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居住区商业建筑设计

2018-10-21王志远

装饰装修天地 2018年3期
关键词:商业建筑建筑设计要点

王志远

摘 要:居住区商业建筑符合商业发展的规律,同时能够满足居民的日常需求,目前居住区商业建筑还存在很多漏洞,本文讨论了居住区商业建筑设计。

关键词:居住区;商业建筑;建筑设计;要点

1 前言

居住區商业属于居住区内满足商业目的的盈利场所,居住区商业主要对接居住区内部的居住人口,所以设计时一定要重视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2 居住区商业建筑的背景现状

居住区商业这种商业模式最开始发源于美国。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城镇化速度的加快,我国的居住区商业步入起步阶段,其主要以历史形成的沿街商铺为载体。居住区商业建筑的商业模式是由于人们的生活质量提高开始扩散的,是城市发展的必经阶段,但是相比较传统的商业模式而言,这种商业模式还是存在很多诟病,比如管理制度不健全,居住区商业建筑的档次难以满足人们的正常需求,与之对应的功能不完善等。居住区商业建筑现在也在随着时间与竞争压力的增大,开始不断地完善自身模式,尤其人均消费能力较高的地方,已基本可以满足居住区居民的正常要求。而现在,我国涌现出大批居民区内部的大型购物广场、娱乐场所。这些商业建筑设施虽然高于居住区内的商业建筑,然而从本质上来说,这些设施还是属于居住区商业建筑。

3 居住区商业建筑存在的问题

3.1 建筑设计不够合理

随着近年来我国房地产行业的跃进式发展,房地产开发成本的逐年增加,致使部分房地产开发商极力追逐经济效益,忽略了建筑设计的前期规划和城市发展的规律。导致居住区商业建筑体量,建筑形式,公共空间等多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其次,许多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并不能对建筑内部空间进行合理运用,或者是因为其他目的而忽略了建筑设计,比如因为追求建筑外形而忽略了建筑功能的情况比比皆是。

3.2 商业建筑规划缺陷

首先,是规划理念方面相对落后。随着城市化进程的逐渐加快,建筑的周期性长的特点凸显无疑。建筑规划时未考虑居民的未来潜在需求,并做好长时间的科学规划与布局,从而造成在后期住宅区建设完成后存在诸多问题;其次,居住区商业建筑规模不合理。部分开发企业实地调研不足,未按照当地居民的实际消费水平进行规划,只是盲目的提高或降低商住比。待商业建筑投入使用后才发现市场供求关系不吻合,居民的消费和需求与商业区期望存在差距,所以而造成资源浪费或供给不足。

3.3 商业建筑管理不善

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商业经营理念也在随之变化。然而,现阶段我国许多商业建筑仍然是传统的经营模式。先是由开发商负责设计、建设,业主负责商业建筑的管理和经营,建设与经营在一定程度上背道而驰,会造成商业店铺的经营管理不善,或是存在同质激烈竞争的情况,很难获得理想的经济效益。此外,许多居住区的商业建筑与居住区没有完全分开,通常上层居住区,下层商业建筑。这种建设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很方便,但会引起滋扰。

4 居住区商业建筑的规模和定位

4.1 小型居住区商业

人口规模:300~700户,人均商业面积:0.6m2/人以下。可将其定义为—内向型,商业面积占比在2%以下,基本不考虑居住区商业的对外性,完全依赖本居住区居民的需求满足了人们就近消费需求。设定的商业层次以便利商业组合为主,商业功能以服务为主,便利性商品和服务,便捷性餐饮。面积一般在3000m2以下,由一组小店或便利店组成,包括便利性零售、服务、餐饮等店铺,服务人口一般在3000人以下,商业交通时间控制在步行5分钟内。

4.2 中型居住区商业

人口规模:2000~5000户,人均商业面积:0.6m2/人~0.8m2/人。可将其定义为—中间型,商业面积占比在2%~5%,这样的居住区可以满足居住区内及附近地区居民的基本要求。设定的商业层次以便利商业组合+商业街区或邻里购物中心(交通条件优良者可考虑形成商业街区),商业功能主要以日常性服务与商品并重。作为邻里级商业,其面积一般在3000m2~20000m2,以小型超市为主力店,包括便利性零售、服务、餐饮等店铺,服务人口一般在3000人~50000人;商业交通时间控制在步行10分钟左右;这样的居住区可以满足居民的饮食及日常生活,能够建立中小型居住区商业建筑。

4.3 大型居住区商业

人口规模:1~1.5万户,人均商业面积:0.8m2/人~1.2m2/人。可将其定义为—辐射型,商业面积占比5%~11%,这样的居住区总消费较高,并且可以满足外部居民的巨大部分生活需求,但是同时需要交通便利且服务水平较高。可设定的商业层次:商业街区+居住区商业(邻里购物中心或居住区购物中心);除满足居民及外来人口的生活需求之外,同时也应满足客户的娱乐需求,应适当的增减娱乐场所,且餐饮全业态引进;作为居住区商业:面积一般在20000m2~50000m2,以大型商场为基础,并提供特色的餐饮娱乐场所,其中消费人口大概在五万到十五万人不等,与此同时,停车场和交通也是主要考虑的方面。

5 居住区商业建筑的设计要点

5.1 建筑空间设计

建筑空间设计通常会遭受建筑区域所处的实际自然环境、设计技术包括人们的审美影响。最终商业建筑设计通常是建筑设计水平包括建筑自身功能的表现,而人们的审美差异包括外界自然环境实际上只是影响居住区建筑设计的外因,这就充分表现了建筑空间设计外因制约内因的作用。以贵州省地区为例,就自然环境的外因而言,贵州地区属于热带季风气候,降雨非常多,整体雨水量也非常充沛,但是,因为云贵高原地区海拔较高,具有非常明显的地势差异,贵州人民按照其所在地区的地形环境等方面的差异,最后设计出具有地方特色并且又适宜本地居民生活的建筑。

5.2 建筑造型设计

针对建筑的造型设计,实际上都是为了确保居民区商业建筑的整体性和标注性原则。整体性原则通常是按照不同地方的地方特色包括周边环境,完美的把居民区商业建筑融入到其中,特别是一些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整体性更是特别重要。而标注性原则,实际上就是为了体现特色而存在的,其不但令居民区商业建筑可以吸引居民的目光,使他们进行购买,另外因为当前不同居民区商业建筑越来越类似,造成差异性不够明显,使得人们对审美的追求不能得到满足。因此只有在重视整体性原则的同时,充分重视标注性原则,才可以持续促进居民区商业建筑的可持续发展。

5.3 建筑平面设计

①交通组织和环境设计。交通组织首先应该按照城市交通流的大小,现在通常实施人车分流组织模式,如此不但增强了道路的利用率,并且也确保了人以及车辆的安全。②建立科学的进出口。不能够在城市主干道或高速入口设计建筑商业区的出入口。③停车场的设计需要按照商业建筑密度以及人员流动。2015年底,中国的城市机动车保有量已经达到28亿台,并且在持续增长,目前大城市的交通拥堵问题最主要是由于车辆的乱放乱停引起的,商业建筑停车位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停车需求;环境设计重点是确保舒适、安全、健康、美观的居住环境。如建筑的美化和绿化景观的建造。

6 结语

总体而言,在对居住区配套商业建筑进行设计时,要综合考虑建筑的便利性及经济利益,还要充分考虑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参考文献:

[1] 付世兴.居住区商业建筑设计研究.建材与装饰,2016(33).

[2] 何绍雯.刍议居住区内商业建筑的设计.建材与装饰,2013(11).

[3] 吴晓辉.中国居住区商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学报,2013(2).

猜你喜欢

商业建筑建筑设计要点
安东尼·高迪建筑设计研究
叙事思维下的建筑设计与表达
传统建筑设计元素在现代商业建筑设计中的运用
A Teaching Plan —— How to Write a Summary of an Exposition
书写要点(十)
书写要点
剧院建筑设计指南之哥本哈根歌剧院
关于商业建筑设计要点的研究
浅谈基于商圈理论的商业建筑设计
探讨商业建筑中暖通空调通风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