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教学资源,打造高效化学课堂
2018-10-21宋方
宋方
关键词:教学资源;教材;学案;多媒体;实验;高效课堂
在教学资源乏的年代,一支粉笔,一块黑板构成一堂课的全部,随着科技的进步,教学资逐渐丰富,师生的教学环境大为改观,特别是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与深入,教学手段和方式也日益多样化。我校安装了电子白板,可谓在教学资源上又迈出一大步。到目前为止,课堂教学中可以使用的资源有,教材、课外资料、学案等纸质资源,以及实验手段和多媒体的运用。在教学资源日益丰富的情况下,如何合理使用才能形成高效课堂呢?就我校观摩部分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分析和探讨:
案例一 ——有机物命名的教学。
教师甲:采取多媒体教学,将有机物命名的规则、例题,物质的命名,练习等全部由多媒体呈现,教师针对课堂设计逐一讲解、提问、学生练习等,完成教学的各个环节,在黑板上板书很少,教学容量大。
教师乙:传统的教学方式:粉笔加黑板完成教学内容,教学容量相对较小。
案例二 ——乙酸课堂中有两个典型情景。
一是:采用分组实验,验证乙酸具有“酸的通性”。
二是:运用PPT展示乙酸的性质——反应的实验。
案例三 ——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课堂有三个典型情景。
一是:运用多媒体展示了硅在材料中的运用——引入新课。
二是:分组实验,一个是硅与NaOH溶液的反应,另一个是硅酸的制备。
三是:用PPT展示教师本人做实验的录相——制取二氧化碳通入到硅酸钠溶液中比较硅酸酸性与碳酸酸性的强弱。
一、现有教学资源及作用:
从以上三个案例来看,在充分利用教材和设计学案的基础上,还运用实验教
学和多媒体教学等手段,将教学资源比较如下表:
根据以上教学资源的特点结合案例逐一分析:
案例一:内容为概念性教学,不需要使用实验,运用教材和学案可以很好的完成教学内容,可以运用多媒体归纳总结教学的重难点,如果两者结合,将命名规则运用多媒体逐一呈现,老师结合实例在黑板上逐一分析,书写名称,多媒体呈现注意事项,这样就体现了学习过程又提高了课堂效益。
案例二:既使用了实验,又运用了多媒体教学,本人觉得教学设计刚好。应该运用多媒体展示乙酸具有酸的通性的相关实验,而乙酸的酯化反应采取演示实验教学,同时运用多媒体展示实验注意的问题。教师指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共同归纳总结实验结论。特别通过闻产物的气味,可以真实感受乙酸乙酯的生成,这是PPT无法替代的。
案例三:教学资源丰富,设计合理,运用恰到好处,教学效果好,特别是运用录相展示实验过程,是老师本人做实验,学生兴趣浓厚,避免实验过程中长时间等待而降低课堂效益,对于失败的操作环节又可用生成性问题展开深入讨论,可谓一举多得。
二、整合教学资源,提高化学课堂效益:
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直接影响着新课程的实施,高中化学倡导“以学生为中心”,教学要实观“以接授知识为主”转向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为主”,“以知识结果为主”转向以“探究过程为主”,以“统一教学模式”转向“个性化教学模式”,教师课堂教学行为是实现这一系列转化的先决条件。
1.合理运用教学资源:
设计合理的课堂结构,创设问题情景,变换角度讨论问题,都可以形成认知冲突,转变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节省教学时间,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在上述设计过程中若没有合理使用教學资源,表面看起来热闹,但学生收效甚微,有时会增加师生负担。如实验教学的选用,并不是每一个实验都要演示,也不要做演示实验的教学非得换成分组实验,有些实验在课堂上做,也可以在课外探究。所以在选择教学资源时,首先分析教学内容根据教学的各环节和步骤选择相应的教学资源,既符合学生水平的特点,又达到直观高效。既能突出教学重点,又能对知识问题的讲解有帮助。
2.处理好课堂资源与课外资源的关系:
教材在知识编排呈现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有“资料卡片、提示、实验、科学探究、学与问、思考与交流、实践活动、科学史话、科学视野”以及图表格等,这些内容有的供课堂教学使用,有的供学生的课外阅读,扩大知识面,提高化学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所以教师在使用众多的教学资源时,也应分清主次,课堂使用的教学资源应实用高效,突出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能力,课外使用的教学资源扩大学生视野,培养动手能力 ,提升综合素质。
3.教学手段有效:
顾明远教授曾指出:“教育技术参与到教学过程的组织序列,改变了分析和处理教育和教学问题的思路。”如使用电子白板,它既拥有传统板书的优势,反映课堂教学的重点和核心,反映知识的逻辑关联,也能做到互动生成,适应课堂教学的各种变化,它又具有多媒体的优点,可以便捷地调用各种标准、规范的装置图,从而节省大量的时间,还可以调用实验视频,让学生再次体验实验带给我们的快乐。使课堂有声有色。这就是教学的有效手段,如实验教学手段与电子白板结合使用,那会使教学相得益彰,精彩纷呈。
总之,无论何种教学资源的使用,一定要符合课堂内容的特点,筛选符合课堂教学行为的有效资源,通过师生互动、打造高效化学课堂。
(作者单位:湖北省荆州市石首市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