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形象思维
2018-10-21詹晶
詹晶
摘要:形象思維的培养对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作为小学书数学教师,我们想要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形象思维,就必须在教学中有效提升教师的专业技能,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以及引导学生完善其数学思维等。
关键词:小学生;小学数学;形象思维;具体策略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形象思维不仅能使小学生对抽象的数学知识进行更加全面且深层入的理解,还能使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充分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乐趣以及数学的魅力之所在。因此,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我们必须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注重小学生形象思维的培养。
一、有效提升教师的专业技能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教师的引导作用对小学生形象思维的培养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常言道:“想要给学生一瓢水,教师就得先有一桶水。”小学数学教学亦是如此,教师想要在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想象思维,就必须在自我意识中重视形象思维的培养与提升。如此一来,教师才有可能在教学过程中有效培养小学生的想象思维,使之对数学知识产生更加清晰的认识与了解。
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一教学目标,教师务必要积极利用身边一切可以利用的渠道等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以及职业素养等。比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既可以借助网络优势与名师、教育专家等进行面对面地交流或者与同行进行相关经验的交流与探讨,也可以通过线下(如学术论文、专业著作以及报刊杂志等等)的方式积极参与到自我技能提升的过程中。经过诸如此类的学习,教师势必能够在教学中发掘更多更有效的教育思路与教学方法,从而获得更高质量的数学教学。
在此过程中,尤其需要注意的一点就是,当运用新教学理念与教学思路于课堂教学教学之中时,教师务必要认真考虑,此种方式是否契合班级学情,倘若有不符合的地方,便要认真思考:如何改进才能将其教育优势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
二、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
小学生天生活泼、好动且对万事万物都充满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我们想要他们更加专著地投入到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就必须在教学中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和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如此一来,我们才能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真正地培养小学生的形象思维。同时,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采用演示法将抽象的数学知识生动、形象地展现到学生眼前,使之对数学知识产生更加直观的认识与了解。如,学习加减法运算时,我们可以让学生通过数木棍或者水果等形式来了解数字的加减运算法则等,从而有效提高其形象思维能力。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充分多媒体的优势,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及其相关内容以图画、表格等形式简洁地呈现出来。如此一来,小学生不仅能够对数学知识及其相关理念产生更加深入的了解,还能熟练掌握数学课堂教学内容。
在此过程中,教师务必要注重教学内容与生活实践的衔接,以便于在以实践引导学生对数学知识的领悟之时也能引导学生在理论指导下更好地解决生活实践中的一些数学问题,进而促进小学生数学形象思维能力的全面提升。比如,在学习到一些有关分类的知识时,我们不妨鼓励家长带学生购物时多多留心一下超市的食品摆放等,看看粮油区、蔬菜区、水果区以及熟食区是怎样整齐地陈列出来的。如此一来,小学生不仅能够感受到分类的重要性,还能对物品的分类、数字或者数学知识的分类产生一股强烈的探索欲望,进而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数学知识的学习与探索之中。
三、引导学生完善其数学思维
勤动手、动脑是完善小学生数学思维的重要保障。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我们想要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就必须在教学中给予小学生充足的动手实践机会与思考机会。唯有如此,小学生才能在手脑并用的过程中促进其思维能力的进一步完善与提升,比如,拼图、魔方以及七巧板等小游戏都是孩子非常感兴趣的活动内容。作为教师,我们不妨在教学中将这些玩具及其相关数学原理等恰到好处地介绍给小学生,以丰富其数学感知。
在此过程中,尤其需要注意地是,由于成长经历、受教育环境以及兴趣爱好等方面的差异,小学生在数学知识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状态也是千差万别。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我们务必要在深刻认识这一点的基础上抓住学生的兴趣点,选择一些能够有效激发小学生探索兴趣的玩具或者是活动内容等,如,对于一些爱玩游戏的小学生,教师不妨借助数独、五子棋、象棋等游戏培养孩子数学思维及其观察、思考能力;地域一些爱看动画片的孩子,教师也可以引导他们观看一些蕴含丰富数学知识的动画片,如《数学城小兄妹》等。
总而言之,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对小学生此后的数学数学及其未来发展都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我们必须在教学过程中给予他们恰到的指导与指点,使之能够在此后的数学学习中不断突破自我。“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程燕茹.培养小学生数学形象思维的教学策略探讨[J].内蒙古教育.2016(17)
【2】胡士润.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J].学园.2016(10)
【3】卞付干.培养小学生数学形象思维的教学策略[J].启迪与智慧(教育).201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