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短跑运动员下肢肌肉失衡评估与分析

2018-10-21田雪

学校教育研究 2018年30期
关键词:肌力肌群比值

田雪

近年来,我国的短跑运动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技术水平也在不断地提高,涌现出一大批高水平运动员,并在国内外比赛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相比之下,国外短跑运动员的运动水平提高幅度更大,我们与其差距正在逐渐被拉大。这就要求我们在短跑运动训练实践中采用更加科学合理的训练方法与手段来提高我国的短跑运动水平,逐步缩小与世界短跑运动水平的距离。

短跑运动员下肢各肌肉之间的协调、平衡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短跑运动员的技术发挥,对短跑运动员下肢肌肉的失衡状态进行评估很有必要。腿部屈肌群主要由股半腱肌、半膜肌、股二头肌组成,它跨过髋关节和膝关节两个关节,因此它具有屈膝和伸髋的作用,在短跑的周期性运动中,股后肌群基本全处于收缩做功的状态,由于短跑运动项目又属于极限强度的运动,对下肢肌群爆发力要求极高。因此人们往往对发展下肢伸肌群的训练情有独钟,并且创造了丰富多样的发展股四头肌、臀肌为主的力量训练方法和手段,使大腿前侧肌群的力量水平大大提高,但是在较大程度上忽视了对股后肌群力量的发展即屈肌和伸肌的力量比例严重失调,运动员在短跑训练比赛中股后肌群的频繁拉伤也从侧面反映了我国运动员普遍存在肌肉失衡的现象。

近十多年的短跑力量训练的研究成果表明,短跑运动员下肢肌肉失衡问题,特别是髋关节伸肌群和膝关节屈肌群的力量发展相对薄弱这一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注意,同时肌肉长时间的处于失衡状态,不仅会对短跑运动员的运动成绩产生“瓶颈效应”,而且会对运动员产生运动损伤具有潜在的威胁,然而常规的训练方法和手段注重发展的是臀部和股四头肌等肌肉力量,加上股后肌群训练手段的匮乏,导致肌肉力量呈现出失衡的状态。通过下肢肌肉失衡评估方案的制定,为今后短跑教学和训练之中提供科学客观的理论依据,并为指导教学与训练提供一点借鉴意义。

自从上世纪80年代等速测试引入到我国以后,国内关于利用等动测试的研究大量出现,其中最多的是利用等动测试对关节损伤患者和运动员肌力研究的报道较为常见。其中研究对象以膝关节为例的居多,对髋关节的肌力研究研究工作反而较为鲜见,这可能是由于膝关节肌力特征的研究在临床康复医学领域的应用较为广泛的原因,其中多以患者的膝关节的运动损伤为研究对象,对正常人群特别是不同运动项目的运动员的研究少之又少,尤其以髋膝关节中拮抗肌群的肌力研究还未见报道,且此方面的研究颇具有研究潜力和研究价值,可以为不同项目,不同技术特征的运动员提供素质依据和指导训练。

早在1955年,steindler就提出:正常健康的膝关节其绝对屈膝肌力与伸膝肌力的比大约为l:3左右,或说屈膝肌力约为伸膝肌力的33%。关节屈、伸肌力矩的比值(我们以下简称为H/Q)指的是附着在关节上的拮抗肌群的力矩的比,它主要反映了这对拮抗肌群的肌力平衡或肌力协调的程度,我们一般用它的比值的大小来从侧面反映训练的有效程度。随着等动测试仪器的出现,人们对H/Q的值又有了新的认识。自90年代初等速测试仪器传入我国以来,众多的专家、学者对不同人群,不同肌肉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对指导运动训练和预防运动损伤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短跑运动员下肢肌肉失衡问题,目前已经引起国内外很多专家和教练员的关注,但是我们在实际的运动训练当中,由于下肢肌肉失衡所导致的制约竞技能力发展和下肢运动损伤频频发生。短跑运动员下肢力量的不均衡发展很大程度上制约着短跑运动员的竞技能力,本研究着重对短跑运动员下肢肌群失衡的评估进行研究,使得参与工作的各肌群间的高度协调能力得以提高,促进该项目运动员下肢力量的合理发展,而使运动各关节角度及肌肉群的用力达到最佳的跑进效果,不仅可以起到提高其竞技能力的作用,也可有效的预防运动损伤。

膝关节屈伸肌主要是腘绳肌和股四头肌,膝伸肌屈肌的力量比值(H/Q)代表腘绳肌和股四头肌力量比,实际上是反映平衡肌肉或肌肉协调问题。国外的许多研究者报道了膝关节 屈伸肌群峰力矩比值(H/Q)一般在慢速测试时60°/s时为60%左右,中速测试180°/s时为75%,在快速测试240°/s时为82%左右,这说明,在一般情况下,所测得的股四头肌的峰力矩值是明显大于腘绳肌的,这种肌肉失衡的程度如果超出这个范围,由于力矩的差距过大,不仅会造成肌肉间的协同“失调”,影响跑的速度和质量,还会增加肌肉拉伤的风险。H/Q的比值不会随测试仪器的变化而变化,每一个人在短時间的比值一般是恒定的,我们把它的比值当作衡量肌肉失衡的一个重要依据,单一的用H/Q比值来作为衡量肌肉是否失衡的评估标准是不完全的,还应参照伸肌和屈肌的绝对力量和两侧同名肌肉的相差的数值来综合判定。

髋关节肌群作为下肢力量最大的肌肉群,在下肢的运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加之现代短跑理论的更新,使得髋关节肌群能否的协同工作,成为制约短跑运动员提高运动成绩的瓶颈所在。因为跑是以髋关节带动膝、踝关节完成蹬伸的珍格格过程的,同样跨栏的摆动腿也是以胯关节肌肉群尤其是髂腰肌的快速向心收缩来完成工作的。髋关节的伸肌群(主要是臀部肌肉)的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它在短跑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他决定了髋关节后伸的幅度,因此对于制约短跑成绩的两个因素--步幅和步频来说,髋关节屈伸肌群的“协调”工作的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这对拮抗肌群的失衡状态必须处于一个可控的范围。髋关节肌群是下肢力量最大的肌群,在下肢的周期运动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跑步动作是髋关节带动膝关节和踝关节依次完成蹬伸的过程,短跑运动中腿的前摆也是以髋关节屈肌群(主要是髂腰肌)的向心收缩来完成的,髋关节的伸肌群(主要是臀肌)的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所以在短跑高强度的运动中,屈伸肌群比值是否合理,它决定了髋关节后伸的幅度、步幅的大小和屈伸肌群的协调用力起着重要的作用。

猜你喜欢

肌力肌群比值
产后盆底康复护理干预对盆底肌肌力的影响
老年人不可缺少肌力训练
大成拳核心训练之六顺势而发及深化练习
标枪运动员躯干旋转肌群训练研究
也谈极值点偏移问题破解策略
造就美肌力 一日之际在于晨
女性练肌力,护心、远离糖尿病
物理中的比值定义法
运动解剖学动作分析理论剖析武术套路中的跳跃动作
五招简单练习 增强核心肌群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