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武术俱乐部教学模式发展及其研究

2018-10-21雷耀方

科技风 2018年17期
关键词:问题研究教学模式

雷耀方

摘要: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与访谈法,以高校武术俱乐部教学发展模式为研究对象,认真剖析了当前高校武术俱乐部教學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即高校武术俱乐部教学时间短,理论教学少、组织教法忽视学生的主体性、教学观念传统落后,同时提出了3点建议,即在加强师资力量的同时增强教学中的竞争性,提升教师教学能力、组织竞赛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转变教学观念,调整考核方式;旨在为高校武术教学的研究与发展提供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高校武术;教学模式;问题研究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四川工业科技学院(罗江校区)2015级、2016级、2017级非体育专业的本专科学生以及相关的体育教师。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等资源,检索查阅与高校武术俱乐部教学相关的文献资料,认真分析总结,为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1.2.2 访谈法

根据研究需要,对3个不同年级非体育专业本专科学生及相关体育教师进行随机的抽查访谈。

2 高校武术俱乐部教学模式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结合文献资料法与访谈法,笔者认为当前高校武术俱乐部教学模式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多方面的,不仅存在武术教师组织教法上的问题,还存在学校教育在思想观念等方面的问题。

2.1 高校武术俱乐部教学时间短,理论教学少

中国武术属于技能主导型项目,其学习与应用都偏重于实践教学;但高校的武术课程是一门集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于一身的科学,它不仅强调要重实践,还强调要学习武术的理论知识。唯有将实践上升为理论,再将理论应用于实践才是学习的最佳方式。然而,在调查研究中,笔者发现目前高校武术俱乐部教学过程之中都普遍存在着武术课理论教学的时间短、内容安排少的现状。更有甚者受到高校教学安排的限制,在进行武术教学时只进行简单的动作要领讲解和示范,完全忽视武术理论知识的传授。

2.2 组织教法忽视学生的主体性

我国的学校体育在中小学以及高中都很少涉及武术项目的学习;因此,很多大学生在进入高校之前是没有武术学习基础的。然而,中国的武术博大精深,动作结构又是纷繁复杂,学生通过每周的一次武术课想要学好武术可谓是比登天还难。这就造成学生在学习武术过程中学习吃力,学习压力大的困境。在这个时候,如果体育教师能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困境,从学生的主体性出发来安排和组织学习内容,其困境也就迎刃而解了。但在实现的教学中,教师往往忽视学生的感受以及学生的学习效果,一味的追求教学进度,导致学生学习武术的畏难情绪与日俱增,学习积极性也被消耗殆尽。

2.3 教学观念传统落后

思想上的高度决定行动的高度。高校武术俱乐部的教学观念传统落后是影响和限制武术运动在高校发展的最本质原因。通过文献资料法与访谈法,笔者认为目前高校武术俱乐部教学观念的传统与落后主要表现在:第一,应试教育的教育观根深柢固;第二,课程考核方式重结果轻过程,以终结性评价为主。这两点在武术课程的考核评价阶段表现的最为明显。到了武术课的考核阶段,武术教师则会开始新一轮的应试化教育,即要求学生重复练习,死记动作;考核方式更是单一,通过学生的几个动作就对其学习效果进行评价,注重学生的动作表现而轻视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方式通常以技术考试为主,缺乏理论考试。

3 高校武术俱乐部教学模式的改进措施

3.1 在加强师资力量的同时增强教学中的竞争性,提升教师教学能力

现阶段,高校武术教师的师资力量在一定程度上难以完全满足教学的需求,因此,要充分重视教师的调整与聘请,保障高校武术教师的层次性。同时,增强教学中的竞争性,提升教师教学能力,是高校武术俱乐部教学模式改进工作中的重要内容。新一代的年轻教师不能够仅仅局限于传统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要能够在高校武术教学过程之中,将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等现代化的教学技术应用到武术教学的实践中来,增强高校武术教学的趣味性,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3.2 组织竞赛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良好的学习动机是提升学生学习能力和改善教师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从学生的主体性出发,对武术课程内容进行更新,以便激发学生习武的兴趣与学习武术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常用教学方式是组织竞赛活动。通过参加教师举办的相关竞赛活动,不仅能够直接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及其素质,还能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强调的教学重难点进行反复练习,最终将武术动作和要点内化,达到提升学习效果的目的。但值得注意的是,高校教师在组织竞赛活动时一定要关注活动的安全性和科学性,保证学生的安全。

3.3 转变教学观念,调整考核方式

武术俱乐部教学是一项新型的教学模式,高校武术教师应该与时俱进,对现行的应试教育的期末考试记分制的武术课程考核方式进行改革。首先,学生的考核方式要从单一化转变为多样化,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考察。其次,考核内容高校可以分小组根据本学期或本学年的教学内容进行自由组合和编排;最后,考核的评价主体也应该多元化,将学生之间的互评结果纳入学生学习成绩的一部分,这样既能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团结精神和集体荣誉感,同时还能营造出浓厚的武术学习的良好氛围。

4 结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高校武术俱乐部的教学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也获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在实践过程中,高校武术俱乐部的教学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与不足,必须引起所有教学一线人员的重视。本文对高校武术俱乐部教学模式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剖析,提出了几点自己的建议,希望能为高校武术教学的研究与发展提供一定的帮助。

参考文献:

[1]闫增印.浅谈高校公共体育俱乐部武术项目教学方法[J].当代体育科技,2016,6(15):2224,26.

[2]刘建新.“武术进高校”背景下武术俱乐部教学现状探析[J].武术研究,2016,1(4):7981.

[3]姚焱兵.高校武术俱乐部教育中的问题与对策[J].体育时空,2014,(18):43.

猜你喜欢

问题研究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创新线上英语教学模式的思考
高中英语“读写学思”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非营利组织会计核算问题研究
探讨中国城镇化进程中土地流转问题
阳光体育背景下中学武术教学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