚钱方法
捕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