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古诗文教学方法初探

2018-10-21刘家华

科学导报·学术 2018年27期
关键词:古诗文课件课文

刘家华

初中语文教学必须重视古诗文教学,让学生通过古诗文学习去感受祖国灿烂的文化,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情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但是现在初中教学中存在的普遍问题是,学生古诗文阅读能力并不尽如人意,古诗文教学是比较薄弱的环节,不少学生对古诗文尤其是文言文不感兴趣,许多学生对古诗文的学习有相当程度的畏难情绪和厌恶感。传统教学中“字字落实,句句清楚”的“八字真经”,被许多教师奉为至宝,在学生方面却异化为令人头疼的紧箍咒。一篇血肉丰满的文章被肢解得支离破碎。这种古诗文教学模式,遏制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力,令中国传统文化的名篇沦为学生难以接受、甚至拒絕的“残羹冷炙”。由现阶段初中语文教学现状可以看出,如能在语文教学中探索一些古诗文教学的新方法,既能适应新课程的标准,又能激发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促使学生自主学习。根据笔者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和体会,现总结以下初中古诗文教学方法,与同仁们探讨。

一、培养学生诵读古诗文的好习惯

初中语文教材中所选的古诗文,绝大多数是世代流传、脍炙人口的名篇,其中蕴含着丰富的精华。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这是前人的读书经验,对我们今天仍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多读、熟读,在读中反复体味,才能增强语感。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引导学生去重视诵读。宋代朱熹理解的“诵读”,其意义是“真道学第一义”,其内容是“熟读精思,必须成诵”,朱子指出了“诵读”在我国古诗文教学方法中的重要地位。

如何开展诵读教学,笔者的做法是:初一第一学期,对每篇古诗文的教学都坚持利用录音带或教师范读,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读准字音、读准句读;然后让学生对照注释并参照工具书读课文,利用录像、磁带或自己和学生一起疏通完字句后,再让他们反复朗读,直到读准、看准,读得准确无误,读得有感情。初二开始,要求学生课前充分预习朗读后将自己的诵读录制成磁带,上课时,适时播放同学们自己录制的课文朗读录音。读得好的,同学们报以热烈的掌声并通过量化考核适当加分。曾经记得有位叫杨明的同学,平时各门学科成绩都极不理想,但在播放他自己录制的《醉翁亭记》课文朗读时,语句流畅,句读分明,感情充沛,同学们报以热烈的掌声,使其有了一种成就感和自信心,从此,学习语文的兴趣更浓了。长期这样做,学生既提高了诵读水平,又提高了独立学习、提前预习的积极性。因为不提前读,课堂上就读不好;不提前对照注释并利用工具书翻译课文做初步理解,有些句子的句读就读不准。而通过课前自学,学生对照注释已口译了一遍,不懂的地方已划出,并把课文反复诵读,就为老师授课节省时间和有的放矢打下了基础。笔者对学生的读还有严格的规定:对照注释自译时可以默读,其他时候的读应尽量做到出声朗读,即古人强调的“吟诵”,晨读时尤应如此。变换教学手段,吸引学生学习,是老师达到教学目的的明智之举。在重视诵读教学中,笔者经常在课堂上变换读的方式,故事性强而又有人物对话的,便让学生分角色读,如《隆中对》、《曹刿论战》等。在教学古典诗、词、曲时,还可采用配乐与范读相结合的方法,先把学生带入作品的意境,对于帮助学生理解作品主题,感悟作品所蕴含的生活哲理,接受传统美德教育亦有帮助,如上《送元二使安西》可配《阳关三叠》的音乐,让学生感受纯洁的友谊,增进同学间的团结友爱;上《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可放旋律急促的琵琶曲,感受诗中反侵略的爱国感情;上《望天门山》则配上气势磅礴的钢琴曲,在音乐中领略祖国的大好河山,增强学生的使命感。

二、培养学生欣赏古诗文的想象能力

联想和想像是很重要的,如果我们语文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古诗文时,运用适当的方法引发学生进行联想和想像,一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初中语文教材中所选的古诗文,有许多都是情景交融的佳作,在教学中可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像,并将想像的景物用彩笔描绘成具体可感,形象生动的画面。在笔者的办公桌里,至今还保存着学生们根据课文内容所作的图画,如:读过《桃花源记》,学生可根据武陵渔人的行踪绘制出连续的画面:渔人发现桃花林——寻找桃源——桃花源里土地平旷、屋舍俨然,一派安居乐业、平静祥和的风貌——离开桃源;学过《小石潭记》,学生可画出“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潭水澄澈空灵之感;学生可根据王维的《使至塞上》绘出“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宏伟景象;学习《望天门山》,擅长画画的赵静同学利用彩色粉笔在黑板上现场作画,描绘出“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的磅礴气势......总之,在古诗文的教学中,语文老师如能让学生通过丰富的联想和想像将课本中的文字转化成一幅幅生动形象、栩栩如生的画面,不但可以调动学生极大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动脑、动手能力,这与新课改精神是完全一致的。

三、培养学生古诗文课本剧表演能力

根据当代中学生表现欲较强的心理,教师可鼓励学生把课堂作为场景,通过表演课本剧的形式来表现课文故事情节,这样,既能使学生准确理解把握课文内容,又能使学生通过形象、生动、富于个性化的语言来深入理解把握文中人物的性格特征,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并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获得教益。如学生们可根据《扁鹊见蔡桓公》、《曹刿论战》、《唐雎不辱使命》等多篇文言文,排练出精彩的课本剧,在课代表的精心组织下,同学们自己准备服装、道具,课前认真排练,课堂上精彩的表演让大家认识到了蔡桓公讳疾忌医,不听劝告的后果,从而教育学生要防微杜渐,虚心听取意见,及时克服缺点,纠正错误;从“曹刿”的形象上,同学们认识到了热爱祖国,取信于民,一鼓作气,战胜对手;从《唐雎不辱使命》情节中了解了秦王奸诈虚伪、色厉内荏的性格特点。

四、让学生利用多媒体课件学习古诗文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多媒体课件已走进语文课堂。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语文教学,将能极大程度地调动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如《三峡》多媒体课件能让同学们直观感受三峡风光的秀丽与壮美,使同学们获得身临其境的感觉;《爱莲说》课件可让同学们通过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的外在形象,感受作者高洁傲岸、不慕荣利的节操和品质。

五、将传统美德寓于学生古诗文的学习中

在初中语文课本中,近200篇文章,大多蕴含着进行传统美德教育的丰富材料,如爱国、尊师、敬老、勤俭、公而忘私等等,其中以古诗文体现最为明显。如《愚公移山》一文,同学们可通过热烈的讨论,认识到愚公那种下定决心坚持奋斗、克服困难的精神令人无比敬佩,从而激发自己在学习上不畏艰难,求索攻坚;《伤仲永》可让同学们认识到天资再好,如果后天不肯努力用功、刻苦学习,最终将会“泯然众人”;《论语》中孔子“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谦虚、勤学的态度会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启发;《岳阳楼记》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先人后己,天下为公的远大抱负能激励学生树立远大志向;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文天祥的《过零丁洋》、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辞以记之》等许多优秀诗篇中蕴含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这些名篇佳作脍炙人口,对人起着劝诫、警示或激励的作用,学生通过摘录相关的文言警句、诗行,不仅可以陶冶性情,感悟生活的哲理,受到传统美德的教育,同时也使学生积累了宝贵的写作素材。

总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只要老师们采用科学有效的方法和策略,就一定能够在初中古诗文教学中取得良好的效果。

猜你喜欢

古诗文课件课文
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
高中教育如何从古诗文中感受中华文化之美
强化古诗文教学中的“素读”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学课件
初中数学教学中课件设计的重要性
端午节的来历
背课文
何处觅诗意 添翼其自飞
WEB课件开发系统的设计思路
精简课件,优化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