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鸡沙门氏菌病的临床症状、病理变化与治疗

2018-10-21王大庚

现代畜牧科技 2018年6期
关键词:病理变化传播途径临床症状

王大庚

摘要:鸡沙门氏菌病是由于感染某些特定血清型沙门氏菌而导致的一类传染性疾病的总称,常见的有鸡白痢病、鸡伤寒、鸡副伤寒等。病鸡通常以感染单一血清型为主,少数地区会出现混合感染的现象,对鸡健康造成明显危害,严重损害养鸡场的经济效益。现概述该病的防治措施,供广大养鸡户参考。

关键词:鸡;沙门氏杆菌;传播途径;临床症状;病理变化;治疗;定期检疫

中图分类号:S858. 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9737(2018)06-0117-01

1 传播途径

该病可通过两种途径传播,即水平传播和垂直传播。水平传播是指病菌在同一鸡群内、不同鸡群之间以及养鸡场之间的进行传播,主要是通过污染有感染鸡排出病菌的饲料、水源、饲养设备、鸡场,或者通过媒介携带,如昆虫、老鼠、鸟类以及饲养员等,从而导致其他健康鸡被感染。垂直传播是指通过感染种鸡或者污染病菌的种蛋,导致后代雏鸡发病。如果种蛋表面或者蛋膜内存在病菌,可能会导致雏鸡在啄壳期就被感染。该病散发的主要途径是通过孵化感染雏鸡或者小母鸡进行接触传播,这种传播能够在孵化期间发生。

2 临床症状

鸡白痢,通常是孵出的鸡苗弱雏容易感染.在5~7日龄表现出明显的症状,部分甚至没有表现出任何症状就发生死亡,病鸡主要症状是怕冷、聚群,双翅下垂,停止采食,排出黏性稀粪,呈白色、淡绿色或者淡黄色,且粪便往往会黏附在肛门周围,影响排粪,营养不良,呼吸加速;成年鸡患病产蛋量下降,且受精率、孵化率以及健雛率明显降低。鸡伤寒,雏鸡患病的症状类似于鸡白痢,成年鸡主要是精神沉郁,羽毛蓬松杂乱,鸡冠苍白、萎缩,发生腹泻,排出黄绿色的粪便,急性型大约经过7天发生死亡。鸡副伤寒,小于10日龄的雏鸡没有表现出任何明显症状就发生死亡,大于10日龄患病后表现出精神不振,食欲废绝,但渴欲增强,被毛蓬松,怕冷,排出水样粪,部分呼吸困难,具有较高的死亡率。

3 病理变化

鸡白痢。小于1周龄的病雏鸡,主要病变是脐环愈合较差,卵黄发生变性且无法完全吸收。大于1周龄的病雏,主要病变是肝脏发生肿大,表面上存在“雪花”样的坏死灶;肺脏出现灰黄色的结节;心肌存在灰白色的肉芽肿;盲肠可能形成柱状“肠芯”。育成鸡的病变类似于雏鸡,肝脏呈现更明显的土黄色,更加肿大,质地变脆,容易破碎,肝脏被膜往往发生破裂而流出大量血液,此时即可在腹腔内形成血凝块。成鸡主要是发生卵黄性腹膜炎、输卵管炎、卵巢炎等。

鸡伤寒。最急性型病鸡通常没有任何明显病变或者只有非常轻微的病变。急性型病雏鸡,主要病变是肝脏、肾脏和脾脏发生红肿。亚急性型和慢性型病鸡,主要病变是肝脏呈铜绿色,发生肿大,存在浅黄色或者灰白色的坏死,呈粟粒大小胆囊含有大量胆汁而发生肿大;脾发生肿大,且往往出现坏死灶;心包积液,有时还会出现黏连;肌胃和肺脏也存在灰白色的坏死灶。

鸡副伤寒。病鸡肝脏呈古铜色,发生肿大,表面散布有灰白色坏死灶以及点状或者条纹状出血;胆囊、脾脏都发生肿大,肺脏发生坏死,表面出现斑点状坏死,并伴有鼻窦炎、气囊炎、心包炎、肠炎,且盲肠内可出现典型的“栓子样病理变化”。成鸡主要是发生腹膜炎、卵巢炎等病理变化。

4 防治措施

西药治疗。卡那霉素,按每千克饮水加入10万~20万IU混饮,连续饮用4天;同时,配合在每50 kg饲料中加入250 g腐植酸钠和50g 2.5%氟哌酸预混剂混饲,连续饲喂5~7天。

中药治疗。取20 g黄柏、20 g黄芩、20 g黄连、20 g白头翁、30 g秦皮、30 g焦楂、20 g肉豆蔻、20 g五倍子、30 g陈皮、20 g二花、20 g桅子、20 g前胡、20 g甘草,加水煎煮,拌料兼饮水,以上药量为300只21日龄雏鸡的用量,每天3次,连续使用3天;1月龄之后至成鸡(即5月龄),每增大1月龄,在此基础上用量增加0.3倍。

定期检疫。种鸡群要定期进行检疫,这是使鸡群净化的最有效措施之一,一般采取全血玻片凝集实验方法。即在温度为20—25℃的条件下,用吸管或者定量滴管吸取适量抗原,在玻璃板上垂直滴加l滴(大约为0. 05 mL),接着在鸡的冠尖或者翅静脉针刺取0. 05 mL血液(即两满环内径为7.5—8.o mm金属丝环的血液),滴加在抗原中混合均匀,并不断晃动玻璃板,使其散开,直径适宜控制在2 cm,然后计时判定结果,同时要设阴性血清、弱阳性血清、强阳性血清对照。在2 min内,如果抗原与阴性血清不发生凝集( ),与弱阳性血清有50%发生凝集(++),与强阳性血清则100%发生凝集(#),由此判断试验有效。因此被检全血在2 min内如果有超过50%与抗原发生凝集者即判为阳性,没有发生凝集则判为阴性,处于二者之间则判为可疑。对于可疑鸡要先进行1个月的隔离饲养,然后再次进行检疫,如果依旧为可疑反应,则要按照阳性反应处理。一般来说,种鸡群每年需要进行2~3次检疫,第一次选择在40—70日龄,此时要连续进行1次或者2次检疫,每次具有10—15天的间隔;第二次选择在120—140日龄上笼时;第三次选择在产蛋高峰后进行检疫。不断淘汰可疑鸡和阳性鸡,以使鸡场净化。

猜你喜欢

病理变化传播途径临床症状
非洲猪瘟产生的原因及防控措施
汉乐府古辞在唐代的传播
流行甚“High”的网络流行语
警惕环境恶化的新因素
恙虫病60例临床分析
丙种球蛋白无反应性川崎病药物治疗临床分析
题壁诗歌创作在自媒体时代下的存继与思考
新药:舒心降酯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