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西壮乡文化旅游创新开发对策探讨

2018-10-21梁堃

当代旅游(下旬) 2018年5期
关键词:旅游开发创新

摘要:在文化旅游兴起的背景下,壮乡文化的推广和渗透不仅激发了广西文化旅游的开发活力,更成为了广西经济增长的亮点。本文从广西壮乡文化旅游现状分析入手,对壮乡地域特色独有的少数民族文化魅力进行分析,研讨其特征和旅游开发的价值,深化改革创新精神,提出以政府主导为依托、创新整合为两点,经济资源优化配置为根本的具体创新对策。

关键词:壮乡文化;旅游开发;创新

少数民族文化旅游是民族艺术与旅游业融合发展的产物,是现代文化旅游业向纵深发展的亮点,也是弘扬地方民族文化的好机会。广西调整产业结构,乘着文化产业发展的新时期的东风,发展壮乡特色文化旅游产业,成为地区经济增长的新途径。因此,剖析广西壮乡旅游现状,找出壮乡文化旅游开发不足的根源,深入全面地分析壮乡地域特色独有的少数民族文化魅力,创新发展广西壮乡文化旅游,对提升广西经济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广西壮乡文化旅游特点和优势

壮乡文化体现了广西以壮族为首的少数民族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是一种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行为民俗,属于土著文化范畴。壮乡文化旅游是以青山绿水、少数民族乡土艺术文化、广西田园古村特色为活动空间的特色旅游形式。广西壮乡文化有着丰富的内容:(1)广西民歌富有浓郁的少数民族气息,展示了少数民族地域的风情,蕴含着丰富的民俗内涵,壮族人民唱山歌已经由国际民歌节的屡屡举办享誉国内外。(2)民间手工艺品造型别致,反映着广西地域风情特色内涵,北壮的绣球、背带、锦带制作手工纤秀精巧,竹编产品仪态万方,龙脊马海一带的木雕石雕古趣盎然,尤为出名。(3)广西风景多秀丽,由于地处丘陵地带,地域特色浓郁,山清水秀,风景秀丽,自然区位优势是发展旅游的良好基础。四是分布角度有利,广西壮乡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开发具有区位优势。

二、广西发展壮乡文化旅游创新发展的重大意义

首先,发展壮乡文化旅游创新发展是培育广西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实现少数民族地区跨跃式发展的必然选择。其次,发展壮乡文化旅游创新发展是推动广西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地区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再次,发展壮乡文化旅游创新是广西民族地区实现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体现。最后,发展壮乡文化旅游创新是发掘、保护和传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中的重要内容。

三、广西壮乡旅游开发的现状及制约因素

(一)思想观念落后,创新意识不强

广西由于历史方面等各种因素,加上本身的民族文化旅游市场体系尚未完全形成和市场机制的发挥空间有限,导致广西的民族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相对周边的云南省仍处于低层次的竞争水平。此外,广西的旅游品牌相对工业、商贸等产业相比,在是意识觉醒和品牌建设上的实践出现较晚。广西目前的旅游促销主要还是“老三篇”,即:导游图、宣传册、光盘。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很多发达旅游区的宣传促销方式已经增加到所谓“新三篇”,即交易会、说明会和网络宣传。缺少文化链联合运作,导致了广西很多地方的民族文化旅游在规划、活动策划、品牌设计和市场推广方面缺乏创新和体现当地独特文化内涵。

(二)资源开发广度深度不够,缺乏战略性眼光

由于在一些开发文化旅游资源时缺乏战略性统一规划和眼光,导致出现类似与广西巴马由长寿乡变成癌症村的失败例子。巴马养生旅游发展让当地的环境面临巨大的压力,随着疗养人的增多,开发商过度开发不断考验着巴马的承载能力,环境污染和配套不足等问题开始显现出来。追其根本原因,在于对长寿之乡巴马的缺乏统一科学的规划,导致了配套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之后,在没有科学及时的合理布局和规划情况下盲目开发巴马旅游,导致巴马的旅游资源开发的无序和浪费,甚至呈现出庸俗的商业化。

(三)文化内涵承继性不够

文化内涵可让游客在实际体验中亲身体验、欣赏广西古老而独特的土著文化,从而取得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但是承继性不足,(1)广西壮乡文化旅游资源虽独特,但挖掘其深厚的文化艺术内涵不够。(2)广西壮乡文化被同化和大众化对壮乡文化旅游资源极为不利。现代文化的冲击使原始的壮乡乡土艺术民俗独特之处只能在深山乡村或个别乡村找到。(3)广西文化旅游发展没有依托自然资源和厚重的壮乡历史文化并重。

(四)壮乡文化旅游资源保护力度不够

随着现代对传统文化的冲击和融合,很多地方民族文化收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有很多民族文化濒临消失的边界。虽然国家和各地方都在积极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制定保护措施,但是在市场经济利益和金钱价值观的驱使下,民族文化旅游资源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目前存在于广西民间的蜡染技术、壮锦编织技术和少数民族服饰制作等也面临“灭绝”危险,只能在一些特殊的手工作坊才可以找到。

四、广西壮乡文化旅游开发对策

(一)以世界文化遗产申报作为广西民族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整合发展的突破口

(1)抓住广西桂林、环江被列入“中国南方喀斯特二期”世界自然遗产名录的机遇,形成桂林、环江的喀斯特旅游区,将广西壮族、毛南族、瑶族、侗族、苗族等民族文化融入到桂林、环江旅游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民族旅游文化产品中。抓住左江花山岩壁画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的机遇,加强对左江花山岩壁画你开发与保护。重点对龙胜龙脊梯田的壮、瑶稻作文化,阳朔“印象刘三姐”大型山水演出,灌阳千家洞瑶族发祥地、临桂会仙河白崇禧回族聚居區湿地文化、资源资江、八角寨苗族风情、环江毛南族文化旅游建设。

(2)加强对广西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备忘录中的北部湾海上丝绸之路、侗族村寨、兴安灵渠申报项目的推进。通过联合相关省区相关项目,实施捆绑申报,提高申报的成功率。加强对遗产原址的保护、宣传、规划,确定遗产保护区范围,明确保护重点,获得遗产保护区群众的支持,全面禁止乱搭乱建等破坏遗产的行为发展。加强遗产的历史文化挖掘,找到、找准遗产“具有罕见的文化和自然价值,它超越了国家界限,对全人类的现在和未来均具有普遍的重要意义”的“突出普遍价值”。

(3)加强广西少数民族历史文化、遗址、旅游区的挖掘,形成民族文化吸引旅游,旅游带动民族文化的传承发展。重点推进南宁的广西民族博物馆、隆安“那”文化、武鳴“三月三”歌圩、马山“三声部”民歌、上林大明山民族风情;百色的那坡黑衣壮文化、靖西旧州壮族绣球文化、平果嘹歌文化、田阳敢壮山壮族祭祀文化、西林宫保府、田东布兵古人类遗址、百色起义遗址、乐业大石围天坑群;河池的巴马盘阳河长寿旅游区、东兰韦拨群红色旅游区、凤山世界地质公园等地的建设。

(二)以建设广西国际旅游区为依托,打造以长寿民族文化旅游为核心的民族文化旅游精品路线

(1)以桂林72小时过境免签政策为机遇,推动环桂林72小时国际休闲度假游,建设桂林国际旅游胜地。把将打造桂林国际旅游胜地作为我区加快旅游业跨越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实现富民强桂的一项重要任务。举全区之力,将桂林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的旅游目的地、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全国旅游创新发展先行区、区域性文化旅游中心和国际交流的重要平台。

(2)加快以巴马为核心的长寿养生国际旅游区建设,把长寿民族文化旅游作为广西对外旅游的最大异质性宣传点,推进广西包括永福、东兴、金秀、东兰、凤山等16个广西长寿区旅游文化发展。以巴马长寿养生国际旅游区建设为重点,把巴马、东兰、凤山组团规划成为长寿养生国际旅游核心区,依托自然环境、长寿生态、民族风情、历史文化等优势资源,形成以盘阳河——红水河长寿养生带,成为以养生度假、生态休闲、文化体验为主体功能的国家生态旅游基地。

(3)围绕三大广西国际旅游区组织核心—外延型民族文化旅游精品路线。全面构建“一个旅游龙头、两条旅游发展带、三大国际旅游目的地、四大旅游集散地”的旅游产业区域协调发展格局。即:以桂林为龙头,重点建设“桂林—柳州—来宾—南宁—北海、钦州、防城港”南北旅游发展带和“梧州、贺州—贵港、玉林—柳州、来宾—南宁—崇左、百色、河池”西江(东西)旅游发展带。推动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加快与周边区域在资源开发、产品建设、线路联动、市场开拓、宣传营销、人才培养、开放交流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合作,共同构建大桂林国际旅游圈。

(作者单位: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

作者简介:梁堃,1980年生,女,广西大学商学院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区域经济、经营与战略。

参考文献

[1]胡鞍钢,王蔚.乡村旅游:从农业到服务业的跨越之路[J].旅游管理,2017(4):94.

[2]闰巨海.文化旅游业发展的理论思考—以吕梁市为例[J].经济问题,2017(8):95-100.

猜你喜欢

旅游开发创新
金华非遗旅游开发模式研究
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探析
不同类型旅游景区管理模式的对比分析
庆阳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路径分析
武当山道教文化资源旅游开发研究
旅游开发对纳孔村布依族传统文化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