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旅融合背景下文化性融入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探析

2018-10-21张玲

当代旅游(下旬) 2018年4期
关键词:文化性文旅融合

张玲

摘要:“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作为一种全新的休闲体验形式,文化旅游正发展成为现代旅游业的一个新亮点。而作为直接为旅游业提供一线从业人员的高职院校,在旅游专业人才的培养上更应当与时俱进,结合文旅融合新背景下旅游业的发展,适当考虑将文化性融入到旅游管理专业基础和核心课程的教学中去,促使学生对接时代、对接产业,对接特定岗位。

关键词:文旅融合;文化性;旅游管理专业教学

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第四次全体会议,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提请将文化部、国家旅游局的职责整合,组建文化和旅游部。国务委员王勇表示,此调整旨在“为增强和彰显文化自信,统筹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和旅游资源开发,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推动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和旅游业融合发展。”

近些年来国家也陆续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文旅产业发展的政策,进一步推动了文旅产业的结合。比如,在《国家“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纲要》中,就明确提出要发展文化旅游,扩大休闲娱乐消费。再比如,在日前发布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中,也提到要推动旅游与科、教、文、卫、体融合发展。

一、文化性融入旅游管理专业教学中的意义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人们需求的不断变化,旅游业进入到了一个转型发展的新阶段。景点本身已经不再是旅游唯一的卖点,人们在精神层面的深度需求使得“文化+旅游”的出行方式渐渐成为主流,“文旅融合”成为新形势下旅游产业的必然选择。

为了满足游客更深层次的需求,需要对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进行挖掘、打造,但是当前旅游市场上仍是以观光旅游产品为主,很难满足游客深层次的需求,这其中最为主要的原因是缺乏文旅人才。那么作为直接为旅游产业提供一线从业人员的高职院校,培养具有丰富旅游管理专业知识与深厚文化底蕴的旅游服务与管理人才就成为其当前所迫切需要考虑的主要问题。这一问题的解决也必将使旅游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进入到一个新层面。所以,在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中适当考虑将文化性融入到日常专业教学中去,除提高学生专业知识、服务技能、管理能力外,还注重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才能够从供给侧为新时期旅游业提供对接时代、对接产业,对接相应岗位的文旅融合人才,促使旅游业实现健康稳定的发展。

二、文化性融入到旅游管理专业基础课程教学中

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基础课程一般包括:《旅游学概论》、《旅游资源学》、《管理学原理》、《全国/地方导游基础知识》等,这些课程能够让学生对旅游学、管理学及旅游业有所了解,并为后续专业知识的学习奠定理论基础。还有一些省份,如湖南省一些高校考虑与地方经济和行业发展相衔接开设有《湖湘文化》、《湖南遗产旅游》等课程,这种做法十分值得推荐。高职旅游教育总体来说是为地方旅游服务,为地方旅游培养和输送旅游专业人才的,这些地方本土课程的开设突出了地方旅游发展的需求,符合地方旅游的发展要求,对于学生及旅游企业来说意义都十分重大。

以旅游景区为例,在其开发、运营过程中,时常发生由于景区未能与当地居民处理好利益关系,而产生的矛盾与冲突,直接影响到景区的正常运行。旅游景区所在地是当地居民世世代代生活的地方,他们是当地文化的传承者和保护者。在专业基础知识教学中通过这些本土文化课程使学生充分学习并理解当地的本土文化,入乡随俗,与当地居民一同挖掘、保护和宣传当地特色文化,同时结合在景区管理过程中考虑当地居民的意见与建议或者吸纳居民就业,给予其参与管理、决策的机会,这样不仅能带动景区发展,还能调动当地居民的积极性,从而进一步推动景区的良性发展。所以,旅游行业服务与管理人员如果能够熟悉当地的文化,尊重当地人的文化与信仰,给予其更多的人文关怀,便能够更好地开发文旅融合的旅游产品,促使旅游景区实现健康、可持续的发展。

三、文化性融入到旅游管理专业核心课程教学中

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核心课程一般包括:《导游实务》、《旅游线路设计》、《模拟导游》、《旅游市场营销》、《旅行社经营与管理》等。这些课程旨在针对旅游行业特定岗位进行理论和实践教学,使学生能尽快了解并进入各岗位角色开展相应工作。

以《旅游线路设计》课程为例,旅游线路设计中对文化性的考虑是不可缺少的。教学中不仅需要教授学生旅游线路的类型及线路设计的原则、方法和流程,还需要学生能够挖掘、整合线路中各景点的文化因素,找出其中的关联性。例如洞穴、溪流、青山等极易出现同质化的旅游产品,如何赋予其独特的文化内涵,与其他景点相衔接,形成独具特色的旅游线路,并提炼出特色主题,吸引游客注意,这才是旅游线路设计当中取胜的关键。

再以《旅游市场营销》课程为例,各类营销活动的策划,一定要了解并理解当地的文化元素及其特定内涵,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部分营销人员为了使景区吸引更多游客的眼球,曲解当地的文化,将其庸俗化;更有甚者,在不了解当地文化的情况下,或者张冠李戴,或者将过去带有一定偏见或歧视的称呼用于景区、旅游活动的命名,从而引发当地居民的矛盾与冲突。所以,在旅游管理专业核心课程教学中应在教授专业核心知识、训练专业服务能力的同时,注重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将文化性与旅游景点进行有效的融合,以此打造出地区特色旅游形象。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文旅融合的背景下,为了培养对接时代、对接行业、对接特定岗位的高素质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高职院校需要对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进行改革,在各类课程教学过程中,加強旅游专业知识、服务意识、管理能力培养的同时注重融入并凸显文化性。

(作者单位:长沙南方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蒋艳.全域旅游背景下湖南省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改革思考[J].科技经济导刊,2018,26(26):105-106.

[2]唐永芳.融入湖湘文化特质的旅游人才职业素质培养[J].职教论坛,2017(14):36-39.

[3]高昆,康仕林.结合云南旅游市场谈中华传统文化对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教育意义[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8,17(13):211-213.

猜你喜欢

文化性文旅融合
文旅融合背景下颍淮文化创新发展路径研究
健全机制 优化环境 全力推进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
黑龙江省全域旅游发展思路探析
文旅融合的城市旅游产业发展
文旅融合下文化遗产类景区体验型产品开发研究
“文旅融合”奏响“城乡大合唱”
文化自信:凸显英语教学的时代特点
文化遗产旅游发展研究以大足石刻为例
从《丽水金沙》看民族歌舞发展中商业性与文化性的博弈
新课改后的语文教学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