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几个“转变”
2018-10-21王佳雯
王佳雯
转变观念,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在传统教学中,学生学什么、怎么学,全由教师说了算,或者教师讲、学生听,学生只是装知识的“容器”,把教师讲授的知识被动地装进容器里,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地位。教师与学生是“君臣”关系,根本谈不上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不能主动地获取学习知识,就没有什么主体性可言,更无法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针对此,教师要从学生的角度去设计教学过程,教学时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在教学中与学生共同探究、教学相长;教師要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精心设计和组织教学过程,给学生提供学习机会,让学生有思考交流的时间,有活动训练的时间,有探索发现的时间,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充分表现自己的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
如在教学三年级下册《观察蚂蚁》这一课时,我首先侧重于引导学生认真观察身边的事物,从兴趣入手,“捉蚂蚁、养蚂蚁、看蚂蚁、画蚂蚁”,学生高兴地参与了每一个和教学活动密切相关的环节。随后,在观察探究中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法,从中总结出答案。如本课从捉蚂蚁开始,学生了解了蚂蚁生活的环境,对蚂蚁有了初步的认识,为下一步有计划地观察蚂蚁提供了帮助。在观察蚂蚁过程中,学生发现蚂蚁的触角会“说话”,一块饼干被一只蚂蚁发现后会很快通知伙伴来搬运。有的学生为了控制蚂蚁的活动范围,想了很多办法:有的用糖画了一个圈;有的在蚂蚁的周围安上一道“篱笆”……我则在一旁做一个引导者。
整个教学将学生作为研究活动的主体,始终处于一种民主、思考、科学的氛围中,教师与学生一起研究问题,一起归纳问题,一起解决问题。
转变传统,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
首先,课堂上的教学,应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动探索者,教师要多给学生一点时间,让学生充分动口、动眼、动脑、动手,把学生的思维引向积极状态,激发学生更大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从而增强学生参与教学的有效性。
其次,提倡教教材,不是用教材教。不要拘泥于教科书里的内容,教科书外的内容也是学生非常好奇的,只要是学生感兴趣的事物、现象,教师都要想办法让学生去探究、经历,丰富的经历,比单纯的学习更有意义。
再次,拓宽探究天地。教室是教学的主阵地,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地方,但外面的世界更精彩,教室外面更是小学生学习和探究科学的广阔天地。因此,我们不要把学生束缚在教室这个狭窄的地方,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和鸟兽虫鱼等,无一不是学生喜欢的。作为教师,应该带领学生到大自然中去,让学生亲近自然、观察自然、探究自然,这样,不但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科学的兴趣,而且能开阔学生的眼界,能培养学生关注自然、热爱自然的科学素养,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成长。
如教学《观察蚂蚁》这一课时,我采用“学中玩,玩中学”的方法,把学生分成12个小组,4人一组,我向每组发放放大镜、白糖、面包、青菜叶等,让学生到校园里自己去找蚂蚁,用糖或面包把蚂蚁引出来,用放大镜观察蚂蚁的身体特征,然后在蚂蚁搬运食物的过程中,观察蚂蚁的组织行为、搬运方式等,最后回到教室里进行交流汇报。由于学生在校园里观察的时间比较长,观察得较为细致,所以得到的材料很丰富,因此,在交流汇报时,学生都争相发言,他们不但能说出蚂蚁的身体构造,还讲出了很多诸如蚂蚁合作、蚂蚁如何交流等丰富的例子等。这样,通过让学生主动地探究和参与发现的过程,不仅达到了教与学的理想境界,产生了多姿多彩的额外效果。
转变方式,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
我们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特别是科学课程,更要重视科学探究过程,让学生通过动脑思考、动眼观察、动手操作等学习过程,获得知识。
如教学《简单电路》这课内容时,我在课前为学生准备了充足的实验材料,引入新课后,我让学生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先讨论,然后让学生动手操作,探究如何让屋子的灯亮起来。学习小组根据教师提供的材料用实物设计了各不相同的电路图,并作了交流。之后,学生开始按照他们的电路设计图尝试着为玩具屋的客厅、卧室都安装上“照明设备”。我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起点开始,用桌上的材料进行各种尝试。学生的热情很高,有的用一个开关、两颗电珠并联的方式接亮两间屋子;有的直接用两个开关、两颗电珠串联的方式接亮两间屋子;有的用两个开关、两颗电珠并联的方式接亮两间屋子等等。经过小组合作,共同努力,终于能够把玩具屋的电灯接亮。这个探究活动过程是一个很重要的学习过程,教师不再是一手包办,而是有的放矢地指导学生的学习过程。
结语
总之,只有把课堂教学作为一种有目的、有意识、有创造性的活动来组织,学生才可能成为学习的主体,才能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