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建筑施工项目安全管理问题
2018-10-21蔡啸飞
蔡啸飞
摘 要:按照现代项目管理理论,建筑施工项目可以简单的概括为:在市场分析和预测的基础上,为了实现预期的市场目标和经济社会效益目标,按照限定的质量、工期、投资控制目标和各种资源约束条件,为建设具有某种特定功能的工程而进行的投资建设活动。
关键词: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社会效益;和谐社会;以人为本;约束条件;施工质量
1 当前建筑业安全生产状态
1.1 伤亡事故多
经过多年工程建设安全管理方面的改革和完善,建筑企业在安全管理上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安全事故控制的局势仍不乐观,安全责任事故乃至重特大安全责任事故仍时有发生。
1.2 机构不健全,人员不到位
在现场,管理人员安全意识淡薄,时有为赶工程进度而忽略安全防范,侥幸心理严重。为节省开支施工企业撤并、削减安全机构现象严重。专职安全管理人员不到位,把专业的技术人员调到其他部门,而安排一些老弱病残等没有执业资格的非专业人员顶岗,造成安全技术措施、安全管理制度不能切实落实到行动和现场上,安全管理徒有形式。
1.3 施工现场安全达标率低
按照建设部颁发的《建筑施工安全检查评分标准》、《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龙门架、井字架等物料提升机规范》及分项工程安全技术标准,对施工现场进行标准化、规范化检查的结果表明,企业现场安全达标率低。施工现场个人安全防护装备落后,质量低劣,配备严重不足。几乎没有任何工地配备安全鞋、安全眼镜和耳塞等安全防护用品。
2 建筑企业施工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
2.1 建筑施工人员、物、环境三因素分析
2.1.1 人的原因
所谓人,包括操作工人、管理人员、事故现场的在场人员和其他人员等。他们的不安全行为是事故的重要致因。主要包括:未经许可进行操作,忽视安全管理规范,忽视警告;危险作业或高速作业;人为的安全装置失效;使用不安全设备,用手工代替工具进行操作或违章操作。
2.1.2 物的原因
所谓物包括原料、燃料、动力、设备、工具、成品、半成品等。物的不安全状态有以下几种情况:设备和装置结构不良,材料强度不够,零部件磨损和老化;存在危险物有害物;安全防护装置失灵;防护用品缺乏或有缺陷;物质的堆放、整理有缺陷等。物的不安全状态是构成事故的物质基础,构成生产中的隐患和危险源,在一定条件下,就会转化为事故。
2.1.3 环境的原因
不安全的环境是引发安全事故的直接原因。通常指的是:自然环境的异常,即岩石、地质、水文、气象的恶劣变异;生产环境不良,即照明、温度、湿度、通风、采光、噪音、振动、空气质量、颜色等方面的缺陷。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以及环境的恶劣状态都是导致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
2.2 建筑施工管理因素分析
安全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安全为目的,为管理者对生产活动进行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的一系列活动。传统的安全生产管理由于自身方法的局限性,并不能完全有效的达到保障劳动者的安全。
2.2.1 现有的建筑施工管理不全面、不系统
安全管理是"全员、全过程、全天候"的管理,必须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专管成线,群管成网",而传统的安全管理没有按照"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将安全管理工作形成分级管理、分线负责的管理网络,安全管理工作落实不到基层,事故控制效果差。
2.2.2 侧重于追究工人的操作责任,忽视创造本质安全的物质条件
安全管理把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的有机联系割裂开来了,没有深入研究人、物两大要素在事故致因中的辨证关系;没有从整体和全局的观点来控制事故,背离了事故系统的整体性原则。
2.2.3 管理思路出现偏颇,侧重于事故管理
把安全工作的重点放在事故的追查处理上,而忽视了事故发生前每一工作环节所潜在的危险,实质上是被动的"事故管理"。没有从根本上做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2.3 法律制度因素分析
目前我国建筑业安全管理工作还存在许多问题。具体表现在,现有的建筑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和安全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
3 建筑施工项目安全特征
建筑施工项目生产建造和施工安全生产与一般工业生产不同,每一个建筑施工项目的施工方法和施工中的每道工序都有其各自不同的特点。尽管有的施工过程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但受施工工艺、施工时间、施工场地、施工要求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工程建设施工过程变化很大,建设产品的固定性、多样性和施工生产的多变性、复杂性,增加了施工安全生产管理的难度,给施工安全生产带来了很多事故隐患。建筑施工项目生产建造和施工安全生产具有的特征。现代安全管理强调在生产中做好预知、预防工作,尽可能地將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之中。建筑施工项目安全生产管理就是要处理好安全与危险并存、安全与生产统一、安全与速度互促、安全与效益兼顾的关系,要做到六个坚持,即坚持管生产同时管安全,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坚持目标管理,坚持动态安全管理,坚持过程控制,坚持持续改进。在工程建设活动中,根据工程建设的特点,通过建立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对不同的生产要素采取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和安全生产管理措施,有效地控制不安全因素的发展和扩大,把可能发生的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以保证生产活动中人的安全与健康。
4 建筑施工项目安全管理
4.1 安全管理内涵
安全管理是指管理者对生产活动进行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的一系列活动,以保护员工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从管理的范围和层次上看,安全管理包括宏观安全管理和微观安全管理两部分。宏观安全管理是指国家从思想指导、机构建设、手段(包括法律、经济、文化、科学等)等方面所采取的措施和保护工人的安全与健康进行的活动。实施宏观安全管理的主体是各级政府机构;微观安全管理是指安全生产主体(企业及其相关部门),根据国家安全法律法规所采取的旨在保障工人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和健康的行为。
我们经常提到劳动保护这个概念,一般来说,安全管理和劳动保护管理的含义大体相同,在我国两者是通用的。但在欧美各国,一般将安全管理或劳动保护称为职业安全与健康。这主要是我国和欧美各国安全管理内容的差异所致,目前我国是将生产安全和卫生健康分开管理,而欧美各国大多数是将生产安全和卫生健康综合在一起管理。为了更好地对生产过程的安全与健康进行有效管理,实现与国际接轨,对职业安全与健康进行综合管理将是我国未来的努力目标,也是必然的趋势。
4.2 建筑施工项目安全管理内涵
建筑安全事故的发生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但绝大部分的事故与各种管理因素有关,可以说,科学有效的安全管理是建筑安全生产的有力保障。建筑施工项目安全管理是安全管理原理和方法在建筑领域的具体应用,它主要是指直接参与对建筑施工项目的安全管理,包括建筑施工企业、业主或业主委托的监理机构、中介组织等对建筑施工项目安全生产进行管理。它是安全管理思想、安全管理法律法规以及标准指南的体现,是直接的、具体的微观管理。
5 结束语
安全生产是建筑施工企业的基本准则,是保证人民生命安全、社会安定的重要环节,是建立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是经济建设持续、健康发展的基本条件。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工程建设安全生产问题历来倍受社会关注。建筑安全既是建筑业的基础,也是建筑业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条件。
参考文献:
[1] 李传乾.加强建筑工程管理探讨[J].建筑科学,2012(2).
[2] 徐曙华.加强建筑工程管理问题及对策[J].民营科技,2011(11).
[3] 段洪德.加强建筑工程管理技术分析[J].管理科学,20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