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提升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效率的几点思考
2018-10-21蔡和勇
蔡和勇
我国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应试教育,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学生学习的重点就是提高自己的成绩。由于作文分数较高,因此作文教学就成为学生提高分数的必需品。对于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来讲,作文是他们抒发情感的一种方式,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作文教学一直以来也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指导学生套用高分作文的模板进行变相抄袭,导致大部分学生的作文缺乏创新,情感的抒发也缺乏真实性。由于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意识正处于生长的独立时期,对待事物既有自己的看法又缺乏准确判断,对生活缺乏经验和了解,所以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在进行写作时会缺少作文素材,增加了写作的难度。因此,小学生高年级的作文教学一直以来都具有很强的挑战性,语文教师要重视对小学高年级学生作文写作的培养。
本文通过对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的分析,提出了提升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效率的几点策略,希望能够为高年级小学的作文教学提供借鉴意义。
留心观察生活,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
为了积极响应新课标的发展要求,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师在进行作文教学时,要注意培养学生对周边事物的好奇心,促使学生养成对生活良好的观察习惯,不断丰富自身的见闻,积极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以及心理感受能力,引导学生写出质量较高的文章。并且,学生通过对生活的观察与感悟,有助于找到写作的灵感。所以,教师在进行作文教学的过程中要积极引导学生去观察生活、热爱生活,充分利用小学生的好奇心,鼓励小学生对生活中出现的事件进行积极探索。
由于小学生受到年龄和阅历的限制,很难把握好自己的观察角度,他们通常情况下只会观察事物的表层特征,很难有综合的、深层次的观察,这时教师要发挥其积极的、正面的带头引导作用,引导学生向深层次、更广范围进行挖掘,同时引导学生用一颗平常心来看待周围的人和物,注重对细小事物的观察,进而实现写作能力的提升。
加强对写作素材的积累,丰富写作内容
学生进行写作的基础就是不断积累写作素材的过程,只有学生拥有丰富的素材,才能够在进行作文创作时得心应手。就目前我国小学生写作能力来看,写作空间都有较大的提升。但造成许多学生无法完成良好写作的原因是他们的头脑中缺乏足够的素材积累,这种情况下写出来的内容往往会给人空洞的感觉,且文章中缺乏实物,也会让学生在写作之前无从下笔、无话可说。长此以往,小学生在写作之前就会形成一种恐惧的心理。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日常积累素材的能力,引导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语言积累习惯,从而保证作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最终实现小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只有在写作中不停地应用头脑中积累的素材,才能够保证素材应用的事件的结果;只有在学习中不断地充实自我写作的素材,才能形成相应的素材体系,为小学生提高写作水平奠定一定基础。同时,小学生在进行素材积累的过程中,要打破已有的素材模式,突破自己的思维界限,只有素材积累得越多,学生才能灵活地选择进而创作出更高质量的文章,实现小学生的聪明才智。就作文课堂教学目的来讲,学生可以通过记录课堂笔记和写日志来积累更多的写作素材。
例如,小学生在阅读课外书的时候,看见优美的句子可以进行记录和整理,之后反复阅读和分析,理解这段话所要表达的情感,从而掌握这类文章的写作技巧。并且小学生在记录优美的句子以及情感表达之后,要体会文章所要表达的更深层次的内涵。学生在经过不断地积累名篇名言之后,必定能写出优异的文章来。此外,还要注重平时练笔,以提高写作水平。教师要注重平时对学生作文写作的指导,量变必定会引起质变,学生经过大量的文笔练习,一定可以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如在作文写作的课堂上,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们开展有针对性的课堂练习,同时给予学生相应的指导,教师要做到兼顾每个学生,以实现所有学生作文写作能力的提高。
而学生在平时练笔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是仿寫,这是小学生练习写作的起点,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选择优秀作品。例如,教师在讲授完《景阳冈》教学之后,文中“武松打虎”的细节描写逼真,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对相应的细节进行模仿描写,从而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其次是续写,其指的是在原有文章的基础上继续展开深层次的描写。例如学生在学习了《牛郎织女》的教学内容后,教师可以安排学生续写故事,主要是写出故事发展的结尾,学生通过开展大胆的想象,能够有效地扩展创新思维,继而培养自身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结语
新课改全面实施的今天,小学生的写作能力在不断地完善,因此教师在进行小学生的写作教学时,需要尊重和鼓励小学生,要求小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积极投入自身的情感,实现更准确、生动地表达文章写作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