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BIM技术的高职建筑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初探
2018-10-21刘新月
摘 要:住建部为全面推进BIM技术,列出的时间表为2020年末,而BIM人才的稀缺却限制了BIM的发展,因此本文着重对高职建筑类专业应如何将BIM技术有效地引入到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中,如何与建筑类相关课程很好的衔接,提升教学质量,从而提升职业院校的培养水平,为行业和社会培养高质量的职业技术人才。
关键词:BIM技术;高职建筑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1 前言
当前,BIM已经成为工程建设行业的大趋势,BIM技术在建筑施工行业的应用,正逐步进入以建造过程应用为主的深度应用阶段。建筑产业现代化呼唤BIM技术人才的快速成长。因此,将BIM技术融入高职建筑类专业,培养一批具有创新意识、掌握创新工具的新型工程技术人才,这不仅为教学改革提供了新思路,同时也顺应了行业市场需求和发展。
2 BIM技术在高职院校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BIM技术的提出始于20世纪末的美国。近年来,欧美等发达国家建筑领域关于BIM技术的研究已经相当深入,BIM的应用也比较成熟,其应用贯穿整个设计阶段、施工阶段以及运维阶段。与此同时,美国高等院校将BIM技术引入课程体系并进行一系列课程改革和研究。
BIM技术在我国也受到广泛重视,一直以来,政府和行业的主管部门针对BIM技术的应用和推广,做了积极的推动和引导。《中国建筑施工行业信息化发展报告(2014)-BIM技术应用与发展》、《中国建筑施工行业信息化发展报告(2015)-BIM深度应用与发展》的出版,为BIM技术在施工行业的应用和推广提供了有利的支撑。
目前是建筑施工行业BIM技术应用由概念阶段转向实践应用阶段的重要时期。但是缺乏BIM人才已经成为我国BIM发展的主要瓶颈,一些重点高校逐渐开始展开对BIM相关课题的研究,将先进的BIM技术应用于教学。
高职院校的研究重点应该是BIM软件的应用,培养适合施工企业的BIM人才。国内一些高职院校已经着手BIM课程及相关课程的开发,同时也在加快BIM实训室的建设。但总的来说,BIM应用技术在大部分高职院校还未受到重视。在工程建设行业BIM应用如火如荼的今天,专业教学已滞后于行业发展,高职院校普遍存在的问题是,BIM的师资匮乏,课程编排滞后,BIM教材真空,BIM实训室建设也在探索中。
3 高职院校BIM技术人才培养的对策
BIM技術在整个建造施工阶段有很多应用,如虚拟交底、虚拟施工组织、碰撞检查、三算对比等等。显而易见,BIM建筑模型通过模拟图纸审查、成本分析、施工管理、技术方案等,提高了施工效率,节约了工程成本。高职建筑类专业引入BIM技术已经迫在眉睫。目前,针对BIM在高职院校的推广应用中存在的师资匮乏、课程体系滞后、BIM实训室不成熟等问题,有必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调整专业设置,跟上产业调整的步伐,推进BIM在建筑领域的应用。
以BIM技术为特色的项目化课程体系建设及课程开发随着BIM技术应用的全面推广,建筑施工岗位必将调整,因而高职建筑类专业课程体系的优化和重构势在必行。基于建筑工程施工过程分析,参照职业岗位任职要求,以BIM技术为支撑,重构基于施工岗位能力的课程体系,在教学中推广应用可视化教学资源库,实施项目化教学,深化“专项—综合—顶岗”三阶段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从目前建筑业的发展来看,BIM技术应用是大势所趋,市场需求促进了BIM人才需求,所以加快BIM技术相关课程的建设与开发势在必行。高职院校建筑工程相关专业应根据行业企业对施工员、建造师要求的变化,引入行业企业新标准、BIM技术,构建BIM课程体系,开设BIM建筑模型课程,并且将BIM课程模块分别放到建筑识图、建筑材料、项目管理、工程结算、建筑施工等有关课程中,加快资金和人才的投入,使BIM的课程建设与行业需求对接。
(1)建筑识图+BIM模型。将BIM技术应用到建筑识图课程中,借助三维可视化的3D模型,掌握平法图集,进而分组找出可能存在的结构与建筑的矛盾、管道自身碰撞等一系列图纸问题。这样学生一方面可以加深对设计图纸的理解,一方面可以模拟完成图纸会审,借助BIM技术更加清晰地找出并解决设计缺陷问题。
(2)建筑材料+BIM模型。基于BIM的材料管理,能够完成采购管理、库房管理、结算支付等。借助BIM软件学生能够快速、准确地进行限额领料、物料跟踪、需用计划与实际对比、材料成本分析。
(3)建筑设备+BIM模型。模型借助BIM技术完成管线综合。目前,暖通、给排水、消防、强弱电等各专业工程由于受施工现场、专业协调、技术差异等因素的影响,存在诸多难以预见的问题。通过BIM软件的可视化,可以进行多专业碰撞检查和精确预留预埋,从而大大增强了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4)建筑施工技术+BIM模型。高职建筑施工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熟悉和掌握施工流程和特点,掌握施工各工种之间的技术、施工的工艺原理以及施工组织。借助BIM软件,建筑施工课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教师就是企业的项目经理,学生就是企业的员工”的环境模拟。利用BIM4D模型进行虚拟建造,对施工过程进行预模拟,形象直观地提供建设相关各方的协调沟通、施工组织模拟、施工进度模拟。
(5)建筑工程计量计价+BIM模型。建筑工程计量计价是高职建筑类相关专业的主干课程,主要培养学生土方工程、混凝土工程、砌筑工程、钢筋工程的识图、工程量计算、工程量清单计价能力。资源及成本计划控制是建筑工程计量计价的重要部分,基于BIM技术的成本控制需建立5D建筑信息模型,也就是在4D基础上集成清单定额等就是5D,利用BIM 5D建筑信息模型,学生在进行虚拟建造的同时又能够对应施工阶段自动生成各施工阶段的人工、材料、机械等的需用量,从而建立资源需求量计划等。同时,根据工程进度,利用5D模型自动计算完成月度工程报量。在施工过程中,及时将材料消耗、机械结算及劳务分包的实际支出进行统计核算,将实际成本、预算成本、合同收入进行三算对比分析,从而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有效实现成本动态分析控制。
BIM建模为高职建筑专业提供了新的教学思路。BIM的本质是一个建筑造两遍(先试后建的流程),能够真正实现做中教、做中学,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学生的工程项目整体意识和跨专业团队协作精神,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性。
4 结语
综上所述,基于BIM技术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是建筑施工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对高职建筑类专业提出的必然要求。BIM作为应用于建设领域的一项新技术,是未来建设领域技术应用的大趋势。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作为培养技能型人才、应用型人才的高职建筑类专业必须紧跟市场导向,积极开设BIM相关课程,提升学生专业技术能力、为建筑业输送合格的专业人才,从而推进我国建筑业信息化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赵晓刚,周力坦.将学习进行到底——BIM为建筑院校构建完整教学案例[J].建筑技艺,2011(Z1):121~125.
[2] 朱旭明.基于BIM平台的工程造价管理课程教学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2011(16):165.
[3]毛亮等.BIM技术在国内高校的教学应用研究[J].工程造价管理,2014(1):45~46.
作者简介:
刘新月(1981—),男,江苏邳州人,讲师,工程师,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