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智慧城市建设风险分析建议
2018-10-21高星
高星
摘 要:建设智慧城市是我们人类社会在发展进程中的产物。智慧城市的建设既是城市治理以及解决城市问题的需要,更是促使城市实现跨越式和创新发展的机遇。智慧城市能够刺激科技的创新,促进经济增长的方式发生转变,从而推动我国的产业结构实现转型和升级。但智慧城市在建设的过程中也存在着很多风险。本文将对我国智慧城市建设中可能遭遇的风险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智慧城市;建设;风险;建议
1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水平越来越高,城市化进程也在逐步加快,促使我国的城市规模也在不断的扩大。而城市的扩容也对城市的建设和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为了解决城市化所带来的问题,更多的人开始关注建设智慧城市这一发展思路。但智慧城市在其建设的过程中会存在各种新型的风险,而且风险内容以及结构越来越复杂,以原有的工具理性的治理模式已经难以应对,因此必须从导致风险发生的结构性的因素进行分析和探究,从而找到解决的对策。相关研究人员应充分结合我国的城市在结构上的特征以及建设智慧城市所秉持的逻辑思维,从多层面对智慧城市的建设风险进行深入的研究,从而做到对风险进行有效的防范。
2 智慧城市建设的理念存在风险
2.1 建设理念输入性的风险
我国在城市化的进程中所导入的建设智慧城市这一理念主要来自于IBM的战略输入,在建设的过程中也基本按照其多设计的架构以及特征描述,这对于我国建设智慧城市造成了理念输入性的风险。
(1)由西方国家提出的智慧城市理念将挤占我国自主创新空间。我国如果全盘接收西方国家提出的这一战略框架,就需要接收其配套的产品、技术以及相应的运行和管理模式,这将对我国的信息产业造成威胁,并挤占我国自主创新的空间。
(2)引进性的方案未能完全适应我国的实际国情。西方国家所提出的这一方案也不能完全适应我国的基本国情,很多我国特有的城市化问题未能得到有效的解决。
2.2 发展模式趋同的风险
我国各个城市在进行智慧城市的建设时都参考了西方国家所提出的方案,这将造成城市建设的趋同性,会对我国城市的发展产生消极的影响。
(1) 束缚了我国城市个性化的发展。趋同化的发展使得我国的城市建设失去了其特有的文化元素,城市在智慧化建设的过程中丧失了个性特色。
(2)加剧城市间的恶性竞争。由于各个城市在建设中都将类似的智慧型产业作为了发展的主要核心,将会在同一产业内造成产能的严重过剩,并从而引发恶性竞争。
3 建设智慧城市的技术基础存在风险
3.1 技术链未能完全实现国产化的风险
我国的物联网以及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发展较为迅速,但基础性的技术链还不完整,在自主创新方面还有较大的差距,因此在智慧城市的建设中就需要依赖技术和相关人才的引进,对我国的技术链发展造成风险。
3.2 核心技术的安全风险
智慧城市的建设更加依赖于信息技术,虽然目前我国在安全设备的网络防护以及系统的加固和恢复等领域取得了一些进步,但是仍无法完全规避所有的安全威胁。
3.3 信息空间的安全风险
智慧城市随着不断的发展和建设会形成海量的信息数据,而智慧城市在信息的完整性、可靠性以及完整性等方面同样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同时智能设备的广泛应用以及云计算的要求会使信息空间存在更多的风险。
4 智慧城市的产业风险
4.1 我国智慧城市产业的基础比较薄弱
我国在建设智慧城市方面的产业基础比较薄弱,这会影响到我国智慧城市的建设速度和质量。
4.2 产业结构出现空洞现象的风险
智慧城市的建设将形成一个超大规模的新型产业,将会刺激我国各个城市都试图进入这一产业中,但有些城市的产业层级并不完整,其就业人口的转型也无法满足社会的需求,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其智慧产业的发展有可能会失败,造成产业结构可能出现空洞风险。
5 智慧城市建设的社会风险
5.1 基本的公共服务出现不均衡的风险
智慧城市的建设会受到经济基础以及产业结构等很多因素的制约,我国地区差异导致智慧城市的建设不同步,以及城乡在智慧城市建设上的差异,会带来发展不均衡的风险。
5.2 智慧城市的建设会导致伦理道德出现滞后性的风险
智慧城市会使人们生活和生产方式发生巨大的改变,也会对对社会形态造成影响,同时虚拟信息世界的道德问题也会对显示社会造成负面的影响。
5.3 信息应用的安全风险
我国在信息技术领域的法制建设还不完善,在信息应用这一领域中存在大量的法律空白,对智慧城市的信息安全造成了风险。
6 对智慧城市建设中的风险进行有效防范的对策建议
6.1 智慧城市建设的理论要进行本土化
(1)对智慧城市建设所涉及的核心价值与基本理念进行重构。在西方国家的理论基础上要充分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提出能够与我国国情相适应的建设智慧城市的方案和理念。(2)对智慧城市建设的顶层设计进行优化。各城市在发展中要按照自身特点设计合理的智慧城市结构。 (3)智慧城市的建设路径应实现多元化。各个城市要按照不同的信息化的水平以及经济基础来确定智慧城市的建设阶段划分。(4)在建设智慧城市时要保持各城市的个性特征。各城市要注重保护自己的城市名片,在智慧城市的建设中融入城市的个性。
6.2 核心技术要加强自主创新,保证其安全性
(1)政府部门要促进核心技术的自主创新。政府应对各种研发力量和资源进行整合,提高我国在核心技术上的自主创新能力。
(2)防范核心技术和信息空间的安全风险。深入研究各种信息空间的安全保护技术,并降低智慧城市在顶层设计中的复杂性,预防单点故障对于整个体系造成的影响。
6.3 在智慧城市的建设中要与产业发展進行良性互动
(1)优化智慧城市的建设项目。城市的管理者要一城市现有的产业基础为前提,对智慧城市的建设成本和效益进行整体评价,对智慧城市的建设项目进行优化。(2)要加强对信息产业的支持力度,积极吸收信息技术人员,为发展智慧产业奠定基础。(3)传统产业进行有机融合,形成产业发展的新动力。(4)我国要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对引进的技术要加强吸收和转化。
6.4 在智慧城市的建设中完善其制度的内核
首先对智慧城市建设要进行整体规划,并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制建设,还要加强相关的道德建设,同时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以及对各种风险隐患进行评估。
7 结束语
建设智慧城市是我国目前城市发展中的主要趋势,这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因此在智慧城市的建设中要进行整体的规划,在科学指导下制定发展策略和目标。同时要积极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建设智慧城市的重要意义,以及对于我国实现产业结构的升级以及城市管理的现代化所具有的重要作用。同时要深入分析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各种风险,自主创新、积极探索,从而对这些风险进行有效的防范和应对,实现有中国特色的智慧城市建设。
参考文献:
[1] 张毅,陈友福,徐晓林.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的社会风险因素分析[J].行政论坛,2015,22(4):44~47.
[2] 杨礼茂,李文静.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的风险与对策研究[J].未来与发展,2014,38(6):~26.
[3] 赵大鹏.中国智慧城市建设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3.
[4] 陈友福,张毅,杨凯瑞.我国智慧城市建设风险分析[J].中国科技论坛,2013(3):4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