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的有效教学
2018-10-21纪执起
纪执起
面对新基础教育改革,本人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正经历着语文教学的重大改革,努力追求以“自主、合作、探究”为核心理念的教学模式。在新课程理论的指导下,我们的课堂教学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但在改革的过程中有部分教师超越课堂和文本,部分忽略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及年龄规律,盲目寻求新求异,脱离文本学习、理解,教学处于盲从、随意的状态。通过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相关资料的查阅中,此前我国中小学教师所进行的无效劳动所占比例较大。调查所显示的数据可靠性不一定高,但可以确定的是中小学日常教学中无效或低效的现象存在普遍。于是应在研究本学科教学特点以及该年龄段学生认知规律的基础上努力建构该学科有效教学的策略。
一、有效教学的必要条件是精确领会语文学科教学特点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告诉我们:“工具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该学科的重要特点”。教师要根据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特点,依据教学三维目标的要求,切实抓住教材编排实际的目的,吃透课本,从整体上理解作者想要表达什么,摸清作者的表达方式,把握学生学习的实际需要,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确定合乎该学段学生的学情目标设计。
然而,教学中发现人们对“语文是一门将工具性和人文性高度统一的学科”这句话的理解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某教师在课堂上教授《找秋天》这一课时, 首先让学生汇报平日搜集到的有关秋天的内容, 接着用多媒体展示有关秋天的图画:当出现金黄色稻浪时, 所有学生大声说:“哇! 秋天真美啊! ”当再出现红红的大苹果和黄黄的梨时,有的学生又大声说:“哇! 秋天真美啊!”结尾让学生以自己能想到的任何方式来赞美秋天。有的学生跳舞, 有的唱歌, 有的画画。整堂课热热闹闹,其乐融融。然而,这堂课已经没有“语文”的存在了,文本丢失、语文迷失。如此课堂,盲目追求忽视了文本语言趣味的体验,这样的课何谈有效?
学习语文,需要给予学生他们真正需要的,不需要花哨的形式。有效教学就是教师引领学生发现需要学会自己所需要的知识的过程。深刻地品味所学的语言,认真地训练所学的语言。以此为基础,带领学生去体味、感悟语言、理解语言、鉴赏语言,从而使学生体味到语言的美感,增强文化底蕴拓展精神世界,使其工具性与人文性完美结合。
二、有效教学的基础是因文而异选择教法
将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新的教学方式结合起来能够使本学科教学变得更有实效。一些名家的课堂教学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著名教师于永正同志在讲授《第一次抱母亲》时, 没有用新的教学设备,没有用新的教学组织形式,却让很多教师同行都佩服不已。究其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于永正老师在朗读时感情相当充沛,二是通过于老师的指导学生诵读进步很大,三是教师对关键词语处理十分得当。从这节课中我们不难看出高技术设备以及花哨的形式并不是一节高水平的课。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根据不同的学生进行有效的教学活动,才能完成一节高质量的好课。
三、有效教学的保障是整体设计教学过程
依据《课程标准》整体把握本学科教学内容和教材体系,合理安排课程,根据形成学生语文素养的关键内容进行有效的意义设计,充分体现教学的实效性。
但在日常课堂中,经常能看见有许多教师不能掌控全局,教学基本没有收到什么效果:曾见有位教师执教《狐假虎威》时进行了如下教学设计:
1.学习生字并检查初读课文的效果。
2.学生自选最喜欢的一段课文, 分组合作学习,发表自己的意见。
3.学生汇报学习成果。
4.分角色演一演狐狸和老虎。
5.思考、交流: 你会对老虎说些什么呢?
6.布置作業。
这节课老师想让学生进行主动学习,于是老师让学生小组讨论选择自己喜欢的文段, 这样却使学生忽略了课文的整体概念,缺少了这堂课的根基,得不偿失。
如何不舍本逐末的设计一堂完整的好课? 关键要注意两个方面:一是要抓住文本诵读课文,以文为依据。二是要从语言文字入手, 抓关键词, 以课文为主线, 围绕重点内容进行板块式教学, 强化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感悟。
四、有效教学的关键是以学生为主的教学形态
新课标提示我们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想方设法将课堂还给学生。但是有的教师为了提前设计好的教学目标,将学生的真实感受放在末位,并没有起到应有的效果。有位教师教学《一路花香》时,让学生带着某某语气读,可是读来读去,学生也没读出这种语气。老师让学生带着某种感情去读书,“你能读出酸酸的语气吗?”“你能读出高兴的语气吗?”这只是老师自己的想法,学生完全没有达到情感的共鸣。
五、有效教学的延伸是精练课后拓展
现在教师们都意识到课后作业的合理布置是有效教学的延伸。因此学完课文后, 教师十分有必要给学生进行相关的训练, 但是这些拓展延伸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例如,在《徐悲鸿励志学画》一课后, 教师要求学生在课后搜集有关徐悲鸿的各种资料, 给家长介绍一下徐悲鸿的生平。教师还要叮嘱学生:“大家可以在课外书中去查寻, 也可以在网上去查询。”这个作业看起来是对本次课的延伸,可是学生手边有几本涉及到徐悲鸿的课外书?在哪个网站可以查询到徐悲鸿的资料?有时候老师自己心里都不确定,却让学生满处去搜寻,这样根本不会达到预期效果。怎样能真正使语文课后拓展练习有效呢?在布置相关课后问题时老师应该事先做好相关工作,了解学生的搜集能力,学生完成后及时评价总结。
由此可见若要完成本学科有效的教学内容,老师兼顾学生的学情以及教学实际情况,用心设计精简的教学过程,不搞形式主义,真正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和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