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实验演示与讲练巩固结合
2018-10-21李兴明
李兴明
摘 要: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课堂教学中,演示实验教学占据了很大比例,发挥着重要作用。课堂教学中的演示实验,是教师通过演示的方法,结合课堂教学的内容开展的一种教学活动。通过实验,学生能够更加直观的感受到各种各样的物理现象,帮助学生理解物理概念,了解物理规律,因此实验演示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方式。
关键词:物理教学;实验教学;演示实验
传统物理教学一直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实际上偏离了物理教育的本质,只有加强实验教学,才是符合教学实践和素质教具理论需求的教学方式。在实验中渗透学习方法教育,对培养学生良好的物理素质有重要作用。演示实验形象直观,生动有趣,教师可以在演示实验中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引导学生更加积极的探索物理知识。
1物理演示实验教学现状分析
初中物理实验主要研究声热光电等物理现象和规律,初中物理几乎每节课的教学内容都和实验有关联,通过实验能够让学生更好的掌握物理知识,深入理解物理现象中蕴含的原理,提高自己的动手实验能力。但是在实际教学中,不少教师对实验教学的认识不够全面,不能很好的运用这种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一些学校的实验条件不能满足教学需求,特别是一些农村中学,实验室设备短缺,也缺少科学规范的管理措施,实验条件落后导致教师很难开展实验教学活动。一些教师觉得课堂教学时间比较短,光是讲解教材知识就捉襟见肘了,很难花费时间再去做演示实验,对实验教学的重要作用认识不足,导致教师对教学不够重视。对于学校来说,应该投入一定的资金来做好实验室建设,打造优良的实验环境,添置必备的实验设备和实验用品以满足教学需求,而教师也要认识到,在教授一些较为抽象的物理知识时,实验教学往往能够取得比传统课堂教学更加显著的效果,因此对于一些重要的演示实验,必须在课堂上进行演示,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例如,课本上用铅皮和铅盒来演示物体浮沉条件的实验,若改为边学边实验,就可以让学生在课前准备好一支空牙膏管(尾端剪开)和一只玻璃杯。实验时,先让学生把牙膏管捏扁放在盛水的玻璃杯里,它就在水中下沉,然后将牙膏管鼓起一些,它就能上浮。
2加强物理演示实验教学的作用
2.1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演示实验让学生能够真正看到各种各样的物理现象,极大的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这种情绪状态下学习,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教师通过演示实验来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物理教学产生了兴趣,学习能力自然就会大大提高。
2.2提高教学效率
通过演示实验来讲授物理知识,将抽象的知识变得形象具体,易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学生花费更少的时间掌握更多的知识,课堂教学效率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得到了相应的改善。
2.3教授实验方法和技巧
在演示实验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目的,向学生介绍演示实验的实验思路、所用设备和仪器、实验过程和注意要点等,并分析和说明得到的实验结果。在演示实验教学中,学生能够了解物理实验的基本思路和方法,为后续学习物理知识奠定基础。所以,在演示实验教学中,教师要特别注意实验操作的科学规范,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3加强初中物理演示实验教学的策略
3.1引导学生观察实验
在生活和学习中,观察是无处不在的,教师可以通过列举生活中常见的事例,或者展示实物教具和演示实验等创设物理情境。教师要准备好每个演示实验,特别是要重视实验细节,才能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例如在浮力这部分知识的讲解中,教师就可以做“牙膏片在水中沉浮”的演示实验,让学生观察不同重量的牙膏皮在水中浮起或者下沉的实验现象,以此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在演示实验开始前,教师尽量不要提出问题,而是先让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现象,然后思考现象,最后教师再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有的学生可能得不到正确的结论,教师可以让他们重新观察,这样就不会导致学生由于自己犯错而失去学习物理的自信心。在观察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讨论观察的正確方法和应该注意的问题,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得到结论,而不是教师将实验条件罗列出来,让学生按照规范操作,这样会限制学生的发散思维,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
3.2采用多种实验方式
教师可以根据实验内容和教学需求,相应的改变实验方式。例如:验证实验就是先教授教材知识,然后再进行实验活动,例如在寻找不规则物体重心的实验教学中,教师可以拿出一些不规则物体,让学生思考这些物体的重心有什么特点,启发学生思考,建立知识基础,然后教师进行演示实验,验证学生思考得到的结论,学生的感性认识会上升到理性认识。探索实验就是学生先探究物理现象,然后教师讲授知识,传统课堂教学都是教师演示实验过程,学生只能观察,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而探究实验则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例如在蒸发的讲解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探究,将两滴体积相同的水滴分别滴在手背上和桌子上,观察哪个水滴蒸发得更快,通过控制变量的方式探究影响蒸发速度的因素。
3.3做好方法总结
做完实验,得到结果,并不意味着实验的结束,教师还要与学生一起做好归纳总结。例如在做完测量电阻的实验后,教师就要引导学生总结:测量电阻的方法都有哪些?这些测量电阻的方法都有什么优缺点等。
4结束语
综上,演示实验是一种直观的教学手段,也是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掌握教学知识、提高学习质量的一种重要方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重视每一个演示实验,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掌握物理知识,提高物理素质水平。
参考文献
[1]丁雷鸣.浅谈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减负增效之有效策略[J].考试周刊,2017,(21):85.
[2]徐秀梅.如何提高物理课堂教学的效率[J].课程教育研究,2014,(29):68.
[3]许华先.巧设实验提高解决物理抽象问题的效率[J].中学物理,2014,(06):30.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6年贵州省教育科学院规划立项课题研究论文(课题编号:2016B089)