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云南鹤庆龙珠村白绵纸工艺的兴衰演变与传承

2018-10-21黄绮璘

中国造纸 2018年2期
关键词:非遗传承

黄绮璘

摘要:基于田野调查对云南鹤庆龙珠村手工白绵纸工艺的概况、历史、产品、工艺流程等进行阐述,从该村手工造纸工艺近60年的兴衰演变,分析比较了工序、添加剂、工具、生产周期、纸张尺寸等因素的变化和原因,并对龙珠村手工白绵纸工艺的保护传承发展提出了生态环境保护和历史文化传承有效结合、加强从业群体培训、鼓励创新、建立品牌等措施见解。

关键词:白绵纸;手工造纸;非遗传承

中图分类号:TS76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80/jissn0254508X201802013

1龙珠村手工白绵纸概况

我国云南省的大理鹤庆一直以生产白绵纸驰名,民国时期,罗养儒在所著的《云南掌故》中描述鹤庆绵纸纸品优良,行销周边各省,并用于印刷《滇系》《滇志》等重要地方文献:“滇黔之绵纸,是一产于滇西鹤庆,一产于黔南兴义,而每年出产之数量殊巨,各能有二三千驮运出。今捡云南官印局第一次印出之《滇系》、岑修《滇志》来看,即见是时之纸张美好也” [1] 。鹤庆县手工白绵纸工艺于2009年被云南省列入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项目名录。白绵纸的生产主要集中在六合乡、龙珠村一带,这些村寨大都靠近野生构树山林(见图1),系漾弓江或支流流经之地,许多村子都有过造纸的历史,龙珠村的北边还有以“纸厂”命名的村子。

鹤庆县松桂镇龙珠村的村民现今仍以生产手工纸为农副业,该村生产的纸张有白绵纸和竹纸两种,以白绵纸为主。白绵纸所用原料为构树皮,采购自金沙江河谷附近的中江、朵美等地以及老挝、泰国。村内现有小型手工造纸作坊5户(见图2),50余人从业,每年造纸的时间从春节初八开始,至四五月农忙时停歇,七八月雨季不开工,九月再做至年底。龙珠村所产白绵纸韧性强不易撕裂,纸张轻盈纸色莹白,防腐防蛀久不变色,可长期保存,广泛用于古籍修复、书写、包装、印刷、冥用等。2016年全村白绵纸产量在5000万张左右,所产纸张大部分销往福建、贵州、西双版纳等地供普洱茶厂做包装用纸,少部分作为宗教用纸用于抄经写经,部分作为冥用纸张祭祀裹尸,也有供给鹤庆、巍山等地作为书写用纸使用。

龙珠村手工造纸的历史久远,当地人说已有十多代人的历史[2],一些居民称他们家祖上在清朝时便用竹子制造冥用纸,到现在还保留着纸坊印章[3]。龙珠村周围盛产毛竹,所以最初生产的是竹纸,据一些调查文献称,龙珠村的白绵纸工艺是从东边的六合乡灵地村传到降子香,再由龙珠村造纸名人尹相卿从降子香带到军营村发扬光大的[4]。龙珠村的造纸工艺属于抄纸法体系,与明代宋应星所著《天工开物》中造纸的方式很接近,从备料到成纸再现了我国古代传统造纸的制式,被称为再现古代造纸历史的“活化石”[5]。昔日的龙珠村家家户户造纸,鼎盛时期全村有五六百户从业,随着现代机械造纸工业对手工造纸业的冲击,龙珠村已失去往昔的辉煌,到2016年,全村仅余五户手工造纸作坊,尽管如此,这些造纸匠人仍在坚守手艺,近几十年来,龙珠村的造纸工艺添加了部分现代生产工具与化学药剂以提高工作效率,但其手工造纸工艺性质大体不变,基本保留传统形式。

2龙珠村手工白绵纸工艺

21龙珠村手工白绵纸制造工艺流程

2014—2016年,笔者两次前往龙珠村进行田野考察,现将所调查的白绵纸制作工艺流程记录如下,过程示意图见图3~图8。

(1)浸泡:将构树皮在清水中浸泡3~4天,并刮除部分表皮,达到微发酵、软化树皮、清洗部分杂料的目的。

(2)腐蚀:用片碱(NaOH)进行腐蚀,片碱与构树皮按质量15∶100的比例对树皮进行腐蚀(预处理)2~3天。

(3)蒸煮:将腐蚀过的构树皮放入铁制甑窑中熬煮12 h。

(4)清洗:将构树皮从甑窑中捞出,反复翻整清洗。

(5)漂白:将清洗过的构树皮放入漂白池,以漂白粉与构树皮按质量1∶5的比例进行漂白。

(6)二次清洗:將漂白过的构树皮进行第二次清洗,此时黑皮、杂质基本褪色,构树皮料为白色。

(7)打浆:将构树皮料与用进口木浆板碎浆而成的混合浆料倒进电动打浆机器中进行粉碎搅打,打出纸浆倒入纸浆池待用。

(8)配浆:将纸浆倒入抄纸槽,加入水和少量聚丙烯酰胺,1 t纸浆加入约10 kg的聚丙烯酰胺,用木棍搅拌均匀后即配成可抄纸的纸浆。

(9)抄纸:将竹编纸帘扣放在竹木制的活动式抄纸架上,双手握住纸架把手,先将木架往前推动,靠近人的一端浸入纸槽,拉回使整个木架浸入浆中,来回推动2次,使纸浆分布均匀,取出纸帘,将纸张反扣在纸驮架上,即完成一次抄纸。

(10)榨水:将抄好的纸驮放置沥水1天,用榨架压榨出部分水分。

(11)贴纸:在通风良好的晾纸通道墙面用棕刷刷上米粉和水混合的米汤,一张张从上到下错位重叠贴上,纸与纸之间上下错位2~3 cm的距离。

(12)干燥:纸张在晾纸通道中风吹阴干,日照充足时也可在朝东的墙面上晾纸,也可在加热的通道墙壁上烘干。风干时间是2~4天,加热烘干则1天即可。纸张干透后逐一揭下整理,按100张一捆进行包装售卖。

22龙珠村手工白绵纸造纸工艺的演变

纸槽谚云:片纸非容易,措手七十二。传统手工造纸工艺复杂繁琐,薄薄一张纸,背后是造纸匠人多日的辛苦劳作。比较1950年前后张鹤松、1998年李晓岑、2008年段德三、2011年吴世磊、2016年笔者等各位学者所做的龙珠村白绵纸考察结果,并进行研究发现,60年间,龙珠村的手工白绵纸造纸工艺与传统工艺已有许多不同之处,现对1950—2016年不同的工艺流程进行总结。

221不同时期的工艺流程

(1)1950年前后:泡构→浆灰→蒸灰皮→洗灰皮→揉灰皮→洗麻壳→蒸熟料→洗熟料→撕料→打构→切构→打槽→滑水→抄纸→烤纸,成纸需要30~40天[6]。

(2)1998年前后:浸泡→加石灰→蒸料→去灰→压榨→二次蒸料→洗涤→舂碓→加药→捞纸→榨水→烤纸,成纸需要30~40天[1]。

(3)2008年前后:浸泡→蒸煮→漂洗→去皮→碱化→二次蒸煮→去碱→粉碎打浆→稀释纸筋→兑浆加滑水→抄纸→榨水贴纸→烘干,成纸需要30~40天[7]。

(4)2011年前后:浸泡→蒸煮→洗涤→打浆→调和→抄纸→压榨→晒纸,成纸需要15天[3]。

(5)2016年前后:浸泡→腐蚀→蒸煮→清洗→漂白→二次清洗→打浆→制浆→抄纸→榨水→贴纸→干燥,成纸需要10天。

222不同时期的变化

通过比较,可发现不同时期产生了如下变化:

(1)工序的变化:1950—1998年间,流程中的撕料(把条状的潮湿构树皮撕细)、打构(构树皮撕细后用平底碓舂打,边舂边翻,使其成厚约05 cm,面积04~05㎡的薄片)、切构(将成为薄片的构树皮卷起来切成宽约5 cm的小片)环节改变为直接舂碓方式(与制作竹纸一样);1998—2008年间,简化了第一次蒸煮洗涤后的榨水环节;2008—2011年间,蒸煮程序从2次变为1次,清洗程序从2次变为1次;2011—2016年间,因加入漂白环节,清洗程序又变为2次。

(2)试剂的变化:1950—2011年间,用石灰、草木灰来腐蚀,用沙松树根汁作为纸药;2008—2011年间,开始采用烧碱、石灰、漂白粉来蒸煮腐蚀、漂白,改用化学合成剂聚丙烯酰胺作为纸药。

(3)生产周期的变化:浸泡时间缩短,2011年前后从10余天缩短为3天;蒸煮时间缩短,传统工艺使用石灰、草木灰蒸煮,每次各需3天,2011年前后仅需蒸煮12 h左右;洗涤时间缩短,传统工艺在2次蒸煮后分别洗涤,总的洗涤时间有20余天,而2011年前后洗涤时间只需1~2天;打浆时间缩短,2011年前后采用机器打浆可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纸浆。目前,造纸的总周期已从1950年的30~40天缩短为现今的10天左右。

(4)工具的变化:1950—1998年,使用的是手持式纸帘,一次只能抄1张纸,1998年后使用的是顶端固定活动式抄纸架,纸帘一次抄3张纸,大大提高了抄纸效率;2011年前后用电动打浆机代替传统的人力舂碓。

(5)纸张尺寸的变化:1950年前后所造白绵纸尺寸为45 cm×25 cm,还有另外一种比白绵纸较厚较大的茶票纸,尺寸为90 cm×50 cm;1998—2008年所造白绵纸尺寸基本都为52 cm×50 cm左右;2008年前后所造白绵纸尺寸46 cm×46 cm;现在的白绵纸尺寸是根据普洱茶茶饼包装纸43 cm×43 cm的尺寸而设置的,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减少边料浪费。

龙珠村手工白绵纸造纸工艺在近60年间出现了工序简化、生产周期缩短、造纸药品工业化、生产工具现代机械化等改变,主要是由于原材料成本、人工成本的上涨,纸张市场的需求变化,现代机械造纸工业的竞争等原因所致。从传统手工艺的传承和發展来看,这些变革有好有坏,生产时间缩短、生产工具现代机械化使整体工作效率提高、降低劳动力成本,但药品试剂的改变,使白绵纸纸张变脆、不够柔韧。手工行业为了适应现代工业社会所做出的这些妥协性改变是无奈且必然的,否则手工纸更难生存。

3龙珠村手工白绵纸造纸工艺的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

手工艺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手工制品个体间的个性化差异,是工业流水线千篇一律的制品无法替代的。纸张是文化记录的载体,手工造纸承载着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和民间智慧,如果不保护传承,将很快消失。龙珠村地处滇中,却保留着与我国古代内地相似的手工造纸工艺,是研究云南历史、文化、科技变迁等的宝贵活态资料。从龙珠村手工白绵纸工艺近60年间的变化来看,如果不做好该工艺的保护传承发展,将出现全盘现代化或者消失的危机。要保护龙珠村手工白绵纸造纸工艺,让传统工艺重焕光彩,可采取以下措施。

31提高重视采取保护

首先必须提高龙珠村造纸匠人、鹤庆县文化主管部门、地方高校、民族文化研究部门、学者对手工造纸工艺及其文化价值的重视。通过工艺文化推广、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艺展示、建设工艺传承馆等措施让更多的人了解龙珠村白绵纸工艺的造纸历史、文化精髓、活态存在的价值意义。通过影像记录、工艺整理、产品分析、古纸收集收藏等方式留存白绵纸制造工艺。

32注入环保意识改良传统工艺

鹤庆地区的白绵纸原料构树皮消耗量非常大,六合乡、龙珠村等地区周边的野生构树资源已经砍伐殆尽。构树生长快,轮伐期短,鹤庆地区应尽快人工种植构树,建立原料基地,使白绵纸原料达到自给自足。传统纸坊习惯将造纸废水直接排入河道。2015年起,为配合保护漾弓江的环保工作,龙珠村各纸坊的腐蚀(预处理)、洗料、制浆环节已统一转移到西邑镇一家制浆厂进行,这使河道水质有明显改善。传统纸药沙松树根的采伐对林业造成破坏,目前使用聚丙烯酰胺又使纸张质量下降,李晓岑等学者早在1998年就提出向禄丰等地的手工造纸作坊学习的建议,可使用仙人掌汁代替[8]。对传统工艺的活态保护应尽量还原工艺原貌,在不改变产品质量、不改变工艺本质的前提下改良部分生产环节,适当采用现代化模式提高生产效率更有利于手工艺持续发展。

33扩大从业人群加强培训

龙珠村造纸从业者多为中年人,年轻人很少,没有新生力量就没有发展活力。可通过举办工艺培训班、讲座、实行传承人学徒制等方式,鼓励更多本地年轻人、返乡人员加入。该村现有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尹旺松、大理白族自治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张国弟、鹤庆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高银宝等12人,但仅凭十余人的力量是无法复兴一门传统行业的,应鼓励更多优秀造纸艺人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身份,并为传承人提供培训,从历史文化、创新意识、品牌建设等方面提升工艺匠人的文化内涵。定期邀请专家、学者、设计师、其他地区知名造纸艺人等举办合作交流,为本地工艺人搭建切磋、探讨、合作的平台。

34鼓励创新建立品牌

鹤庆白绵纸在云南省有很高知名度,这是龙珠村白绵纸开拓市场建立品牌的基础优势。目前龙珠村白绵纸的销售渠道局限于茶叶包装和民间书写用纸,产品利润空间狭小。龙珠村的白绵纸从纸张的定量、耐折度、撕裂度、抗张强度等方面均符合传统手工纸张中的书画用纸标准 [9],如张国弟生产的绵竹书画纸(见图9)、尹旺松生产的白绵宣纸和东巴艺术纸均适用于书法、绘画、版画等美术創作(见图10)。

可针对云南省内美术院校、美术协会、书画爱好者进行书画用纸推广。还应加强艺术纸、纸艺产品的开发,如张国弟于2016年研发的绵麻工艺纸参展鹤庆旅游文化节获得好评。尹旺松是村里较有创新思维的一位匠人,他通过纸浆原料的混合、调整不同配比以及改进抄纸工艺,研制出不同类型的书画用纸、花草纸、工艺纸,纸张特点各有千秋。他有明确的个人品牌意识,其个人手工纸名号为“万松记”,在他的产品外包装上均可见到他所刻印的“万松记”印章图案,这些创新思想和品牌意识都十分值得其他匠人学习。

4结语

现代工业文明对传统手工艺的冲击是不可避免的,手工纸属于极易被取代的产品,不只是龙珠村的白绵纸工艺,整个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乃至全中国,手工造纸技艺衰退严重[10]。鹤庆白绵纸自古驰名,目前仍保留手工制作白绵纸工艺的村落不多,龙珠村是其中之一。龙珠村的白绵纸有极高的艺术欣赏、日常使用、工业印刷包装等价值,从该村白绵纸工艺近60年的兴衰演变可看到,对这项传统工艺的保护刻不容缓。无论是造纸艺人、政府、文化管理部门、学者都应高度重视,结合生态环境保护,历史文化传承,整理出保护发展的措施。鼓励年轻人加入这门古老的行业,积极创新,建立地方个人品牌,使手工白绵纸工艺可持续发展重新焕发异彩。

参考文献

[1]Luo Yangru. Yunnan History[M]. Kunming: Yunnan Nationalities Press, 1996

罗养儒. 云南掌故[M]. 昆明: 云南民族出版社, 1996.

[2]Li Xiaocen, Zhu Xia. Handmade Paper Made by Ethnic Minorities in Yunnan[M]. Kunming: Yunnan Fine Art Publishing House, 1999.

李晓岑, 朱霞. 云南少数民族手工造纸[M]. 昆明: 云南美术出版社, 1999.

[3]Wu Shilei, Li Xiaocen. Study of Yunnan Heqing Traditional Craft of Baimian Paper[J]. Journal of Guangxi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Natural Science Edition), 2012(4): 14.

吴世磊, 李晓岑. 云南鹤庆传统白绵纸工艺的考察[J].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4): 14.

[4]Li Xuelong, Zhao Shuxing. Longzhu VillageImage Culture of Bai Nationality Village in China[M]. Lanzhou: Guangming Daily Publishing House, 2014.

李学龙, 赵树兴. 龙珠村中国白族村落影像文化志[M]. 兰州: 光明日报出版社, 2014.

[5]WANG Shiwen. A Preliminary Study on Origin of Ancient Paper Making in Yunnan Minority Nationalities(Abstract)[J].China Pulp & Paper, 1995, 14(4): 61.

王诗文. 云南少数民族古代造纸源流初探(摘要)[J].中国造纸, 1995, 14(4): 61.

[6]Zhang Hesong, Du Kuanhuo. Outline of Baimian Paper Papermaking in Heqing[A]// Chinese Peoples Political Consultative Conference Committee of Culture And Learning of The Bai Autonomous Prefecture Of Dali. Selected historical data of DaliFifth Handicraft industry[M].Kunming: Yunnan Nationalities Press, 2009.

张鹤松口述、杜宽活整理. 鹤庆白棉纸抄造略述[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大理白族自治州委员会文史和学习委员会. 大理文史资料选编第五辑手工业 工业[M].昆明: 云南民族出版社, 2009.

[7]Duan Desan. Handicraft Paper Making Technology of Bai Nationality in Heqing[C]// Proceedings of the First Symposium on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in Yunnan Province. Kunming: Yunn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ess, 2008.

段德三. 鹤庆白族手工造纸技术[C]// 云南省首届非物质文化遗产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昆明: 云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8.

[8]Zhu Xia, Li Xiaocen. Handmade Papermaking of Bai Nationality[J]. Social Sciences in Yunnan, 1998(6). 77.

朱霞, 李晓岑. 白族的手工造纸[J].云南社会科学, 1998(6): 77.

[9]Li Zhongyu. Study On The Durability of Historical Archives of Minority Nationalities in Yunnan Based on Handmade Paper[D].Kunming: Yunnan University, 2012.

李忠峪. 基于手工造纸的云南少数民族历史档案材料耐久性研究[D].昆明: 云南大学, 2012.

[10]Zhang Jianshi. Preliminary Study on the Protection of the Traditional Handmade Paper Heritage of the Minority Nationalities in Southwest China[J].Forum on Chinese Culture, 2011(3): 16.

张建世. 西南少数民族传统手工造纸遗产的保护初探[J].中华文化论坛, 2011(3): 16.

[11]ZHOU Wenjuan, ZHONG zhou. Craft and Inheritance Factors of Sihui Paper[J].China Pulp & Paper, 2016, 35(1): 74.

周文娟, 钟周. 会纸工艺传承的意义[J].中国造纸, 2016, 35(1): 74.CPP

(责任编辑:马忻)

猜你喜欢

非遗传承
工匠精神视域下高职教育传承地方非遗服务水平调研报告
基于移动终端的互动媒体产品设计与制作
蔡氏泥塑,指尖上的艺术人生
浅谈天津杨柳青木版年画的传承与创新
“三维协同”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
关于尕妹子回族剪纸生产性方式保护的具体实施与成果
基于非遗传承的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研究
产品艺术设计方向非遗技艺(大漆)文创产品工作室建设
川东竹琴在非遗传承中的创新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保护与制度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