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信息技术教学视域下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2018-10-21曲慧

科技风 2018年22期
关键词:信息技术核心素养教学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成为信息技术教学关注的重点问题。如何通过信息技术教学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信息意识、具备良好的信息社会责任、培养灵敏的计算思维等核心素养是进行信息技术教学实践的首要目标。本文将从信息技术的实际教学出发,充分挖掘信息技术涵盖的核心素养,制定有效的素养培养策略,以此来丰富信息技术的教学实践价值。

关键词:信息技术;核心素养;教学

2017年底,我国教育部出台了《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其中着重强调:要将信息技术作为一门基础课程,创建出围绕核心素养为中心的课程评价体系,把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和信息社会责任四方面内容作为新时期学生必备的信息技术核心素养。通过信息技术学科的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对信息获取和感知的灵敏度、掌握基于计算思维的问题解决办法、合理运用信息技术工具开发创新意识、提升个人素养并形成良好的信息社会道德风范。

一、核心素养和信息技术核心素养的内涵

2014年4月,国家教育部响应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号召,颁布了《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一文,国内“核心素养”一词则首次出现于此,其中明确提出要把核心素养作为各学段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养成良好品德和行为的重要标准。[1]从信息技术教学视角出发,把培养信息意识、激发计算思维、提高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能力、加强信息社会责任感四大要点作为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点内容,以培养各学科学生的“核心素养”作为立德、树人的教育大计。在信息技术的实际教学中实现对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培养,使学生的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得到充分发展且能够适用于未来的社会,无论是对信息技術的教学任务还是信息技术教师的个人能力来说都是机会同时也是挑战。

二、信息技术视域下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一)积淀人文情怀,增强信息意识

文化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而人文情怀正是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根基,学生通过习得文化知识、积淀人文情怀,从而在各阶段的学习中掌握必备的各项技能。随着信息时代的不断发展,网络处处都存在风险,学校是一个象牙塔,处在象牙塔里的孩子都还未经世事,缺少网络安全意识。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具备一定的信息意识是符合信息时代发展的大势所趋;而作为信息技术教师,要提高学生辨别信息真伪、判断信息价值的能力。例如:教师在进行七年级上册《信息与信息技术》一课的教学时,通过教学让学生意识到了信息和信息技术的重要性,激发了学生想要通过信息技术获取信息的意识和兴趣,教师要采取多元的教学方式来指导学生如何利用信息技术获取信息、辨别信息、使用信息,让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形成良好的信息意识。

(二)发扬科学精神,激发计算思维

发扬科学精神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必然要求,有利于培养学生具备严谨的理性思维。2006年,周以真教授首次在《Communications of the ACM》杂志中首次提出了“计算思维(Computational Thinking)”这一概念,她认为:计算思维就是运用计算机科学的基础知识把看似困难的问题重新阐释成一个可解决的问题,涵盖了计算机科学多为分析的一系列思维活动。尤其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处处都存在计算思维,我们要发现它、学习它,借助科学精神来激发学生的计算思维。例如:教师在进行九年级《Flash动画制作》课程的讲授时,向学生们展示老师事先制作好的飞机飞翔Flash动画,让同学们思考:怎样才能让飞机从天空飞过时会由大变小?学生们可以自己组合伙伴,交流探讨动画是怎么制作成功的。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学生们的自主思考,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

(三)开展数字化学习,提升创新能力

学习者只有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才能够进行数字化学习;学习者只有具备良好的核心素养,才能够进一步提升创新能力。[2]通过数字化学习可以实现全球学习资源的共享,处于信息时代的人们可以在信息技术的教学中借助教育云平台、蓝墨云班课、智慧树、云计算、大数据等教育平台和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进行数字化学习,满足培养学生信息技术核心素养的要求。例如:教师在进行六年级《Scratch编程工具》的教学任务时,对于小学生来说,初探编程工具还是具有一定难度的,教师可以利用喀秋莎录屏软件将Scratch编程工具简介和基本操作步骤录制成微课,课上辅助教师教学,课下辅助学生复习,通过数字化学习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进一步加深数字化学习带给学生的乐趣和帮助。

(四)融入信息社会,加强责任使命

信息社会要求学生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荣辱观,兼具个人核心素养和学科教学核心素养的共同发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不光要讲解信息技术知识,还要向学生传递荣辱道德、责任担当和历史使命。[3]让学生在学习信息知识的同时,不忘遵守网络规则和信息社会的道德要求,为守卫国家和个人的信息安全贡献薄力。例如:教师在讲解《创建微博》一课时,要引导学生树立网络安全意识,文明上网,自觉抵制不良信息。教师要培养学生掌握正确辨别信息的能力,不公然泄露他人隐私,不参与恶意评论和网络轰炸。自觉的遵守上网秩序,合理利用微博平台开拓眼界,融入信息社会,增强自身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结语

处于飞速发展的现代信息社会中,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中合理有效的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则显得格外重要,让学生在数字化学习环境中获取资源,掌握辨别真假信息的信息意识,懂得如何运用计算思维解决问题并发扬不畏艰难的科学精神,加强创新意识和社会使命感。在信息技术教学的视域下时刻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制定有效的策略并付诸实践,相信在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下,通过信息技术教学一定会有效的完成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参考文献:

[1]江瑛.基于核心素养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策略探讨[J].文理导航,2018(3).

[2]廖招香.浅谈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J].教师通讯,2017.

[3]刘卫生.基于核心素养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探讨[J].成才之路,2017(12).

作者简介:曲慧(1993),黑龙江伊春人,教育硕士,牡丹江师范学院在读研究生。

猜你喜欢

信息技术核心素养教学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改实践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