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教学中微课的应用策略探究
2018-10-21戴建华
戴建华
摘要: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对微课教学方式的合理利用,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直观而具体的表现形式为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奠定良好的基础。作为一名初中化学教师,应该在日常教学中对微课教学方式做出更为深入的研究,积极搜集与初中化学教学内容相关的素材,以完善微课内容,在最大程度上发挥出其教学辅助作用。
关键词:微课;初中化学;有效性
微课是网络技术快速发展过程中,所衍生出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具有短小精悍的特点,打破传统教学中时间、空间方面的限制,不但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同时也为教学效率提升提供了充分的保证,与初中化学教学十分契合,为此在本文中笔者将结合自身多年的执教经验,阐述微课下的初中化学教学创新策略,旨在推动初中化学教学创新发展。
一、化解抽象概念,突破化学教学难点
化学是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的一门重要科目,而教学研究范围则是一些微观粒子与肉眼看不到的元素反应变化,加之教学中公式概念较多,因此对于多数学生而言,初中化学知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学生易出现理解上的困难,而针对这一教学现象,很多教师也显得束手无策,初中化学难教、难学成为一种普遍现象。而微课的衍生与运用,却从本质上打破了这一教学现状,教师可以借助微课中的动画模型,将肉眼无法看见的分子、原子、离子无限放大,从而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这些化学元素物质特性。如在学习《水的组成》这节课中,教师就可以借助微课教学方式,将水通电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的过程中用模型动画的方式进行展示,从而让学生从微观的角度认识2H20 = 2H2↑+O2↑,理解水中氢气与氧气之间粒子比例2:1的关系。这种教学方式真正地将抽象的化学知识,借助直观的图像展示出来,实现了形象思维到逻辑思维之间的转变过渡,是以往死记硬背灌输式教学模式难以实现的教学效果,可以让学生从本质上认识化学知识,真正突破了初中化学教学难点。
二、丰富课堂内容,构建绿色化学课堂
在微课教学中,微课是围绕教学内容主题展开的一种教学方式,并将知识浓缩简化,划分为教材解读、方法传授、技能交流、考点归纳等几个模块,整个微课视频控制在5~10min左右,可以让学生在最快的时间内了解相关知识点。同时相比较传统教学模式,微课教学是一种依托于网络文件,并且可以实现可持续利用的教学模式,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利用微课开展教学,不仅限于应用于课堂教学中,学生还可以通过微视频进行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这种重复化教学资源利用形式,既不限制人数又不限制次数,同时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知识掌握程度,有针对地进行快进或者倒退形式的微课播放学习,这也是初中化学教学个性化教学的一种体现,既可以帮助学困生进步,还可以帮助优等生提升,这与“绿色化学”理念是十分契合,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应用微课教学方式,有助于实现可持续教学发展,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微课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创新应用。
化学知识来源于生活,与我们的日常生活之间具有紧密的联系,生活中很多事物和现象都可以利用化学知识进行解释。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微课对相关化学性质、反应以及现象等进行展现,并通过对生活实例的列举,使学生明确化学知识与日常生活间的密切联系。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课余时间通过网络、报刊等媒介搜集与化学知识相关的生活案例,随后由教师进行统一整合,融入到微课内容当中,在讲解相关章节时为学生进行展示。如在“氧气的性质和用途”一课中,可以通过微课展示利用医用氧气瓶为病人输氧的过程;“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一课,在微课中加入消防员灭火的场景,通过微视频引导学生总结燃烧的三个基本条件,随后分析消防员通过各种消防器材灭火的主要原理;在讲解“清洁燃料——氢气”一课时,可以先用微课为学生展示由于人类社会发展导致部分资源枯竭、自然环境破坏的视频内容,使学生树立起良好的节能环保意识,从而对“氢气”这种清洁能源产生更为浓厚的兴趣。
三、弥补器材不足,完善实验教学过程
初中化学本就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教材中很多的知识原理都是通过实验现象观察,从而分析得出的,因此实验教学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由于初中化学教学具有时间紧、任务重的特点,加之现下很多学校实验器材缺乏,因此很多实验无法真正地引领学生实践动手操作。在以往的教学中很多教师会采用口述讲解或者引领学生观看教材图片的方式,让学生认识化学实验,很显然这种教学方式效果并不理想,影响了学生的化学知识认识,但是微课的运用,却极大地弥补了实验器材方面的不足,可以更好地完善实验教学过程,从而强化学生化学知识认识。如在学习《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这节课实验课程教学时,由于二氧化碳制取过程复杂,加之盐酸材料具有一定的刺激性,为此在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利用微课将实验过程演示出来,这样的教学同样具有真实性,可以给予学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学生会通过微课观看,了解制二氧化碳制取最佳的方式就是CaCO3+2HCl=CaCl2+H2O+ CO2↑,这不但突破了本节课程教学难点,同时也避免了实验操作危险性,有助于推动初中化学教学创新。
四、构建知识网络,加深学生知识记忆
初中化学知识具有错综复杂的特点,很多知识概念重复交错,学生易出现概念上的混淆,而在以往的教学中,很多教师采用的都是死记硬背的教学方式进行复习巩固,很显然巩固效果并不理想。而微课教学具有短小精悍的特点,以“点”形式呈现知识,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微课引领学生巩固知识,可以帮助学生建立点、线之间的连接,从而剪除那些冗长、重复的知识,这无疑更助于加深学生化学知识掌握记忆。如在学习“常见的酸和碱”这节课程时,教师可以利用微课,将此节课程中重点知识展示出来,如常见的酸和碱、酸性物质性质、碱性物质性质,酸碱物质验证、酸和碱综合反应、酸碱物质用途等几个方面,并且教师在利用微课构建知识网络时,还可以为学生留出一个缺口,以便于引出“盐”的性质概念,这样的单元知識网络构建方式,可以让学生在脑海之中形成一个树状图,从而帮助学生理顺这些知识之间的脉络。在微课的引导下,学生知识记忆不易发生混淆,可以实现更为扎实巩固效果。
总之,微课作为一种创新的教学形式,具有实时性、无空间限制等特点,将其应用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可以弥补以往教学中的诸多不足,实现教学效率提升,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应该不断地强化微课下的初中化学教学创新策略研究,从而为初中化学教学创新发展注入不竭力量。
参考文献:
[1] 蒋多才.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18(21):136-137.
[2] 陈房新.浅谈微课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7(04):23.
[3] 陆亮.因需而“微”——微课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实践初探[J].化学教与学,2015(07):32-35+12.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安市城南实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