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湟中县脱毒马铃薯良种繁育体系研究

2018-10-21胡建焜

种子科技 2018年2期

胡建焜

摘 要:湟中县地处青海省东部农业区,气候冷凉、雨热同期、温度适中,有着马铃薯生长得天独厚的气候资源,马铃薯播种面积稳定在1万hm2左右,是全省马铃薯主产区之一。近年来,湟中县建立脱毒马铃薯良种繁育体系,大力推广高产优良品种,使全县马铃薯综合生产水平逐年提高,走在了全省前列,确保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马铃薯产业已经成为全县农民从种植业中增收的重要经济来源。

关键词:脱毒马铃薯;良种;繁育体系

文章编号: 1005-2690(2018)02-0062-02 中图分类号: S532 文献标志码: A

马铃薯生产中,由于病毒的侵入和感染,植株逐年变小,叶片皱缩卷曲,叶色深浅不均,茎秆矮小细弱,匍匐茎缩小变短,块茎变形龟裂,产量逐年下降,出现马铃薯严重退化现象。退化了的种薯必须经过茎尖剥离、组织培养、病毒检测、脱毒苗快繁等一系列技术措施才能恢复其种性,达到高产优质的目的。因此,湟中县依托现代马铃薯产业发展、农业综合开发脱毒马铃薯良种繁育基地建设、马铃薯种薯扩繁补贴等项目建立了占地面积39 353 m2的脱毒马铃薯良种繁育基地,先后建成种薯储藏窖3 175 m2、质量检测室307 m2、脱毒室500 m2、农机具库765 m2、日光温室600 m2、防虫网室7 422 m2、微型薯储藏恒温库85.8 m2,年生产脱毒苗50万株,微型薯150万粒,形成了脱毒苗—原原种(微型薯)—原种—一级种薯—二级种薯—良种(农民用种)的脱毒马铃薯繁育体系。

1 脱毒苗

1.1 培养基

主要采用不加任何生长调节剂和有机元素的MS培养基。

1.2 茎尖剥离

以青海省农林科学院为技术支撑,采用茎尖剥离脱病毒技术,主要脱出马铃薯普通花叶病毒(PVX)、重花叶病毒(PVY)、卷叶病毒(PLRV)、纺锤块茎类等病毒病,从而恢复其种性,防止品种退化。

1.3 切断快繁

通过检测,将不带任何病毒的组培苗即脱毒苗切断快繁。当脱毒苗生长至7~8片叶时,由专业技术人员在无菌条件下将脱毒苗取出,剪成每段带有一个叶片的小段,放在培养基三角瓶中,通常放置30~40个小段,置于恒温室中,在20~25 ℃、湿度80%以上、光照充足的条件下,1个月后即可获得7~8片叶的植株,可进一步切断快繁,同时对扩繁脱毒苗再进行抽样检测。

2 微型薯生产

2.1 繁育条件

微型薯生产必须在封闭隔离的条件下进行,一般选择在网棚或温室中进行生产。

2.2 脱毒苗壮苗的培养

将扩繁的脱毒苗放在恒温室中,温度控制在20~25 ℃、湿度在80%左右的条件下进行炼苗。

2.3 苗床的定植

将经过炼苗的脱毒苗移栽到网棚或温室中进行无土栽培,一般以蛭石粉为培养基,移栽400~500株/m2,温度控制在20~25 ℃,湿度控制在85%左右。

2.4 采收储藏

在网棚和温室中加强苗床管理,经60 d左右即可采收微型薯,收获后晾晒1~2 d,按品种、规格以垛摆放,保持窖内卫生清洁。

3 原种与良种生产

3.1 繁育条件

选择相对隔离,气候冷凉、湿润,交通便利,土壤疏松,肥力均匀的半浅山半脑山地区和脑山地区。

3.2 种薯选择与处理

3.2.1 种薯选择

原种制种基地选用经病毒检测、确认已脱毒的微型薯作为种薯生产。良种制种基地选用原种(一、二级种薯)作为种薯生产,品种纯度100%。

3.2.2 种薯处理

微型薯播前10 d,将无病、无腐烂的微型薯放置在15~18 ℃的散射光下催芽后进行大田点播;原种(一、二级种薯)播前10~15 d,将无病、无腐烂种薯放置于15~18 ℃条件下催芽后播种。

3.3 施肥

施有机肥50~150 kg/667 m2,马铃薯配方肥50 kg/667 m2。

3.4 播种

日平均温度稳定在5 ℃,土壤解冻15 cm左右,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播种。保苗4 000~4 500株/667 m2,行距40 cm,株距25~30 cm,播深15 cm。

3.5 田间管理

3.5.1 培土

第1次培土在马铃薯株高达10 cm时进行,培土高度5 cm;第2次培土在现蕾期进行,培土高度10 cm。

3.5.2 追肥

马铃薯现蕾期,追施0.2%尿素和0.2%磷酸二氢钾混合液5~10 kg。在现蕾后,喷施500~1 000 mg/L矮壮素或100~150 mg/L多效唑溶液1~2次,使植株高度控制在60 cm为宜。

3.5.3 病虫害防治

如果发现有早、晚疫病等中心病株,及时拔除,并喷洒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每隔7~10 d喷1次,连喷2~3次。在马铃薯开花以后,防治蚜虫,可采用菊酯类杀虫剂,每隔7 d喷施1次。

3.6 收获

当马铃薯上部大部分茎叶枯萎时,及时收获,避免霜冻,摊晾后储藏。

4 科学储藏

4.1 通风条件

马铃薯储藏要求窖内空气循环流动,流速均匀。通风设备是储藏窖中的基本设备,常设有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两种方式。通风可以带走马铃薯表面的热量、水分、二氧化碳,并提供氧气。空气流通情况与马铃薯堆高密切相关,堆高可以节约空间,但也会积累马铃薯呼吸所释放的热量,阻碍空气流动。在有良好空气流动通道和机械通风设备的窖内堆高应控制在1 m左右。

4.2 温度条件

种薯一般储藏在4 ℃以下。调节和控制温度,既要防冻又要防热,刚入窖的馬铃薯要通风散热,储藏一段时间后应注意降温。当外界气温降至-5 ℃时封闭气孔,保持窖内温度恒定至来年开窖。

4.3 湿度条件

种薯在储藏期间应保持表面干燥,将马铃薯因失水而导致的重量损失降到最低。马铃薯块茎含水量80%左右,通过伤口和芽失去的水分比通过成熟表皮失去的水分多,储藏窖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95%左右,避免薯块或储藏窖内壁的水分凝结,尽量减少制冷或换气的通风时间。

5 取得的效益

马铃薯作为全县最具优势特色的大田作物,湟中县已经形成了脱毒苗—原原种(微型薯)—原种—一级良种—二级良种—良种(农民用)的脱毒马铃薯良种繁育体系。种植面积由20世纪90年代初的不足0.67 hm2,发展到当前的1.07 hm2;年建成脱毒马铃薯良种繁育基地2 000 hm2,年生产优质种薯6万t,鲜薯储存能力达3万t,马铃薯生产实现脱毒化、机械化、规模化;年生产商品薯16万余t,其中省外销售达10万余t,主要销往内蒙、云南、贵州、福建、重庆等省市,形成了“种薯繁育+鲜薯外销+农民增收”的良好局面。

(收稿日期:2017-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