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轻度智力障碍儿童学校德育问题与对策研究

2018-10-21陈红

当代旅游(下旬) 2018年4期
关键词:道德教育儿童学校

陈红

摘要:智力障碍儿童作为社会中的弱势群体,由于智力低下,其思想道德教育往往被社会所忽视。而轻度智力障碍儿童智力略低于同龄人,具有一定的社会交往能力,可依据全纳教育的模式随班就读。关注智障儿童的德育教育问题,不仅有利于提高其自身的道德素质,同时也是维护学校稳定发展的重要手段。本文从轻度智障儿童的生长发育特点出发,分析其在学校道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求达到德育教育最大效果。

关键词:轻度智力障碍儿童;道德教育;学校;儿童

一、轻度智力障碍儿童特点

(一)缺乏自我意识,自控能力薄弱

由于智力低于常人,轻度智障儿童缺乏一定的自我意识,做事往往不经过思考,只凭主观判断。与此同时,他们对父母或老师的依赖性较强,缺少独立性。在学校生活中,他们往往比较随意,不受约束,经常严重干扰到班级纪律,影响到周围同学。

(二)情感不稳定,做事冲动

与正常儿童相比,智力低下儿童在缺乏一定的情感共鸣。遇到开心或是悲伤的事,他们不常喜形于色,看不出明显的情感波动。但很多稀松平常的小事可能会引起他们的强烈的情绪波动,甚至大喊大叫。同时,对于喜欢的事物他们会不顾一切的想要得到,容易伤害到周围同学。

(三)意志力较弱,易受干扰

轻度智力低下儿童在学习过程中,难以集中精神。在上课过程中,发现教室外出现一些特别的声音,他们往往也在好奇心驱使下,自顾自跑出教室,极易受到环境的干扰。智力障碍儿童情感交流多受机体需要的支配,高层次情感的协调力差,意志力比较薄弱,容易受到别人的教唆和驱使。[2]基于儿童自我意识、情感、意志力这三个维度的特点,可以看出智力低下儿童在很多行为方式上都有很大的进步空间,为了纠正他们的不良行为,学校也需重视他们的德育教育,以免出现学生行为上的严重偏差。

二、德育教育原因分析

(一)儿童角度

轻度智障儿童的认知水平较低,心理调节的能力比较薄弱。在很多情况下,这类儿童在普通学校中容易受人轻视,甚至无端被挑衅。智障儿童在小学时,最多只会出现小打小闹行为,可是如若任其发展,忽视其德育教育,他们可能会不自觉做出不符合社会要求的行为。学校对其开展德育教育,有利于维护社会的稳定,把智障儿童培养成符合社会需求的合格公民。所以,小学这个阶段,是德育教育的关键阶段。

(二)学校角度

学校作为教书育人的场所,在学生德育教育上也担负着不可推卸的责任。智障儿童德育教育工作至关重要,因此学校在开展时也要慎重考虑。在实际进行德育教育工作中,学校管理者要保证德育工作的与时俱进,促使学校所运用的每一项德育工作教育方法能够贴近学生、贴近社会、贴近家庭、避免过度抽象化,能够在专门设置的教学情境中,促使学生接受潜移默化的熏陶,促进学生德育工作的有效进行。[3]

三、德育教育对策与方法

小学德育教育设计面广,对应的方法也多种多样,可以通过学校设置具体课程,强化学校德育,可以通过抓好班主任工作,促进班级德育,也可以通过发挥学生自身善良天性,营造德育氛围,除此之外还有许多其他途径,但大致从学校、教师两个角度出发。

(一)学校角度

1.制定具体德育课程

德育课程的设置与普通学校相比有所调整。由于特殊儿童与正常儿童相比,在社会交往能力上有比较明显的欠缺,因此学校德育教育目标的重点可以定位在提高社会交往能力上,在教育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意志力、提高他们的生活素质,使其养成积极向上的观念、健康宽容的心境以及良好的耐挫能力。

2.创设良好校内环境

自然的校园环境,良好的校风、班风,和谐的人际关系,会使每个学生包括特殊儿童在心理上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学校在平常生活中应按照行为准则进行养成式教育,引导学生在完成各项任务时按照具体的标准。对于特殊儿童而言,这个标准不要求百分之百达到,但也需尽量完成。

3.开展校内外德育活动

课外活动是落实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大举措,在课外活动中,可以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提高他们分辨是非、真伪善恶的能力。[6]给学生提供走出课堂的机会,能够让他们在具体活动中团结互助,形成热爱劳动、遵守纪律的好品德。智力障碍儿童在这种轻松自由的氛围下,更容易对周围世界敞开心扉,乐于和他人交流。

(二)教师角度

1.提高教师德性

教师德性是教师在教育教学行为及平常生活表现出来的个人道德倾向,它涉及教师对其职业的倾心程度,对学生的关爱、宽容、平等、公正等价值取向,对教育规律的正确认知和良好的责任意识等。[7]教师应该在日常生活中恪守职业信念,规范自己的行为,发挥榜样的作用。对于轻度智障儿童而言,他们缺乏辩证思维的能力,很难去评判教师行为的合理性,这就导致教师的一些不良行为,会被他们争相模仿,可能造成意想不到的后果。

2.及时向家庭反馈学生行为

在德育教育时,要发挥家校合力。在孩子的校园生活中,轻度智障儿童的家长对孩子与同学的人际交往关系、一天的行为表现等,比普通家长更为担心。因此,教师应该每天有意识地记录这些孩子的行为表现,同时指导家长在家里要遵循德育原则,尊重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对孩子进行简单的德育教育。在小学德育教育中,有轻度智力障碍儿童存在的班集体,德育教育难度势必將更上一层楼,只有学校及时更新德育内容,创造最适合他们的德育方式,教师带着宽容与爱怀抱他们,用自身行为树立良好的榜样,他们才能提高一定的社会交往能力,减少不良行为的发生。(作者单位:浙江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何侃.特殊儿童心理健康教育[M].镇江:江苏大学出版社,2008.

[2]孙桔云.智力障碍儿童的教育现状及新进展[J].科教导刊-电子版(下旬),2014,(09):9.

猜你喜欢

道德教育儿童学校
中小学信息道德教育研究二十年:回顾与展望
以“道德教育”为主线的学校德育研究
德性培养:道德教育的应然选择
留守儿童
学校推介
六一儿童
庞学光:深化学校道德教育改革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
“六·一”——我们过年啦!
捏脊治疗儿童营养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