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与大陆家校合作领域的比较与启示
2018-10-21吴毓
吴毓
2017年11月16日至11月23日,昆山市教育局苏局带领我们昆山的12名校长代表团赴台湾就家校合作领域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学习交流,我们一起参观了台湾的5所学校(新北市邓公小学、台北市教育大学附设国民小学、康桥小学、台北市立芳和国民小学、台北市立和平高级中学)和两所家庭教育中心。我们昆山的8所学校分别与台湾的有关学校进行了结对子交流。短短的一周,是丰实的一周,也是令人震撼、促人反思的一周。
立法的形式确定家委会地位
家委会成员不是教师指定的,而是选举出来的。每个学校的每个班级会选举两名家委会成员,家委会的会长、副会长则从每个班级的家委会成员中经过选举而产生。为了方便工作开展,学校里设置有家委会的办公室。家委会不再是学校的附属机构,它是独立的组织机构,有规范化的组织制度,以确保更好地协助学校做好教育管理工作。
家委会参与面广、参与时间长
家委会成员一旦上任,就参与到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例如:交通安全、学生请假、图书管理与服务、特困生辅导(心理辅导、培智、残疾)、课外活动规范设计、卫生保健服务、家校纠纷、区域政府间工作联系、特殊家庭帮教(暴力、留守、离婚、单亲)、家长教育培训、学校课程开发改革、学前教育、户外生态课、生命课程规范化、大量经费支持等等。我们参观台北教育大学附设国民小学时,已经是傍晚时分,6点多钟了,整个校园里还是灯火通明。教师们早已经下班了,但是,教室、阅览室里,都有志工在陪一部分孩子玩游戏或者做作业、读书、讲故事。原来,这些孩子的家长下班晚,还没有来得及接孩子。志工们就这样陪着孩子们,以确保孩子们能安全交接到他们各自父母的手中,也确保孩子们在等待的时间里有效利用时间玩游戏或者学习。据这所学校的校长介绍,志工们参与学校管理的时间还不仅仅是傍晚,还有早上在学校周围帮助疏通交通,以及日常的各项工作的参与。更令我们震撼的是,有的志工不仅仅在孩子在本校学习期间通过竞选来做本校的志工,服务于这所学校,甚至在孩子毕业之后,也继续做这所学校的志工,有的甚至父子、母女接力,几代人服务于一所学校,坚持每天都到校,以为学校服务为荣。
每一位家委会成员都要经过培训之后才能上岗,大家各司其职,没有报酬,无私奉献
在臺湾,培养全方位发展的人才是学校和家庭共同的责任,这是家长们的共识。台湾几乎所有的学校都成立了“学生家长委员会”,全面参与学校各个方面的管理与教育工作,成了学校教育和管理必不可少的一个部分。我们所到的5所学校,全程接待我们的是校长和家委会的会长。台湾的家委会成员和志工都是要经过培训才能上岗的,培训时间是一年。只有具备志工应该具备的能力,拿到上岗证书之后才能正式参与学校的管理。请看新北市政府家庭教育中心对志工们的基本要求:
(一)奉献服务的热忱,健康卫生的身心,端庄雅致的仪态是志工的基本要求。
(二)诚实、守时、守信、爱心、热心、耐心是志工服务的基本态度。
(三)不接受报酬、不批评別人、不邀功图赏,是志工的基本准则。
(四)发挥互助合作的团队精神。
(五)以协助者的立场,激发当事者自知自觉的潜能。
(六)与当事者建立单纯的辅导关系,绝不涉入感情世界或金钱來往。
(七)严守个案秘密,绝不外泄个案资料。
(八)虚心求进步,不断自我进修,以提升服务品质。
(九)超过志工人员之能力或本机构服务范围之个案,诚心接受指导或转介。
(十)避免在当事人面前批评议论其他志工人员及其他相关机构。
可见,志工们具有较高的思想认识,他们具有奉献精神,全心全意为孩子们服务,提升自己的同时协助学校和不同的家庭共同成长进步。正是由于有这么多高层次的家委会成员和志工队伍参与到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教师才得以从繁重的行政事务中解脱出来,专心于教育教学。
比较
对比大陆与台湾的家校合作情况,我们发现,差距还是比较大的。首先,教育理念大相径庭。台湾家委会组织的目的是家长与学校通力合作培养全方位发展的人才。新北市政府家庭教育中心的林玉婷主任向我们介绍,他们认为家庭教育功能体现在经济支持、生育养育、教育、照顾保护、情感支持等五个方面。台湾的家校合作着眼于学生的发展,着眼于人的全面成长。他们讲求公平与正义,要让人人都愿意为自己努力。“让有才华的孩子追求卓越,让乖巧的孩子健康成长,让艰苦的孩子有挥动的舞台。”而我们大陆的家长们则更多的只是生育养育,以为教育就是送孩子到学校读书就行了,家校合作的观念不强。尽管这些年素质教育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但仍然没有取得真正突破性的进展。总体上,家长们对教育的认识比较片面落后,更多地着眼于学生的分数、成绩。其次,两地对家委会的重视程度不同。台湾家长委员会是通过立法的形式选举组织起来的。它已经成为学校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家委会成员积极主动地参与学校各项活动,他们既不是学校的附属,也不是学校政策的执行者,而是学校的主人,与校长、教师一起,成为学校管理的合作伙伴。从故事妈妈推广阅读,到各项活动的包车、组织,各种活动开展的全程参与,家长与学校通力合作,有效地参与到孩子们的成长过程中来,解放了教师,帮助了孩子。
相比较而言,大陆家委会则更多地由教师们随机确定,家委会成员做事情也被动多了,很多大陆家委会只是帮助孩子买买校服,在家长开放日到学校看看,而学生之间的各种纠纷,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成长细节,都是班主任在关注,所以,大陆学校的班主任既是学生的思想导师,又是学科教学教师,还是保姆、警察、纠察队长,甚至是单亲家庭孩子的爸爸或者妈妈……诸多角色集于一身的班主任非常辛苦。而家委会是不会在这方方面面为教师们解忧的,有的班级的家委会成员甚至形同虚设。一方面,大陆的一些学校,学校领导们担心家长的干预会影响学校的自主性,不愿意让家委会参与学校管理。另外一方面,家委会成员也经常不理解学校的一些做法,就连班级收取几元钱班费都有家长质疑班主任有可能把学生的资金挪作他用。在这样的情况下,家校合作自然举步维艰。
启示
学校和家长怎样合作才能取得实效? 广大教育工作者和研究人员都在不懈地探索。这些年来, 家长委员会在促进家校合作方面的作用逐渐变得众所周知,家委会建设的重要性和价值逐步进入大众的视野。但是,中小学家委会地位仍然欠佳,家校合作成效不显著的状况仍旧存在。此次台湾之行,也给我们带来了一些启示。
总之,事物的发展是辩证的。尽管家委会确实可以辅助学校教育教学的发展,为学校的发展提供保障。但是,过度的权利膨胀恐怕也会阻止妨碍学校的专业发展。目前来说,成立家委会,给予家委会充分信任,根据学校的规模和家长的特点,建立适合自己学校的家委会架构,放手让家委会参与学校管理,并在活动和冲突中化解矛盾,是时代所趋。笔者相信,经过历史的积淀,摆脱迷茫与浮躁之后的我们,也可以在家校合作领域走向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