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银湖湾湿地公园植物资源的旅游开发研究

2018-10-21林柏杰

当代旅游(下旬) 2018年5期
关键词:湿地公园旅游开发

摘要: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他对人类生存环境发挥着防洪、环境调节、美化环境等众多功能。本研究对银湖湾湿地公园植物资源进行了详细调研与分析,并对其旅游开发与设计提出了相关建议与对策,以便更好发挥湿地生态旅游的功能。

关键词:银湖湾;湿地公园;植物资源;旅游开发

湿地是指天然的或人工的、永久或暂时的沼泽地、泥炭地及水域地带,带有静止或流动的淡水、半咸水及咸水水體,包含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海域。它们共同的特点是其表面常年或经常覆盖着水或充满了水,是介于陆地和水体之间的过渡带。湿地植物是指生长在沼泽地、湿原、泥炭地或者水深不超过六米的水域中的植物,是作为湿地公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正在吸引着大批旅游者的目光。国家林业局2013年发布的《湿地保护管理规定》中明确提出以保护湿地生态系统、合理利用湿地资源、开展湿地宣传教育和科学研究为目的,并可供开展生态旅游等活动的湿地,可以建立湿地公园[1]。湿地公园是开展湿地生态旅游最重要的形式和载体[2]。尤其是临近城市的湿地公园植物,还具有净化空气、美化环境和减缓热岛效应等功能。

一、银湖湾湿地公园概况

银湖湾湿地公园(以下简称“银湖湾”),位于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西南端,银洲湖出海口西侧,是广东八大口门中的崖门与虎跳门两河交汇以西的一块绿洲,其原是一片辽阔的海域滩涂。滩涂的形成与地理环境有关,受西江支流和谭江水道影响,每年上游的洪水夹带着泥沙,顺流而下,到了崖门和虎跳门口,却又受到海潮的顶托,因而大量的泥沙便在这里沉积下来。1969年6月,为加快新会农业发展步伐,增加耕地面积,同时也因为谭江出口处的崖门、虎跳门以西的一大片滩涂逐年升高扩大,水道相应变浅,需要疏通门户、加深水道,使谭江水流顺畅,当时的新会政府部门决定围垦造田,围海造田主要是在滩涂上进行。第一批开荒干部带领科技人员成立了围垦指挥部,进行了前期的测量与开拓工作。1971年,围垦正式开始,全县4000多人,浩浩荡荡开进了围垦基地,开始了大规模作战。但当时人们使用的工具只有锄头、扁担、漂泥板等简易农具,可以想象当时的艰苦程度。俗语“十里荒滩,十分荒凉”是它当时的真实写照,浊水横流,荆棘丛生,杂草遍地。

二、银湖湾旅游发展历程

银湖湾别称南垦,历经30多年围海造田,拥有成围土地6.4万亩和3.6万亩海域滩涂。成围土地以农业生产为主,生产方式以养殖和种植为主。农业种植则以经济作物为主,有甘蔗、优质水果(柑、桔、橙、粉葛、芋头、莲藕等)。因为这里保存了完美的湿地原生态环境和优美的自然风光,融汇、海、湖、田、山、水于一身,1984年银湖湾风景区被广东人民政府批准为银湖湾湿地公园。为了加快湿地公园的经济发展,当地政府不断加大基础设施投入,11.8公里的海堤防护工程已经按省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工程的高标准完成,为银湖湾湿地公园的植物资源提供了强有力的保护;陆路城际快速干道直通城区,广东西部沿海高速公路贯穿而过,以及京珠、新台、江珠等高速公路的完善和港珠澳大桥的开通,为珠三角各城市及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的游客实现“2小时内到达旅游目的地”目标,提供了交通上的便捷。

银湖湾自旅游开发以来,旅游活动项目主要以植物资源、海水资源为基础,游客以观光、摄影、体验等为主要方式,较少涉及银湖湾植物资源的展示与介绍,更谈不上有统一规划的植物或生态环境解说项目。据笔者实地调查和大量走访发现,大量游客对湿地公园的植物科普知识需求非常强烈,其中认为其重要性的游客达93%。对湿地植物科普知识需求比例达86.8%。对同一种植物的称呼,不同地区的游客有不同的叫法,其背后的来历和赋予的故事内涵都知之甚少,这些都充分说明游客到湿地公园游玩已不仅仅满足于欣赏风景,更希望了解和获得更多的与湿地公园相关的植物生长知识与文化信息。

三、银湖湾植物资源的旅游开发对策

银湖湾湿地公园宽阔无际的近海滩涂以及纵横交错的大小河流,类型丰富的植被、灌木草丛及竹林和大片自然生长的芦苇、水草等湿地水生植物形成了独特的自然生态景观,为人们体验、了解、认识、欣赏、研究植物资源和生态文化提供了一个理想的场所。公园管理方应在市场经济的引导下,走出一条以观光游客,中小学生,摄影爱好者和湿地植物科员人员为主要客源的发展道路。把握旅游契机,把湿地植物景观和科普知识相融合,迎合大众审美观,根据湿地植物的布局、色彩、生长环境、气味等客观因素建立统一规划的银湖湾湿地植物旅游路线图。把握湿地植物的季节性生长和花期时长,联合有资质的网络公司团队人员,开发湿地植物观赏引导APP,全面提升湿地植物的全方位观赏性,以此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参观,打扫寓教于乐的目的。根据《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名录》,银湖湾还生长着众多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它们的存在对研究湿地生态系统、沿海滩涂生物多样性等具有重要的价值。环保类企业或单位可参与植物资源开发,鼓励摄影爱好者制作和编辑以湿地植物为内容的植物主题相册日历,同时附上详细的植物习性和药用价值介绍,让湿地植物的形象出现在人们的日常工作生活中,加深人们对珍稀湿地植物的印象和了解。

银湖湾植物旅游资源开发利用,应该始终立足于保护现有的水草资源,围绕珍稀濒危特有植物和日常观赏类植物,打造更加智能化的植物资源旅游品牌,整合银湖湾植物旅游资源,促进银湖湾生态旅游的进一步发展和建设。

(作者单位:广东南方职业学院)

作者简介:林柏杰,1984年生,男,中共党员,讲师,研究方向:旅游专业教育。

参考文献

[1]国家林业局.湿地保护管理规定[Z].2013-05-01.

[2]周立彪,闫兴富.宁夏银川湿地公园的生态旅游系统及其可持续发展[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9,30(4):449-452.

猜你喜欢

湿地公园旅游开发
安徽太平湖国家湿地公园建设与实践
金华非遗旅游开发模式研究
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探析
不同类型旅游景区管理模式的对比分析
庆阳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路径分析
武当山道教文化资源旅游开发研究
旅游开发对纳孔村布依族传统文化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