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利用新媒体平台进行英语学习的调查研究
2018-10-21李国超郝韵
李国超 郝韵
摘要:随着现代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传统教学模式劣势的逐渐显露,大学生利用新媒体平台进行英语学习已是不可阻挡的顺应趋势。本文对大学生利用新媒体平台进行英语学习的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旨在深入了解大学生使用新媒体平台的现状,探究利用新媒体平台促进大学生英语学习的可能性。
关键词:新媒体平台;大学生;英语学习
我国已处在互联网融入社会生活的浪潮中,网络走进千家万户,网民数量世界第一,我国已成为网络大国。互联网的发展带动了新媒体的发展,接受新鲜事物能力极强的大学生们也自然而然的成为了新媒体的主流受众群体。《大学英语课程要求》指出“新的教学模式应以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为支撑,使英语教学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新媒体时代背景下的新媒体平台,为大学生的英语学习提供了新的机遇。本文对大学生利用新媒体平台进行英语学习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为其提升英语学习能力提出可行性建议。
一、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全国各地686名大学本科生,其中655名为在校生,31名为毕业生。
(二)研究工具
本研究主要调查工具为网络调查问卷。问卷主要包括12道单选题,3道多選题,1道排序题及1道主观题。研究对象根据自身真实情况及意愿进行自主选择。
(三)研究步骤
所有研究对象自愿参与问卷调查,以匿名的形式自主填写。通过他们的积极配合,调查问卷得以顺利完成并进行回收。最后对问卷调查所获得的数据进行统计、研究。
二、研究成果
(一)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
问卷调查的686人中,大一人数所占比为16.3%,大二为21.3%,大三为51%,大四为6.9%,其他为4.5%。参与问卷调查的大学生来自全国各地的高校,其中17.6%的调查对象为英语专业,82.4%为非英语专业。由此可以看出本次问卷具备一定的普遍性和代表性,具有较高真实度。
(二)大学生现今英语学习水平现状
关于现今所在的英语等级这个问题,参加问卷调查的大学生中,33.1%的调查对象通过了“大学英语四级”,8.2%的调查对象通过了“大学英语六级”,与此同时,通过“专业英语四级”和“专业英语八级”的人数更少,分别占2.9%和1.5%。而相对的,选择了“未参加/通过考试”的人数却高达54.4%。由此可见,当今社会大学生英语水平普遍偏低,具有高水平英语能力的人才可谓凤毛麟角,现今大学生的英语水平仍具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三)大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现状
1.关于是否对英语有兴趣的问题,29.3%的调查对象表示“感兴趣”,51.5%表示“一般”,14.3%表示“不感兴趣”,5%表示“厌烦”。这组数据折射出当今大学生群体对英语学习的态度,整体上对英语真正感兴趣的人占少数,对英语表示厌烦的也大有人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就使得我们需要寻求突破口缓解甚至扭转学生对英语的消极情绪,以此激励大学生自主学习英语,提升其自身的英语水平。
2.关于大学生对英语学习失去兴趣的因素,“学生自身的惰性作祟,例如懒得背单词”占比58.9%,“学生入门时没有好好掌握导致后来的知识也难以理解”占46.6%,“学生自身对于英语学习抵触”占37.3%,“老师教学方式单一,内容枯燥”占39.2%,“传统课堂老师的主导地位使学生失去主动性”占37.6%,“老师和家长的强迫激发了学生的逆反心理”占23%,“其他”占8.2%。三个因素的制造者为学生本身,主要原因与上条所讲的一样,均为缺乏兴趣使然;三个因素主要制造者为老师,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然不能激发学生对英语的热情,被动式的学习只能让学生对英语的消极情绪越发饱满,《大学英语课程要求》的新要求正是注意到了传统课堂的劣势,才提出了英语教学的新要求。
(四)大学生英语学习现状调查
1.关于学习英语的动机这个问题,62.2%的调查对象学习动机出自“为了应试或就业”,24.3%选择了“个人兴趣”,7.1%动机出自“出国需要”,6.3%则是为了满足“父母及老师的要求”。选择“为了应试或就业”的是大环境使然,碍于公司企业对英语能力的要求促使其学习英语,选择“个人兴趣”的则是真的对英语具有很深的爱好与兴趣促使其学习,“出国需要”的无疑是有出国意愿的同学,而为了满足“父母及老师的要求”的则是受周围因素影响,十分被动的学习。
2.关于课堂听课效率的问题,48.5%的研究对象表示“偶尔走神”,46.1%选择“经常走神”,相对的只有5.4%“从未走神”。课堂听课效率是决定学生对知识掌握多少的关键,大部分大学生在课堂上均会出现走神的情况,从未走神的情况则少之又少,一方面是由于学生自身的自控力较差,另一方面则是由于教师的教学方式枯燥无味,难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3.在是否具有自控能力的问题上,觉得“自律性一般,时好时差”的占比70.3%,认为“自律性较高,能够自我约束”的占15.3%,认为“自律性极差,完全不能约束自己”的占14.4%。人的自律性具有主导作用,很少有人能够做到完全自律,这是普遍现象。
4.在回答每天课外学习英语时间的问题上,35.4%的大学生每天课外学习英语在“30分钟以内”,24.3%在“30分钟-1小时”,13.3%每天学习“1-2小时”,4.5%选择了每天学习时间为“3小时及以上”,当然也有22.4%“从来不占用课外时间”。从整体上来说,人数的所占比例与学习的时间成反比,学习的时间越长,所占的比例越低,由此可看出大部分大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学习英语不是完全具有主动性的。
(五)大学生利用新媒体平台进行英语学习的现状
1.关于每天上网或使用手机的时间的问题,21.1%的调查对象每天使用“8小时及以上”,27.4%每天使用“6-7小时”,41.4%每天使用“3-5小时”,8.5%每天使用“2小时及以下”,1.6%表示“基本不使用”。从这个百分比上可以看出手机与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日常生活中密不可分的一部分,同时与上条数据相联系,大学生课外学习英语所花费的时间只能占每天上网或使用手机时间微小的份额。
2.针对是否利用过网络新媒体平台进行英语学习的问题,68.3%的调查对象选择“是”,其余36.2%选择“否”。这项数据侧面显示大部分大学生对利用新媒体平台进行英语学习是有过尝试的,但仍有一部分大学生从未尝试过利用新媒体平台提升英语能力。
3.在回答使用过哪些平台时,42.9%的调查对象表示使用过“微信”,42.1%表示使用过“微博”,39.1%表示使用过“其他”,18.4%表示使用过“知乎”,18.1%表示“从没使用过”,6%表示使用过“豆瓣”,2.9%表示使用过“天涯”。这个问题的结果反映出大学生使用的新媒体平台多种多样,也侧面显示出大学生是新媒体平台的主流群体。
4.關于按照以下新媒体平台使用频率进行排序的问题上,排名由高到低分别是“微信”“微博”“知乎”“豆瓣”“天涯”。相较而言,微信和微博是大学生使用频率较高的两个新媒体平台,研究者可以这两个新媒体平台为蓝本,详细探究新媒体平台促进大学生英语学习的可行性。
5.在新媒体平台对于英语学习是否有作用的问题中,55.2%的调查对象认为“有作用”,39.4%认为“一般”,还有5.4%认为“没有用”。本题的结果体现出了一定的差异性,但从数据上看,94.6%的大学生认为新媒体平台对于英语学习或多或少是有作用的。
6.关于利用新媒体平台对英语学习的帮助体现在哪方面的问题,54.7%的调查对象认为“扩展了知识面”,49.4%认为“某方面的英语能力得到提升”,49.1%认为“开辟了新的学习方法”,44.5%认为“提高了学习的兴趣”,18.1%认为“找到了伙伴互相督促”,13.8%认为“其他”,8.2%的调查对象认为“没有帮助”。本题将上条新媒体平台对英语学习所起的作用进行了具体划分。由此可以看出,新媒体平台对于激发大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其英语能力有着显著的作用,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三、结论
当代大学生的总体英语水平与其学习英语的时长不成正比,大学生对英语学习缺乏兴趣是主要原因。因此,想要从根本上提升大学生的总体英语水平,“投其所好”是最好的方式。新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为传统英语教学的改革提供了契机,也为激发大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给予了帮助。大学生作为新媒体平台的主流受众群体,善于应用新兴工具,利用新媒体平台辅助大学生进行英语学习顺应了时代趋势。时代在发展,科技在进步,对于大学生英语学习的培养也不能停滞不前,以新媒体技术为依托,以投人所好为契机,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为主旨,提高他们对英语学习的自发性,从而也提升了新媒体平台辅助学习的可行性。
(作者单位:辽宁对外经贸学院)
作者简介:李国超,1979年生,男,副教授,研究方向:英语教学。
郝韵,1997年生,女,辽宁对外经贸学院英语系2015级本科生,研究方向:英语。
基金项目:辽宁省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201710841000179;辽宁对外经贸学院教改项目2016XJJGYB11
参考文献
[1]张宽,董胜洁.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现状调查[J].英语广场(学术研究),2012(11):69-71.
[2]曹东波.新媒体环境下90后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J].企业导报,2014,(10):173+176.
[3]王晓红,宋飞.多媒体与网络环境下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教育探索,2010,(07):9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