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高职课程标准衔接创新与实践

2018-10-21杨健

科技风 2018年22期
关键词:衔接课程标准职业教育

摘要:中高职衔接教育是当前职业教育的发展热点,针对目前课程标准衔接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提出了基于岗位(群)和职业能力为依据的课程标准衔接创新思路。以《车身和舒适性系统检修》课程为试点,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职业资格证书、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五方面进行了设计。

关键词:职业教育;课程标准;衔接

国家《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02020年)》要求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在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教学过程等方面的衔接。[1]目前由于中高职教育各自为阵,导致课程衔接出现开设内容、教学目标、职业要求等存在重叠现象,这就造成不同层次的教育无法有效衔接。[2]本文结合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特色,针对核心课进行课程标准衔接进行创新与实践。

1 中高职课程衔接现状及存在问题

中高职专业衔接通常是通过课程衔接来实现,但目前存在诸多问题[3]:一是课程目标定位模糊,教育部门没有制定统一的中高职衔接课程标准,人才培养定位多描述为“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界限不清晰,具有很高的相似度,这就造成课程目标的衔接无从谈起;二是课程内容重复设置,由于我国中高职课程体系构建各成系统、互相独立,偶有衔接也深度不够,致使课程内容在设置上重复较为严重。这不仅造成教学资源重复配置,也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积极性;三是课程衔接意识淡薄,在进行课程知识、能力、素质设计时,几乎未考虑两个教育层次的衔接递进关系。[4]

2 中高职课程标准衔接改革思路

中职学生的就业岗位是“汽车护士”,主要从事汽车维护保养、零部件的更换、汽车简单故障的检测。高职学生的就业岗位是“汽车医生”,主要从事利用诊断工具进行汽车故障诊断,确定故障点,编写维修方案。[5][6]以《车身和舒适系统检修》课程为例,总体思路是以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中高职学生所从事的岗位(群)和职业能力分析为依据,确定中高职衔接的课程标准。中职学生的重点突出在车身和舒适系统的维护、零部件更换、简单的故障检测能力的培养;高职学生的重点突出在识读电路、查找故障、编写维修工艺能力的培养。确定合理的教学内容,配合理实一体的教学方法,积极开发学习资源,提高教学效果,教学效果评价的重点中职侧重部件拆装,高职侧重故障排查。

3 中高职课程标准衔接路径设计

3.1 课程目标衔接

课程目标主要规定学生通过学习应达到的水平和程度,主要包括知识、能力和素质目标。《车身和舒适系统》中职部分的课程目标是掌握基本工作原理;能熟练对汽车车身和舒适系统进行操控;会对汽车车身和舒适系统部件正确拆装和更换;会对零部件进行检测;会汽车车身和舒适系统简单故障进行排除。高职部分的课程目标是能熟练运用汽车车身和舒适系统检修知识和汽车车身和舒适系统检修技能从事汽车维修的生产任务;能熟练使用现代诊断仪器及检测设备;能熟练掌握车身和舒适系统等的维修标准、规范及规则;能熟练阅读汽车维修资料,编制汽车车身和舒适系统维修方案文件。

3.2 课程内容衔接

按照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总体设计要求,突出職业能力和工作素养,采用项目进行模块化设计。《车身和舒适系统》课程采用项目教学法,以实训任务为出发点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主要包括电动座椅系统检修、空调系统检修、巡航系统检修、辅助约束系统检修、GPS系统检修和倒车雷达系统检修六个项目。每个项目内容根据课程目标要求进行科学、合理配置,重点强调课程内容在中高职不用教育阶段的有机衔接。

3.3 职业资格证书衔接

在《车身和舒适系统》中高职衔接课程中,将各自职业证书要求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融入到教学内容,形成递进关系。中职学生应达到汽车维修中级工水平,高职学生应达到汽车维修高级工水平。

3.4 教学方法衔接

《车身和舒适系统检修》中职部分将内容分为认知、电路识读和故障诊断三个部分,先学习结构基本知识和零件拆装,再学习车身电气系统电路图分析和简单的故障诊断。由于高职学生对车身电气系统基本知识、电路图的分析和简单故障诊断均有一定基础,课程的高职部分重点在电路图的分析,并结合实车进行故障诊断学习有机结合。

3.5 教学评价衔接

课程考核为基础考核占总成绩20%,主要包括考勤及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考核。过程考核占总成绩40%,主要针对工作任务完成情况,中职主要以操控、拆装、检测等操作能力考核为主,高职则以故障诊断、检修为主,包含团队协作、知识拓展等工作能力。期末考核占总成绩40%,中职主要考核对整车故障进行维修的能力,高职主要考核通过分析整车电路图查找故障的能力。

4 结语

通过对中高职课程衔接现状研究,以《车身和舒适系统检修》课程标准衔接为试点,构建了一套创新的中高职衔接课程标准,使同一课程在不同教育阶段有所区别,知识与技能由浅入深,相互呼应。从而使中职教育更注重学习能力、操作能力,高职教育更注重分析能力、拓展能力,突出职业教育特色,培养满足汽车维修企业的需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高级技术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郑广成.中高本“多层立交、互融贯通”衔接体系的研究[J].职教论坛,2017(24):3033.

[2]张健.对中高职课程有机衔接的思考[J].职业与教育,2012(1):1618.

[3]荀莉.中高职课程衔接研究现状综述[J].体系构建,2012(13):4752.

[4]温福军.职业能力分级培养的汽车类专业中高职衔接体系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29):3842.

[5]沈凌.工程机械专业中高职衔接的课程标准设计[J].职业技术教育,2013(11):2931.

[6]江洁.中高职教育衔接研究与实践[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13(5):4860.

基金项目:全国农业职业教育“十三五”研究课题(2016135Y246),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教改项目(JG201505)

作者简介:杨健(1976),男,四川南充人,硕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

猜你喜欢

衔接课程标准职业教育
广州市教育局邀请专家深入解读《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
关于开辟版块答疑解惑的通知
新课程标准下的计算教学怎样教更有效
论刑事技术与刑事侦查的衔接与配合
“动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高一英语教学不可忽视的环节
高职数学与高中数学衔接问题的对策分析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