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教学的模式化突破

2018-10-21孙长利

新教育时代·学生版 2018年2期
关键词:模式化突破意义

孙长利

摘 要:语文教学模式化的表现很多,我们如果不能突破一些传统模式,就不能有语文教学的创新和发展,所以语文教学模式化的突破势在必行。语文教学模式化的突破要从一点一滴做起,要着眼于优化课堂设计、提高课堂质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语文教学模式化的突破并不是简单的问题,它需要我们的教师做出艰辛的努力。

关键词:语文教学 模式化 突破 意义

随着语文教学情况的不断发展,语文模式化教学也呈现出了它的种种弊端,教师教学过程中缺乏创新,教学思路模式化严重,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在接受知识时缺乏学习兴趣,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新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在“教”与“学”之间找到一个合理方式作为教学的支撑点,成为教育工作者所迫切需要研究的问题。鉴于以上的原因,笔者确立了这样的选题。本文在课堂教学模式化的突破上有自己的思考。

一、模式化种种

1.对思路教学法的过分依赖

在基础教育阶段,语文学科历来被视为“基础中的基础”,受到了国家和社会的特别关注,尤其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国家把推进素质教育置于整个教育改革的核心地位,于是作为培养和提高国民素质的奠基性工程,语文学科的改革也就越发显得重要和迫切。然而,在语文教育不断发展和进步的同时,也逐渐呈现出了一些不足和缺陷。其中最为明显的就是过分依赖语文教学中的思路教学法。

现今的教学模式已经持续五六十年了,语文课上,教师不分课文体裁,不管是散文、小说还是议论文、说明文,先是让学生跟读生字词,然后划分段落,归纳段意,最后概况文章主要内容,提炼中心思想。总的来说,可以将语文教学过程归纳为几个过程:生字生词教学,作者简介,段落划分和分析归纳,概况中心思想,归纳写作特点。语文课堂中的每一篇文章都千篇一律地讲解,所有的课文都被强行纳入一整套不容置疑的“规则”中了,我们几十年也都从这样一种教学模式中获取语文知识的。

2.对时代背景和作者的过多介绍

传统语文教学模式化的另一个表现就在于对时代背景和作者进行过多的介绍。众所周知,在开始新课时或在别的适当的时候对文章的时代背景以及作者生平的介绍是很有必要的,它有利于学生更准确地了解文章的内容和意义,进而实现学习目的。然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主次分明,有侧重点,介绍时代背景和作者是教学的环节,但用的时间多了,就使学生忽略了对课文的融入。

3.文本诵读的单一

诵读就是朗读。“这是一个将无声的文字化为有声的言语的过程。朗读把‘目视与‘口读结合起来,听读并举,声情并茂,有利于理解、体验和记忆,便于培养语感。”①读是我们向来都重视的,但问题是在不少老师的语文教学中文本诵读的形式较为单一。基本是老师范读之后,让学生朗读,然后进行分析。有时找同学单个朗读,间或有齐读。

二、模式化突破的种种设想

1.思路教学法和其他教学法相结合

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新时期下的语文教育必然会对教学方法提出新的要求,只有不断地发展和探索一些更适应新形势下的教学方法,把思路教学法和其他教学法紧密结合起来,才能收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可采用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是让学生活起来、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的方法之一,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可以有效地刺激学生心理,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习兴趣,使其把精力最大程度地集中在课堂学习内容上。在语文教学中,创设情境的方法是多方位的,如音乐渲染法、录像幻灯法、观察法、语言描述法、图画法、表演法等。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对语文教改的作用变得尤为突出和重要,多媒體教学已经成了语文教学的一个大趋势。现代的学生活泼好动,见多识广,思维活跃,有一定的独特的见解能力,采用永恒不变的单一的教学手段,会使学生对语文失去兴趣,降低教学效果。而“多媒体技术中的光是人眼的延伸;声是人耳的延伸;像是人脑的延伸”②。它可以把语文知识由抽象变具体,由微观变为宏观,由静变为动,把教材内容等无法直接观察到的对象再现在学生眼前,使学生保持上课时的新鲜感,激发学习思维。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对学生认知活动具有实际价值。[1]

2.时代背景与作者应简练而适时介绍

课文的时代背景是深入了解课文的重要依据之一,有的课文只有先了解了时代背景和作者生活的年代,才能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文章的内容和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因此在新课开始之前先介绍文章作者和时代背景是极其必要的。但是,介绍课文的时代背景和作者不可太多,也不能追求一种固定的模式,时代背景和作者应该根据课文的特点,在学生最需要的时候乘“机”而入。[2]

3.强调文本诵读的多样性

语文新课程强调要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主张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张扬学生的个性,所以在课堂朗读这一环节上,教师大多改变了过去学生集体朗读的方式,采取的方式是,让学生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感受文章中蕴含的感情。[3]

文本诵读的形式纷繁多样,不一而足,但各种形式的诵读有各自的功能和适用范围。当需要激情引趣或学生读得不到位时,宜用范读指导;当遇到对话较多、情趣较浓的课文时,宜采取分角色朗读;当需要渲染气氛、推波助澜时,宜用齐读……

从以上的论述中我们可以知道,语文教学模式化的表现很多,对思路教学法的过分依赖,对时代背景和作者的过多介绍,文本诵读的单一和写作方法的生搬硬套制约着语文教学的发展。当然语文教学中模式化的东西还有不少。我们如果不能突破这些模式,就不能有语文教学的创新和发展,所以语文教学模式化的突破势在必行。语文教学模式化的突破要从一点一滴做起,要着眼于优化课堂设计、提高课堂质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语文教学模式化的突破并不是简单的问题,它需要我们的教师做出艰辛的努力。正是因为难,才显出我们这样做的意义。

注释

① 苏立康.中学语文教学研究[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3.第127页.

② 曹洪顺.语文教学法漫论[M].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2.第32页.

参考文献

[1]曹洪顺.语文教学法漫论 [M],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2.

[2]曹明海.语文教育学 [M].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2.

[3]韩雪屏,王相文,王松泉.语文课程教学资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猜你喜欢

模式化突破意义
透气感
有意义的一天
数学中“无意义”的意义
数学中“无意义”的意义
留学的意义
中小微企业技术创新信息服务模式化探索与实践
《侏罗纪公园》系列电影改编模式研究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诗里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